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8岁男孩与世隔绝两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10:55 法制早报

  白天睡觉,晚上学习,饿了就吃方便面啃面包,渴了喝口自来水

  □见习记者 宋晓俐

  “两年来,儿子跟这个人过着完全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他虽然学会了许多同龄孩子不一定能够掌握的英文阅读和汉语 知识,但是他却也变成了一个没有爱、脱离社会的人……
如果再不让孩子从那个屋子里走出来,不让孩子接触社会、不让他上 学,他的一辈子就彻底毁了……”2006年9月7日,北京市石景山法院的法庭上,一位身材瘦弱面容憔悴的母亲哭诉说。

  这位母亲口中提到的“那个人”到底是谁?这个8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在一间屋子里一呆就是两年?这个人为什么拒绝 孩子走出家门、甚至拒绝让孩子上学?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为了户口

  含泪将儿子留给前夫

  这位哭泣的母亲名叫汪玉,是香港某著名报社驻北京记者站的记者。汪玉的丈夫李波曾是北京一家著名综合医院的大 夫,两个人的结合曾经引来许多羡慕的眼光。

  1998年11月,儿子坤坤的出生为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平添了许多生气,然而,因性格不合,2000年11月, 这对夫妻以最平静的方式离了婚。离婚那天,正是儿子坤坤两岁的生日,当时,父母谁也没有记起这个日子。

  因为汪玉没有北京户口,而李波却在大学毕业之后有了北京户口,为了让儿子能有一个北京的户口,协议离婚时她咬 牙让出了儿子的抚养权。当时,虽然孩子判归李波抚养,但是在离婚之初李波并没有将孩子带走,汪玉白天上班,请保姆帮着 自己带孩子,只要自己一有空就会抽时间陪儿子玩,儿子在母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着。

  儿子3岁的时候,她将儿子送进了幼儿园。

  本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没有想到2003年的一场“非典”让李波的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

  作为一所综合医院的医生,面对“非典”灾难时,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波因为害怕“非典”躲了起来。医院多次通 知他回到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抗击“非典”,可是李波却迟迟不肯露面。令原先对他器重的领导大失所望。“非典”过后 ,医院按照规定与李波解除了劳动关系。

  先是失去了家庭,之后又失去了工作,一时间李波整个人变得烦燥、情绪十分极端。2004年6月24日这一天, 李波突然跑到儿子坤坤的幼儿园,强行将坤坤带离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把这一情况告诉汪玉之后,汪玉连续不断地打李波的 电话,但是李波却始终不肯接。

  “他带走孩子时,走得十分匆忙,孩子刚刚午睡醒来,老师刚刚给穿了一只袜子,另一只脚还光着……”汪玉回忆起 自己赶到幼儿园的情形时,忍不住哭出声来。

  教知识的同时播种仇恨

  面对法官的询问,李波对自己将儿子关在屋子里振振有词:“儿子没有必要接受外面的教育,我是名牌大学毕业,有 足够的能力在家里教育好我的儿子……”

  李波介绍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和儿子从早到晚都从不迈出屋子半步,电视也很少看,最初的时候儿子哭闹,但是时 间长了,儿子便没有了其他想法,只是每天呆呆地坐在爸爸身边,饿了就吃方便面啃面包,渴了喝口自来水。基本是白天睡觉 ,晚上学习。

  据主审法官调查,在这两年里,李波在家里按自己的想法教儿子英语、语文、数学等知识,小坤坤的英语口语和阅读 理解的水平远远超过了高中生的水平。

  庭审后,记者故意考了坤坤两个组成比较复杂的单词:“exercise”和“revolutionary”, 坤坤只轻轻地看一眼便脱口而出:“练习”“革命根据地”。然而当记者问到坤坤是否想上学时,坤坤脱口而出:“不想!”

