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周日大观:散步时,他们边走边捡垃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15:1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周日大观:散步时,他们边走边捡垃圾(图)

大围湾红树林保护区的白鹭群。李伟坤/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又有八名志愿者加入到珠海“绿色使者”的行列。

  “绿色使者”已从2001年的10人,发展到今天的29人。它是广东省最早的环保使者。

  与其他城市的“环保代言人”、“形象大使”或“绿色使者”不同的是,珠海的“
绿色使者”不是明星、名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市民,民间自觉的“绿色使者”更是无法计数。

  珠海100多万人每年消耗2400多吨一次性塑料袋、2200吨含磷洗衣粉,每人每天制造1.16斤垃圾,城市垃圾5年内激增33%。

  为了环保,为了子孙后代,这个数字一定要降低!下面介绍的,就是誓要为此而奋斗的“绿色使者”中的三位———

  环保:每一个人从一点一滴做起

  珠江八大出海口,4个半在珠海,每年有那么多的西江水浩浩荡荡流经珠海,仿佛取之不竭。1999年———第一个百年不遇的咸潮袭击珠海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珠海有一天会缺水。然而,有一个人每一次洗手必定会用一个塑料盆接着水,然后用这些水冲厕所、洗地,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了。她叫杨晓明。

  杨晓明只是珠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是自发的环保人士。1989年她移民珠海,对珠海的美丽、清新和洁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那时,我天天在单位门口的车站等车,路是那么干净,人少、楼少、车也少,真好!可现在,环境和空气比那时差多了,那么好的草坪,游人过后就是垃圾。珠海已经是国内比较重视环保的城市了,它的经济发展观也是比较科学的。即使这样,十多年来还是付出了环境的代价,照此下去后果简直不敢想。”

  杨晓明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影响朋友。十年前,她的女儿才八九岁,每天傍晚她同女儿一起散步,两人都拎个塑料袋拿把夹子,边走边捡垃圾。现在,女儿已经19岁了,只要见到地上有易拉罐,就会很自然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出去吃饭她都自己带双筷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有一次她把筷子遗忘在餐厅,又坐公共汽车回去取。

  杨晓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块擦脸、擦手的毛巾。十多年前,中国人用纸巾的不多,现在却已很少有人用手绢了,杨晓明与女儿十多年来却一直用手绢。去市场买菜,杨晓明尽量自带菜篮,少用胶袋,看到一些人买根葱也要用胶袋她就心疼,看到别人上完洗手间刷刷地拉出一大卷纸擦手她也心疼。如此的琐琐碎碎,并不省多少钱,杨晓明的丈夫开始也不耐烦:“就凭你们一两个人这么做有什么用?”杨晓明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决策者的事,可环保意识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每个人都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后来,杨晓明的丈夫、她的干妈都跟着她成了“环保分子”,她结交的朋友也都是“绿色爱好者”。

  忧虑:众多出水口并不代表一切

  珠海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3倍,全国人均值的52倍,优势显著。然而,对水的危机感促使蔡女士与农工党珠海市委的同伴一起奔走了一年,促成珠海市水务局的成立。

  “你知道珠海如果排除过境水(珠江)其实是个贫水区吗?你知道珠江口已经出现荒漠化吗?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用含磷洗衣粉所排出的污水与珠江的荒漠化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如果人们能够想到今天的选择对后天的影响,就会克制自己。”蔡女士着急地说。

  1999年,因农工党一位组委的提议,蔡女士开始调查珠海的水资源,一年的调研,结果令她忧心忡忡:珠海地处西江下游,每年流经珠海的西江水占珠江水系近一半,过境水量1518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98.6%,而珠海地下蓄水量仅占0.22%。也就是说,假如没有珠江水,珠海靠自有水难以支撑。随着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用水量激增,使珠海的过境水量每年以10%的速度减少;每年咸潮上溯日子越来越早,持续时间越来越久,如果咸潮覆盖珠海取水口两个月以上,守着珠江4个半门口的珠海将出现水危机。

  更让蔡女士忧虑的是,珠海人的节水意识极为淡薄。1999年珠海人均日用水量为618.06升,居全省前列,是全国城市人均日耗水量的1.11倍,是欧共体各国的2.5倍。而政府对水的管理处于多头、无序状态,水资源管理效率低,工业用水户均采取直取直排用水方式,几乎没有重复利用;家庭用水最低消费是10吨,等于鼓励居民对水的滥用。

  蔡女士代表农工党珠海市委向时任市委书记黄龙云汇报了调研结果,她呼吁:加强西江水系的水质保护;高度重视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切实保护珠海的蓄水工程,制订措施,解决咸潮期调淡与水质保护的矛盾;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建立具备权威的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制订详细的节水法规,核定合理的用水限额,用价格杠杆进行需水管理;迅速展开水资源教育……

  此外,关于湿地、关于赤潮、关于农药……蔡女士利用假期做了一个又一个调查,她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每年为环保做一件事———一个提案或议案,利用她市

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呼吁和推动环保。

  抗争:为湿地为红树林尽力而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地图上划了一个个圈———“世界湿地保护重点”,珠江口是这200多个圈之一。

  1984年,谭卫广调到珠海环保局监测站工作,他的任务就是监测珠海空气和水的质量。但是,工作之余他的心一直挂在湿地上,他开始对人们并不关心的湿地进行调查。

  谭卫广毕业于

北京大学生物系,他的专业是植物生理。此后,他在北京植物所生态室、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广西环保所工作过,所研究的课题都与环保有关,但那些都是上面交下来的任务,而这一次却是他给自己的任务:“我们是北大出来的书呆子,认死理,保护湿地是我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不关注,就没多少人会去关注,因为学这个专业的人并不多。”

  谭卫广的调查并不顺利。1980年以前,珠海是边防前线,学者极少进入,基础资料很少,但谭卫广还是靠自己的脚完成了对珠海湿地的调查。他说:湿地是个生态系统,比如有高原草甸湿地,有像黑龙江扎龙那样的湿地。对于北回归线以南的沿海湿地来说,它的核心就是红树林。有红树林的湿地才有好的生态功能,没有红树林的滩涂,生态价值不高。

  上世纪80年代中,珠海还到处可见红树林,谭卫广估计有2至3平方公里,有160平方公里的滩涂。这一时期也正是珠海第一轮经济发展潮,带着原始的冲动,每年平均围垦滩涂15平方公里,容易围垦的地方恰好是红树林生长的地方。眼看着大片滩涂被围掉,看着农民把红树当柴烧,谭卫广一阵揪心。上世纪60、70年代曾为保护草原、保护桂林钟乳石和“植物

大熊猫”———金茶花而四处呼吁的谭卫广,这次为保护湿地而奋斗,十多年来他一直跟踪着珠海湿地的状况。

  谭卫广不断向各方提出:保护湿地要立法,要划出至少1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谭卫广作为一介百姓声音是那么微弱,珠海的红树林还在不断被蚕食。到1998年,红树林仅剩0.3平方公里,连谭卫广都吓一跳,他以为至少还应有0.5平方公里呢。虽然有些无奈,谭卫广却说:“我能干多少是多少,尽力而为,才能心安。”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红树林,要求保护红树林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珠海淇澳岛大围湾被划为红树林保护区,政府每年拨款120万元种植红树林。今年春节,谭卫广去那儿看了一下,533公顷茂盛的红树林令他老怀安慰。

  谭卫广还有一连串难以实现的计划:恢复珠海荷包岛大南湾海龟产卵场;异地保护珠海高栏的珍稀濒危植物绣球茜草……(本报记者林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