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实践八号 发射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3: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9日15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卫星上装载了粮、棉、油、蔬菜、林
果花卉等9大类2000余份约215公斤农作物种子和菌种,搭载数量和种类是我国自1987年开展航天育种研究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种子回收后,农业部将组织农业科研单位进行育种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异新品种,并进行推广。

  卫星上还装载了用于探测空间环境辐射、微重力和地磁场等空间环境要素的多项装置,将开展空间环境要素诱变育种的对比研究,获得的数据还将用于探索地面装置模拟空间环境因素的途径,研究各种空间环境因素的生物效应与作用机理。此外,卫星还将进行其他多项搭载科学试验。

  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23颗返回式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今后一段时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对卫星进行跟踪、测控和轨道控制,并按计划实施回收。

  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记者从“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发射现场获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返回式卫星,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曾担任多颗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的唐伯昶介绍,包括“实践八号”在内的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实现了七大技术飞跃:一是姿态控制精度的提高,使卫星姿态更稳;二是采用对流换热技术,使卫星内部温度控制误差仅为正负0.2摄氏度;三是采用了与神舟飞船一样的测控系统,天地通信更可靠顺畅;四是程序控制更先进,能够让卫星在太空中准确顺畅地进行各种动作;五是装载能力由过去的3吨左右提升到近4吨;六是采用锂电池作为主电源,持续供电的飞行能力由15天增至近一个月;七是轨道控制和返回指令更精确,回收落点误差大大缩小。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国掌握这一技术,美国发展航天飞机后停止了返回式卫星的研制,我国与俄罗斯仍在发射返回式卫星,我国在装载能力和持续飞行能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其他多项指标已经处于领先水平。

  远景

  可为太空农场提供帮助

  “实践八号”卫星除完成航天育种主任务外,还将利用留轨舱开展多项微重力实验。微重力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领域。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是少数几个能开展这类实验的国家之一,一旦取得突破,将对人类生活产生质的影响。比如这次开展的“空间密闭生态系统中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将有助于为将来如何建立空间生命支持系统或建设“太空农场”提供帮助。

  名词

  航天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介绍说,种子在太空飞行时,在空间环境诱变作用下产生变异,人们把有益变异加以选择利用,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这就是航天育种。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6年至1999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专家:食用“太空菜”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录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人类食用没有任何危险。对航天育种不了解的人往往会对“太空食品”的食用安全产生疑虑。刘录祥解释说,植物种子在自然状态也发生基因变异,只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变异频率极低。没有基因自然变异也就没有生物进化,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这种自然变异加以选择和利用,种植出更加丰产和味美的作物。

  长期从事航天育种研究的刘录祥介绍说,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其自然变异的频率。经过太空飞行的种子经各种专业检测,没有发现增加任何放射性,即使直接食用也没有危险。刘录祥说,更何况,种子并不是返回地面直接食用,而是通过科学家的种植和研究,选出有益变异进行推广种植,然后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

  数据:4年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部门统计,近4年来,由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850万亩,增产粮食3.4亿公斤,创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我国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二为中低产田,粮食平均亩产不到400公斤,如果用10%的耕地推广航天新品种,水稻的年产量将增加25亿公斤,小麦增加14.4亿公斤,将创造数十亿元的产值。图文均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