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目睹大修50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1:4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目睹大修50小时

  累了就睡在桥下。

  

本报记者目睹大修50小时

  旧桥板正被拆掉。

  

本报记者目睹大修50小时

  新桥板平移过来。

  整个工程持续56个小时本报记者蹲守至今天凌晨

  西直门北立交桥改造工程位于二环路西北角,此次改造工程的最大特点是本市首次采用就地预制新梁后将其整体滑移到原破损桥梁位置,截至今天凌晨零点,工程已经进行到了第50个小时,倒数这50个小时,虽有波澜,但尽在掌控。

  (10日20:40—11日0:00)

  7、铺沥青临时增加“伸缩缝”工程

  晚上20:40,在对接缝与旧桥面进行填平后,桥梁开始铺设第一层沥青,桥梁计划铺设两层沥青。21:40,底面沥青铺设完毕。23:30,主桥面沥青全部铺设完毕。

  11日零点,施工人员开始进行道路划线和制作伸缩缝的工作。

  “工程施工抢出了3个小时,再加上工期56个小时中预留的3个机动小时,6个小时正好留给伸缩缝。”工地上,工程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伸缩缝主要是防止桥梁在修好后,由于气温的变化变形,影响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是桥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计划的56个小时的工期中,并没有修建伸缩缝的计划。

  “工程原本计划在桥梁通车两天后,在桥上实行部分封路修建伸缩缝。”该负责人说,伸缩缝与桥梁同时完工更容易与桥梁形成整体。“现在既然有机会按时完工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预计交通标志标线施划将在凌晨1时至5时间进行,6点正式通车。

  (10日18:20—10日20:30)

  6、浇注混凝土新梁边上铺苯板

  18点20分,新桥上几台搅拌机轰隆地工作着,工作人员开始用混凝土填补新梁两侧与桥台间50多厘米的缝隙。在新梁边上,还将铺一层苯板,然后再浇注混凝土与桥台连接。

  (10日8时—10日18时)

  5、新梁降落出乎意料地晚了5小时

  10日12:30分,新梁垂直降落工作开始,这是整个改造过程中出乎意料的最艰难的步骤。由于施工人员对技术不熟悉,再加上现场协调等问题,原定13:00就能完成的落梁工作直到昨天晚上18:00才完成。

  施工人员要用给千斤顶减油的办法来落梁,为了使新梁落下位置准确,不能一下子从上落到下,而是左面落一点然后右面落一点。由于该过程较复杂,也成为施工过程中最难的步骤。

  (10日零时—10日8时)

  4、正式平移只需要8名工人

  10日零时,四台液压泵同时给预制桥南面的两台千斤顶增压,新桥面终于沿着滑道缓缓前进。平移主要由机械运作,全部工程只需8名工人。

  梁体牵拉施工时,每个支点使用一台250吨液压千斤顶,每侧5台;每侧千斤顶使用一套由传感器和数控液压泵站组成的同步调平系统,通过传感器所监测的数据,反馈给各控制阀,从而保证各支点落梁高度一致。新梁体移动时每次行程40厘米,速度是一分钟10厘米,每侧设置专职人员用步话机随时联系,调整千斤顶的供油量,保证千斤顶同步顶进。新梁以5分钟内40厘米的速度平移完成。

  (9日10时—10日零时)

  3、准备移动滑道和千斤顶到位

  9日10时,现场开始为新梁平移工作做准备,安装支墩前的水平放线,施工人员往桥台前墙的钢板之中浇灌混凝土,对桥台进行加宽改造。14时,施工人员开始安设滑道、放置千斤顶等工作准备。

  9日3:30—9日9:30

  2、清渣土拉走旧梁用了6小时

  旧桥破碎后,数台推土机开始将渣土清理出现场。由于渣土非常多,铲车和推土机齐上阵,整个后半夜都被用来运渣土,9日9时30分,最后一车渣土清理完毕,施工人员开始为新桥平移作准备。

  8日22:00—9日凌晨3:30

  1、拆旧桥3个半小时变成40分钟

  9月8日晚上22时,随着总指挥吉林副市长一声令下,西直门北立交大修工程正式开工。桥梁大师罗玲、施工专家贺长俊、桥梁教授徐贺文、钢结构专家史永吉、设计专家应子龙五位专家现场指导。

  拆除旧桥主要有4项内容:分别是切割铆栓、拆除排梁、布设轮胎准备、正式拆桥,而最难的工作点是拆桥。

  拆除工作首先利用两台液压锤,分别位于桥台之上,先将桥梁两个锐角部分破碎,之后利用1台液压锤将西北角破碎拆除。随后将从桥中间开始破拆,南北侧各保留2米左右的部分暂不拆除,拆除时将逐渐减少被拆除梁的自重,最后再将残板拆除,以确保桥台的结构不受损伤。

  就在液压锤工作的同时,工人们在不断浇水降尘。原定切割旧桥梁用时需要3个半小时,后来到现场经过专家勘测,确定了铆栓的位置临时改成用气焊枪切割铆栓,使旧桥梁和桥台分离,同时用破碎炮进行破拆,只用了40分钟。9日凌晨3时30分,利用破碎炮使越变越窄的现状桥桥梁终于完全塌下。

  ■紧张镜头

  增加一辆“喷油机”

  为了加快进度顺利完工,工地上还增加了一辆“喷油机”(乳化沥青撒布机),实行混合交叉施工。同时,五台压路机一起上阵轧平路面。

  然而工期进行的并不是一帆风顺。从17:50到19:15,桥梁东侧接合处已经完成了填补水泥,但是西侧直到20:30才完成水泥填补。因为水泥没有凝固,两辆压路机已经在西侧水泥缝隙前等了近20分钟!

  “大伙再快点!加把劲!”工人们互相鼓励着,因为桥面是下坡,几十名工人还不停地用铁锹往桥面高处铲水泥,加快水泥流动。

  谈到原因,有关负责人说:“西侧空地不够大,只有一台混凝土搅拌机,东侧则有两辆搅拌机同时施工。但是工期仍控制在计划之内。”

  ■感人画面

  指挥人员嗓子全哑了

  昨天傍晚5点50分,新梁还差2厘米就要完全落下,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和记者们都在焦急等待。此时,找谁来宣布桥梁放置完毕成了现场最大的问题。因为,由于连续施工,现场的指挥人员几乎全都嗓音沙哑,无法为电视台出镜介绍。

  专家顶夜风现场督战

  9月9日晚19点半,桥梁大师罗玲、施工专家贺长俊、桥梁教授徐贺文、钢结构专家史永吉、设计专家应子龙,会聚到指挥部会议室,对即将开始的平移工程进行最后的会商。

  会商一直持续到晚间21点多,“平移工程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听到了工地上传来的消息,5位专家立即起身赶赴现场。

  晚上22点,专家的“办公室”挪到了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桥下支了一张小圆桌,几位专家便围拢在此,开始了新一轮的会商。

  入夜后,室外的温度只有10摄氏度。5位专家中,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已是70高龄。

  施工人员劝专家回到指挥部,通过现场监控镜头进行督导,“不了,就在现场吧,平移的每一步都很关键,必须盯住”。

  昨天清晨8点,新桥顺利平移就位。记者来现场后看到,徐贺文教授依然坚守在桥下,与施工人员探讨着即将开始的落梁工序。“平移很顺利,其间也发生了小偏移,但都在可控范围内,很快就被纠正了”。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孙金凤李雪贾运华吴鹏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王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