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大成人 离自立自强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电脑、手机、MP3 父母“拨款”武装开学三大件

  新学年伊始,被称为学生“三大件”的电脑、手机、MP3又一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尽管有不少学生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但配备“三大件”时仍可谓“
又快又全”,且无一例外都需父母掏腰包。

  贫困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

  “我刚上大学就买了电脑,花了3950元。”某高校大二学生小王说,“我学的是教育技术,对电脑要求比较高。许多老师要求作业是电子版的,做好就发到老师邮箱里。甚至班里发通知都是通过QQ群或手机,没有电脑几乎无法与外界交流。”

  电脑有了,MP3也不能少。MP3既能做移动硬盘,又可以练习英语听力,于是,家境并不宽裕的他一咬牙,花399元买了一个MP3。

  “到大二,在学生会任职,没手机老师同学经常找不到我。”小王说。于是他又花1500元买了一部手机。

  他坦承,“三大件”也不是到了非买不可的地步,寝室室友有电脑,向他们借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他买“三大件”花的钱没有一分是自己的,都是家里“拨款”。他笑言:这叫“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买。”而他大一刚入学时学费是靠贷款解决的。

  目前,同时拥有“三大件”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许多是像小王这样身“背”贷款。

  家长:人际交往必需品,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小刘是北京一所职业高中的一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部手机,但自称是“杂牌”机,始终不愿说出牌子,1000多元。她说:“平常手机也没有什么用途,话费一个月得三四十块钱。”另外手机带有MP3功能,“空间不大,能放十几首歌吧”。至于电脑,“家里已经给我配上好几年了”,且可以上网。

  当被问及她们班有多少部手机时,小刘说:“现在哪个班没有手机,这有什么好问的!”

  小刘刚刚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军训,前来接女儿回家的刘爸爸表示,“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需要手机、电脑这些现代设备,这些都是人际交往必需品,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从孩子将来发展的角度看,现在不懂这些,在社会上根本无法立足。”

  专家:攀比心理作祟,应该加强引导

  有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中,电脑拥有率超过50%,其中23%是笔记本,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上网,仅有少量学生表示电脑主要用于学习。手机拥有率超过85%,价格以1200~1500元之间的最多,用途多为“方便与同学、老师、家长联系,方便找工作”,随之而来的是手机话费,一般为每月50~80元。MP3播放机拥有率约25%,购买理由多为“可重复使用”,“带有录音笔、贮存盘等其他功能”,“不用花钱买磁带、CD,比较省钱”等。

  兰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教育学院教师李雄鹰认为,目前许多学校中都存在一些学生拿着父母的钱甚至贷款乱花的现象,主要在于学生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攀比心理。(工人日报)

  “过期毕业生”背着“无能”标签求职碰钉子

  不是被认作眼高手低、就被“定性”为能力差……记者近日在招聘会中采访时发现,毕业两三个月的应届大学生,竟成了求职大军中的“困难户”,有些人尽管出自名校或热门专业,但仍然受到企业的冷落,因为他们已被用人单位贴上了“无能”的标签。

  “过期毕业生”:系出名门却突然失宠

  记者在一个综合人才招聘会上看到,不少学生模样的求职者,拿着一摞厚厚的简历,满怀期望地等待招聘企业的“审查”。其中不少人虽然毕业于名校,简历上也是“成绩辉煌”,却屡战屡败,常常是简历刚递过去,对方看了一眼就马上退了回来。

  求职者小刘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了这次招聘会准备了20份简历,可1个半小时却只投出去2份,其余的都被退回来了。小刘告诉记者,他两个多月前从上海一所重点大学毕业,由于就读专业比较吃香,因此毕业前也收到了几份录取通知。“我最终选择了其中一家,但一直到一个月前临近签约时,公司却说人员已满,不能录用我了。”被公司“忽悠”后,又气又急的小刘只能再找工作。

  没想到,毕业后的他竟然无人问津。无奈之下,小刘只能再次揣起几个月前做好的简历,到各个招聘会寻求机会,没想到还是到处碰钉子,“我明显感觉到,现在企业看我的眼光和毕业前已经不一样了,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企业:不是能力差就是与人沟通有问题

  带着小刘的疑惑,记者采访了招聘会上的一些企业,发现毕业后仍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已经被贴上了某种标签:能力差,或是与人沟通上存在问题

  “毕业都两三个月了,还没找到工作,怎能让人不怀疑?”一家外贸公司的招聘经理Johnson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找工作不是很容易,但能吃苦、有能力的大学生,在毕业前一般都能找到企业落脚,除非是这个学生能力太差,才会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而且求职过程本身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未能按时完成‘求职任务’的大学生,我们当然不会考虑。

  沪上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猎头”林先生也表示,“过期”的大学毕业生确实不太受企业欢迎。

  专家:“过期毕业生”不要刻意掩饰失败经历

  对身处求职尴尬期的“过期毕业生”,业内人士表示,关键还是要调整心态,积极自信地“卷土重来”:“面试时,尤其在和用人单位交流中,不要刻意隐藏自己之前面试失败的事实,应该有问有答或主动说明。应聘遭拒,原因就出在企业对其求职能力的怀疑,要从失败中看到自身存在的欠缺,也从中总结经验,能够变得更优秀,这样才能获取企业重新的审视”。(新闻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