  坤坤讲话时口音浓重,他的口音和爸爸李波的一模一样。法官说一个长期居住在北京的孩子,如果不是接触外界太少 ,绝对不会有普通话说不标准的情况。

  坤坤对妈妈的称呼竟然始终是“汪玉”,“为什么连妈妈都不叫?”“因为我不喜欢她?”“为什么不喜欢?”“不 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为什么……”坤坤面对记者的发问,似乎有些生气。

  汪玉对儿子的现状心急如焚,但是又实在无能为力。法院在他们离婚时调解的结果是1个月可探望3到5次,可是李 波无情地将这一权利剥夺了。在失去工作之后,李波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平时只能借钱度日。

  因为心疼儿子,即使不一定能见到儿子的面,汪玉还是忍不住常常要去李波住的地方看儿子。每次去之前她都会给儿 子准备各种各样的衣服和儿子爱吃的东西,但是等待她的却常常是“闭门羹”。万般无奈,汪玉只能把东西东西放在门口,然 后流着眼泪怏怏离去。

  最让汪玉感到伤心的是,为了北京户口出让抚养权,儿子却至今也没有户口。李波根本就没给孩子落户。为了这件事 情,2005年年初,汪玉再一次找到李波,破天荒地让她进了门之后,李波张口便提出要汪玉给生活费,汪玉没有理会。气 急败坏的李波竟然当着儿子的面动手打了汪玉。

  很注意法官和爸妈对话

  2004年9月份的时候,儿子坤坤整整6岁了,汪玉本以为李波把儿子关在屋子3个多月了,之后会让儿子上学, 可是她错了,从9月1日一直等到10日,汪玉都没有看到那扇紧闭的门打开。汪玉意识到李波肯定不会让儿子今年上小学了 ,她知道找李波理论也没有用。只能再等一年。可是一年过去之后,2005年的9月,李波还是没让儿子上学。这时候,汪 玉急了,她给李波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一直不停地打电话,但是无论如何李波就是不肯松口。

  2006年5月,在儿子被前夫关起来将近两年之后,汪玉左思右想觉得自己一味地妥协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她来到 石景山法院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开庭的时候,汪玉和李波面对面地分坐在原被告席上,儿子坤坤就静静地坐在旁听席上。记者注意到,坤坤虽然手里 时不时地玩着什么东西,但是他其实很注意听法官和爸爸妈妈的对话。每次轮到爸爸说话的时候,他总会情不自禁的抬起头看 着爸爸;而到了妈妈讲时,坤坤就会低下头嘴里嘟囔着什么。

  汪玉在法庭上说,坤坤自从被爸爸带回家里之后,很少理发。一个男孩子头发竟然比女孩子还要长。

  坤坤眼角上有一个小脓包,他说已经有一年多了。

  经过记者观察,坤坤虽然在英语和其它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是从整体上看,他和同龄的孩子比起来身上却总是让人感 觉缺少一些东西。

  专家:

  孩子回归社会更重要

  专程前来旁听的石景山区未成年人工作委会主任李爱民,对《法制早报》记者说:“这个案子虽然不具有典型性,但 是却值得关注,这不是一起普通离婚引发的抚养权纠纷,涉及到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按照正常的义务教育法求学的问题。”

  李爱民认为,案件中涉及到的孩子已经有8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法,6周岁以上的儿童应该接受义务教育。虽然法 律没有明确禁止孩子在家里让父母教授知识,但是经过我们长期工作得出的结论,孩子要想全面发展成长,在学校里学习的各 方面知识是无可替代的。李爱民也曾在开庭前劝说李波让坤坤尽快地接受学校里的正规教育,但是固执的李波却说,我们国家 的小学进度太慢了,这样会耽误了他“天才儿子”的前程,只有在家里让他自己教育才能尽早地实现他出人头地的梦想。

  主审法官告诉记者,坤坤给法庭写了一封信,他告诉法官,他并不愿意回到妈妈的身边,而且他也不愿意上学,他只 愿意呆在家里和爸爸一起生活。仔细地看坤坤写的信,很容易发现坤坤的字体和他爸爸的一模一样,如果在学校,老师绝不会 允许这么大的孩子写连笔字,但是坤坤的字却没有一个不连笔的。

  “孩子需要的除了必要的文化知识之外,社会的交往也很重要。像坤坤这样,只在家里获取了文化知识,不走出家门 ,不接触社会,与外界隔离。非常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李爱民不无担忧地说。(本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