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权责全面分 离邮政改革大幕开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10:36 法制早报

  -现在寄一封信在本市是6角,外市是8角,而信件寄到之后所需的成本最少却要1.62元,很多边远乡村地广人 稀、邮件量少、没有公路,只能用马班或步班邮路传递邮件,运营成本很高的甚至要达到16元。

  -邮政储蓄几十年来“只存不贷”,利息支付令央行难以承受。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积怨太深,成立邮政银行后,将 面临几家商业银行的联合挤压。

  -目前国家邮政局既承担政府对邮政的管理职责,也负责经营邮政事业,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只负 责经营业务,而监督工作则由邮政管理局进行。

  □见习记者宋晓俐

  2006年9月4日上午,天津市河西区南京路上一个挂着“邮政管理局”崭新牌子的单位吸引了路人目光,被这个 新牌子取而代之的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邮政局”。

  伴随着牌子的更换,新的“邮政管理局”今后将只负责行业监管,而普通邮政业务将由今后成立的邮政公司办理。

  与天津邮政管理局同天挂牌的还有浙江、山东、四川和陕西4个省。国家邮政局负责人称,此次邮政体制改革是继1 998年“邮”“电”分离之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它标志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平信收费0.6元,

  而寄达后的成本却需要

  1.6到16元

  许多年纪稍长一些的人直到现在对“邮局”的称呼仍旧保持着原先的习惯,即“邮电局”。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末, 也就是1998年的时候,“邮电局”这个称呼就已经彻底的消失了。它的消失是中国邮政改革迈出的第一步。1998年邮 电分营的最直接结果是让两个企业分别跨入了两个极端。电信的蓬勃发展和邮政系统的亏损窘境。

  邮电分营当年,邮政系统亏损额达179亿元。面对这样的现状,邮政系统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来改变窘境。果然, 在几年之后,经过邮政系统不断地强化业务管理,实现了逐年减亏。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经济运行指标显示,2005年我国邮 政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623.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业务收入574.7亿元,同比增长7.6%;亏损额降 至3.98亿元。

  “虽然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邮政的亏损在逐年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邮政系统的现状仍旧是比较尴尬的。”中国国 际货运代理协会理事王安新告诉《法制早报》记者:“造成邮政亏损的原因有很多,业内人士把这些压力分为内部的压力和外 部的压力两种。”王安新详细介绍了这一情况。他说,内部的压力主要是来自成本太高。邮政管理费用增幅较高,业务成本增 速高于业务收入增速。

  王安新理事举例说,现在我们寄一封信在本市是6角,外市是8角,而信件寄到之后所需的成本最少却要1.62元 ,很多边远乡村地广人稀、邮件量少、没有公路,只能用马班或步班邮路传递邮件,运营成本很高的甚至要达到16元。

  此外,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大举进入快递及信函市场,使得中国邮政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王安新说:“邮政业是 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长期以来,邮政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邮政传统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香饽饽”的邮政储蓄可能变成“烫山芋”

  邮政储蓄作为邮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改革中情况最为尴尬。由于邮政储蓄没有贷款业务,属于“只收 不贷”型,基本没有经营风险,而且每年从央行那里得到的利息占到了中国邮政年收入的30%以上。

  在改革之前此业务对于中国邮政而言简直就是一个捧在手上的“金娃娃”,而其它国有银行对此早有不满之意。邮政 储蓄迟迟不能独立存在,在于其背后隐含着财政补贴的意味。

  “而这一次改革,邮政储蓄手中的“金娃娃”极有可能不保。”北京市东城区邮政储蓄办公室副主任马华这样告诉《 法制早报》记者。

  记者在中国邮政储蓄的网站上看到,2000年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4578亿元,2001年为5912亿元,2 002年增加至7376亿元,2004年则飙升至1.07万亿元。对邮政储蓄支付的高额存款利息,也渐渐成为央行沉重 的负担。按照2003年8000亿元存款余额和4.131%的利率简单推算,央行一年就要支付给邮政300多亿元的利 息。2003年8月1日,不堪重负的人民银行要求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计付 利息,即1.89%。此举当时被看作央行将邮储资金推向市场的信号。

  “当邮政改革正式启动之后,作为邮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邮政储蓄也必然要经历改革。”马华说,邮政储蓄 要分灶吃饭,这固然是对整个邮政业务的釜底抽薪,对其本身来说,也是断奶的煎熬。邮政储蓄要自觅生路,困难重重。

  首先是其在手的巨额资金,以前是香饽饽,现在成了烫手的山芋。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不能增值,就要背上沉重 的利息包袱。

  其次,邮政储蓄几十年来“只存不贷”,放贷人才奇缺,要建立安全的信贷体系还有待时日。在放贷运作中,其风险 会不期而来。

  再次,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积怨太深,成立邮政银行后,将面临几家商业银行的联合挤压,邮政银行在建立初期如果 没有政府的政策保护,就很难生存。而政府如果真的出台保护政策,对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又是不公平的,会引起“公愤”。 这是两难的问题。

  改革必然实行

  “三个分开”

  “分业经营(普遍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这一方案应该说可以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需要。”刚刚走马上任的天津 市邮政管理局的一位刘姓负责人告诉《法制早报》记者。

  邮政系统改革采用的是“三个分开”的原则,即政企、政资、政社的分开。首要的便是将“裁判员”与“运动员”的 角色重新分开。目前国家邮政局既承担政府对邮政的管理职责,也负责经营邮政事业,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 只负责经营业务,而监督工作则由邮政管理局进行。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说,邮政管理局一直有着相当宽泛的权力范围,既要制定邮政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也要对与邮政 相关的附属行业以及相关企业、跨国公司等进行监管。这使邮政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回复到1998年之前的状态——在邮电分 拆前,由邮政司和邮政总局两个机构分别负责监管与业务。

  “现在所进行的邮政体制改革就是要把中国邮政分拆成中邮集团和邮政管理局。”国家邮政总局新闻中心主任夏立群 介绍说,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是,首先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将以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的面目出现,不再是政企不分 ,而是独立于利益集团之外。与之相应的是,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

  新设立的省级邮政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邮政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邮政服务标准;监 督管理本地区邮政市场;组织协调本地区邮政普遍服务以及机要通信、义务兵通信、党报党刊发行、盲人读物寄递等特殊服务 的实施。

  这样大的改革引来很多的叫好声,但是也有一些相关的专家认为,此次政企分开对于邮政体制改革而言,只是“万里 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在当前国外快递公司大举进攻及国内上千家私营邮递公司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邮政企业还要面 对转换观念、削减冗员、转变经营方式等诸多难题,邮政改革之路尚远且艰。

  改革成果初现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5年年初,我国邮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悄然加快。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 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同年9月,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三次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邮政体制改革工作 ;2006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邮政局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和《 关于印发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两个文件。

  邮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分开,两改革,四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 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改革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出现了令人可喜的变化。设立省级邮政监管机构,对于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 务,确保邮政通信安全,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邮政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我国邮政事业的健康发 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安新在肯定了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绩之后,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革中要注意的问题。他说,邮政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在不断深化、细化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应该有步骤、有计划地沿着改革预定的目标和方向逐步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能头脑过热,追求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王安新说,最重要的是要遵循积极稳妥的方针, 使改革始终保持健康方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的体制 改革将使中国邮政充满活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