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次在菜市场里的家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3:05 海峡都市报

  

一次在菜市场里的家访

  菜摊上辅导功课,对杨老师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一次在菜市场里的家访

  很多时候,老师还充当着孩子“保姆”的角色

  

一次在菜市场里的家访

  体验感受:被孩子们晾在一边

  体验记者:

  吕蕴岚 张伟

  体验角色:福州十中初二(9)班见习班主任

  体验背景&任务:该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周边治安相对差,学生及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薄弱,学校责任重大。初中阶段的学生,刚脱离小学的幼稚,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讲“义气”和“早恋”的现象比较常见。我的任务是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运用自己的智慧,让他们能真正成熟起来,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一次在菜市场里的家访

  特殊的一班

  过半孩子是外地人

  教师节前夕,我们来到福州十中,担任初二(9)班的见习班主任。一到办公室,眼前就蹦出一个大男孩,是名体育老师,这班的班主任———杨智雄。

  杨老师简单介绍了这个班的情况:全班58人,过半数的户口不在福州。学历超过大专的家长仅有3个,大部分是在附近打工的民工,上班时间比孩子起床早,回家比孩子睡觉晚,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少。有的家长打工的地点不停变动,需要老师每个月核实一遍家长的联系方式。

  说到学生,杨老师话就多了起来。不少学生由于缺少家庭管教,在小学就和校外的“混混”有联系,沾上不少坏习惯,学习也不上进。

  时间耗在小纠纷上

  8日下午第一节下课,副班长刘伟向老师报告,隔壁班有男生扬言要打他,他很害怕。

  情况是这样的:杨老师为方便联系,只允许两名班长带手机,但上课时不能使用。上午上课时,陈雪向刘伟借手机发短信,刘伟答应了。科任老师发现后当场批评了他们。隔壁班的林强“喜欢”陈雪是公开的秘密,知道这件事后,扬言要打刘伟。

  “这不是‘早恋’嘛,就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聊聊吧。”我们的想法是不公开这件事情,告诉他们同学间要友爱,要努力读书。杨老师摇摇头说,将“打人”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想法是正确的,但这里的孩子交际能力特别强,有点“小团体”,讲“义气”,讲道理的效果有限。

  杨老师先把陈雪叫到办公室,绝口不提上午的事情,问她抄写课文的事情。“谁帮你抄的?”看过陈雪的作业后,杨老师问道。然而,陈雪始终咬定是自己写的。

  “是不是你的死党小华帮你抄的?”杨老师忽然发问,接连念出4个人的名字,然后说要一个个核实。陈雪愣了一下,老实“招了”,是这4个人帮她抄的。

  杨老师对陈雪说,别人代抄的部分,明天补齐,这回还要求背诵。随后,杨老师问起上午的“手机”纠纷,陈雪又一口咬定不知道。

  杨老师马上叫来刘伟和班级安全委员王君,并确认了这件事。王君和林强是从小到大的死党,杨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去和林强说,我已知此事,毕竟还没动手,事情就到此为止。能摆平吗?”王君一脸得意地说,没问题!

  杨老师花了一年多时间,才了解班上同学的性格和关系圈,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对学生的小错,他从不忽略,这样才能避免大错的发生。记者这个初来乍到的“见习班主任”,见到他们一口一个“不知道”,当然是束手无策了。

  一个下午,女生的辫子被抓散了、男生的文具盒被同桌藏起来了,接连的小事让杨老师和记者在办公室坐了半天。我们看到杨老师处理事情直截了当、轻重有别,对同学性格和关系了若指掌。

  取得学生信任

  家访很重要

  见到记者的尴尬,杨老师说,取得学生信任,并非一两天就能做到达成的,家访也很重要。这不,傍晚放学后,杨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一个菜摊前,学生林军正在帮妈妈剥豆角。

  林妈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招呼杨老师。林妈妈对我们说:“本来军军下课都是去游戏机店打游戏的,现在都来这里帮忙干活了。多亏了杨老师。”

  杨老师解释说,今年年初的一个晚上,他去林军家家访,看到林军半躺着看电视。他把林军拉到门口,和他交谈了半小时,然后问,你现在冷吗?林军当然一个劲说冷。杨老师当即带着他去菜市场看妈妈,妈妈正在给蔬菜浇水保持蔬菜新鲜,手都冻得通红了。林军当场哭了。杨老师说,以后放学能帮忙妈妈看摊子吗?林军答应并照办了。

