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0:28 新华网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2006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少数民族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我国民族地区指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

  胡锦涛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工作时强调,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宝贵机遇,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开创民族地区团结稳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胡锦涛强调,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推动各民族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共同进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

  贾庆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截至8月14日,青藏铁路在全线开通运营45天内共运送进出藏旅客20万人次,列车全程利用率达100%。这是就读于内地学校的藏族大学生在北京至拉萨的列车上进行赛歌(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2006年中央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将达200亿元

  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06年,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数额将达到200亿元。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并出台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从2000年至2005年,此项转移支付数额累计达到389亿元。

  杨健强表示,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规模地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工作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是中央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于1992年设立、主要用于解决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规模已经达到5.7亿元。

  “十五”我国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

  来自国家民委的数字显示,“十五”期间,我国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204亿元,年均增长25.6%,比“九五”期间高13.7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年均增速4.7个百分点。据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介绍,2000年到2004年,我国在西部开工建设了6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在民族地区安排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修建了机场、高速公路、水电站及城乡基础设施等。

  民族地区居民收入"十五"大幅增加

  来自国家民委的消息显示,2005年,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8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12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270元和781元。

  中央15亿专项资金支持海南民族地区发展

  2002年以来,中央先后已拨款15亿专项资金支持海南省民族地区8市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包括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和五指山、东方等8个市县,是黎族、苗族主要的聚居地区。2003年至2005年,海南全省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7556万元,扶持民族区域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7583万元,修建贫困乡村道路315公里、建桥69座、涵洞226个,解决25万人行路难问题。建饮水工程15宗,打井898眼,解决15万人饮水困难。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论坛召开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西藏变为“生活和投资的热土”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青藏铁路通车带动青海旅游市场[组图]

  

2006年我国转移支付200亿元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大力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助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不发达。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提供服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满足这些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措施。据了解,自2002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共享工程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达2.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

  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文化部已制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将不断加大投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共享工程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加快开发符合民族地区不同地域需求的农村文化信息资源,重点支持开发制作针对少数民族需要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卫星数据资源,注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化资源的制作与发布;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范围。

  我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

  不久前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了三分之一;今年的青歌赛上,原生态唱法备受瞩目——蕴藏在少数民族中的丰富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一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将在保护资金上予以倾斜。

   相关报道:

   2006年中央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将达200亿元

   我国民族地区居民收入“十五”有较大幅度增加

   “十五”我国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

   深入推进西部开发推动中国反贫困事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