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专题 > 正文

为毛主席戴红领巾的蒋含宇:那不只是一张照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7:15 环球人物

  47年前为毛主席戴红领巾的蒋含宇说:那不只是一张照片

  本刊记者 尚 东

  “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少先队里高大的人,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传世照片《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题的诗。40多年后的今天,照片所散发的幸福热
力,仍足以震动观者的心灵。

  照片上,毛主席身边依偎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女孩名叫彭淑清,男孩名叫蒋含宇。这对幸福的金童玉女,后来让人羡慕地喜结连理。日前,记者辗转见到了照片中的小男孩——如今已60岁的蒋含宇。在毛主席逝世3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次合影对他的人生意义。

  幸福的会面

  7年前,蒋含宇和彭淑清都刚满14岁,同在韶山学校初中二年级读书。蒋含宇是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则是大队委员。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故乡韶山,重访故居,畅游山水……乡亲们奔走相告,韶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6月25日下午5点多钟,辅导员把蒋含宇和彭淑清叫到大队部,告诉他们有位重要的首长要来学校视察,学校决定由他们向首长献花、赠送红领巾。

  26日上午7点多,“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的欢呼声响彻韶山学校。敬礼,献花,给毛主席戴红领巾。在激动的泪水中,蒋含宇和彭淑清完成了幸福的任务。

  最幸福的任务——给毛主席戴红领巾,是蒋含宇完成的。主席问:“你真的把红领巾送给我啦?”含宇答:“送给您老人家了!”毛主席

幽默地说:“那我就把红领巾戴到北京去,我现在又年轻了,变成少先队员了!”众人幸福地笑!就在这一瞬间,摄影师按下快门,拍下了著名的《毛主席戴上了红领巾》。

  终身的鼓舞

  蒋含宇和彭淑清不久就拿到了合影。照片下方写着“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40多年来,他们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不断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勇气。1960年,他们同时升入高中,虽然不同班,但始终互相帮助,你追我赶。1963年,两人双双考上大学,蒋含宇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彭淑清则进入北京石油学院深造。由于有着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两人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确定了恋爱关系。“我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上的大学!如果说与那张照片有关,应当说是那次会见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激励我们去学习,去拼搏!” 蒋含宇说。

  1968年大学毕业后,两人响应号召,来到辽宁的农村和企业贡献青春。1971年,开发江汉油田的大会战拉开序幕。结婚仅9个月、已怀有身孕的淑清毅然报名参加。工程所在地一片荒芜,连买米买菜都要翻山越岭。但“决不给毛主席抹黑”的信念激励她克服一切困难。由于路上奔波,她的第一个儿子提前3个月早产,出生时只有4斤重。工地的领导和同事都劝她回湖南休产假,但被彭淑清婉言谢绝。1年后,蒋含宇也调到荆门炼油厂,一家人才得以团聚。两人依旧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工作上,根本顾不上家庭和孩子。女儿出生后,一次高烧时打了一支链霉素,没想到竟导致耳聋,由于夫妻俩都忙于工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女儿因此落下了终生残疾。

  最大的动力

  与毛主席的会面和合影,也为蒋含宇和彭淑清赢得了无数钦羡的目光。照片发表后,两人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封信,所有来信,都在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爱戴。他们结婚后,仍然有不少书画名家给他们寄作品,祝福这对夫妇。

  蒋含宇把这些珍贵的书画和来信收藏起来,无一遗漏。今年刚刚退休的他,决定整理这些收藏,按系列分为毛主席的字画、自传、著作、票据、宣传画等。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蒋含宇准备举办关于毛主席的展览,向下一代甚至更年少的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谈到这些事情,蒋老先生显得有点激动:“一点不比工作时轻松,我现在还是韶山学校少先队的终身辅导员,马上还要在福州办展览。”

  结束采访时,蒋含宇说,40多年前的幸福时刻,早已成为他们家庭中最美好的回忆。但实际上,那次与毛主席的见面与合影,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他的事业和生活中不断前进的最主要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