  杨老师和林妈妈在一旁沟通情况,老师表扬了林军的进步,林妈妈不停地点头。我们一边剥豆角,一边也和林军说上了几句话。

  (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体验记者:曾力

  体验角色:福州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9)班班主任

  体验背景&任务:该班共有58名学生,是一群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见习班主任,我选择了给同学上节“庆祝教师节”的主题班会课。我最迫切的任务是,引导孩子们成熟起来,进入一个“学生”的角色,我手中的底牌是一些用以鼓励孩子的小红花和卡片。

  老师告诉我

  一年级小学生

  称呼得叫“小朋友”

  初识顽童

  9月8日上午7时40分,我来到该校一年(9)班,孩子们正在闹腾着。他们在教室内外乱跑着,而班主任林峥挺着个大肚子,往返于教室内外,把正在打闹的学生拉进教室。

  刚开始上课时,林老师教他们拼音的发音,学生也跟着念,还积极举手发言。十多分钟后,学生们渐渐坐不住了,开始说话,做小动作,有的转身跟后面的同学讲话,有的甚至离开座位跑到讲台。

  “123,请安静,321,请坐好!”林老师为此喊起了口号,还以组为单位,评比纪律分,然后又对表现好的学生发小卡片,没多大工夫,她的脸上就开始冒汗,尽管天并不热。

  林老师说,一年级学生,本来就挺难带,处处需要老师照顾。刚开学没几天,幼儿园里养成的习惯还没改过来。他们年纪又小,许多东西难以一下子学会,需要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教导,就连称呼还只能叫“小朋友”,而不是“同学”,这样的状况一直要持续到两三个月后。

  讨教高招

  如何降服这群顽童呢?我向林老师讨教几招。

  第一招“口号法”:上课时,一发现同学们开始讲话,不专心听讲,就开始喊“123,请安静,321,请坐好!”这招挺管用,多喊几次后,孩子们就“条件反射”似的安静下来。不过,一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一节课,这法子要用好几次。

  第二招“奖励法”:上课前,老师会准备些小卡片,上面印上小红花等,对积极回答问题和表现好的学生,每人发一张,别看只是张小小卡片,孩子却会当成一种鼓励、荣誉。

  教室后面还有张光荣榜,上面写着每个同学的名字,谁积满了十张卡片,名字后面就会多一朵小红花。“不过,对孩子也不能一味地奖励,奖励多时,也要适时地批评,要掌握分寸,现在的孩子,很有个性的。”林老师说。

  第一招还算简单,可是第二招却让我犯难了,这招看似容易,用起来却大有学问。林老师告诉我,对学生的奖励,讲究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只要他们努力了,有进步,就值得表扬。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就是说,就算每个学生都拿到小红花,那也是正常的。

  上完课后

  下午4时10分,第三节班会课的上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这是我第一次给学生讲课,而且是面对58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心里很紧张,手中紧握着一束纸制的小花。

  站在讲台上,我发现,台下大部分的小学生看到这束花的时候,两眼都在放光,这束花是上课前班主任交给我的,她说,上课时,这会起到大作用。看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这堂班会课的主题是“庆祝教师节”,课前我已做了提纲。刚开始,学生们还挺配合,对于我的提问,还能踊跃发言,课堂纪律也不错。几分钟后,有些学生坐不住了,开始讲话,我提醒他们安静,说话音量开始加大,可作用不大,于是我大声喊道:“123,请安静,321,请坐好!”学生跟着念了一遍,安静了下来。接下来,这招我也用了几次,但是每次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失效了。

  我回到讲台,拿起了那束花。一看到花,学生们立即安静了下来。“这花,我要奖给表现好的同学!”话音刚落,只听下面“沙沙沙”一阵响动,学生们都坐得笔直,于是,我拿着花一边讲课,一边随手发了几朵花。

  好景不长,几分钟后,教室里又吵了起来,甚至有学生跑到我身边要花。我只能又开始新一轮的“送花”行动。反复几次后,这个方法也不管用了,我将讲话的学生手中的花收了回来,以示惩罚。看到有人花被没收,其他学生又安静了,于是我又开始“送花”。

  下课时,我发现后背衣服被汗浸湿了,口干舌燥嗓子疼。这时,我才明白老师要我上课前多喝水的原因。

  放学了,我又和其他老师一起,让学生们排队,送他们到校门口,等着家长来接,这是班主任每天上午、下午放学后的必修课,如果家长没接,老师就要帮着联系,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

  一天的体验结束了,我的感受是:每天面对一群不懂事的孩子,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充当保姆的角色,“累”人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