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患癌老人成为港城签订捐献遗体志愿书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0:3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李淑丽)“我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水平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昨日上午,身患癌症的港城市民赵景艳老人用已经浮肿的双手,庄重地在遗体捐献志愿书和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秦市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的第一人。同日,另外两名市民也相继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昨日上午,在位于开发区果园的赵景艳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位被癌症折磨得身体
十分瘦弱的55岁老人。她的家境十分艰难,她与老伴、女儿三人挤在两间残破的木板房里,土炕、严重变形的天棚板,使木屋更显贫寒。为治病,她已花去了30多万元,并欠下了很多外债。

  赵景艳说,很久以前她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因为现在医学院的人体标本很缺乏。她想自己身体不行了,无法再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如果把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出去供学生们学习用,也算是为社会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家里人也都非常支持她。2004年,赵景艳向市红十字会提出了捐献遗体的申请。但由于当时没有遗体接收单位,所以她的愿望没有实现。前几天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的愿望可以实现了,她非常高兴,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活着天天做好事又能做多少?如果能贡献出自己的器官给他人继续用不是更好吗?”捐赠者明淑荣是市卫生执法监督所的一名工作人员,有多年从医经历的她早已不受某些旧观念的束缚,家人的支持更令她轻松抉择。她说,早在1979年上学时,看到水运学校学生因没有可解剖的尸体不得不去唐山卫校实习,当时她就萌生了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心愿,多年前就想付诸实施的心愿,如今终于实现了。

  “很平常”,这是今年48岁的刘振华在签署捐献志愿书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说捐献遗体是受了老科学家崇高精神的鼓舞。去年一听说市红十字会招募捐献骨髓志愿者,他就前去报了名,不料因不符合年龄要求未能如愿,当即他就提出了捐献其他器官的志愿,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据秦皇岛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刘翠介绍,近年来常有市民表现出捐献意愿,但因为没有接收单位,秦市遗体捐献一直是个空白。直到今年年初,原秦市副市长吴昌荣志愿捐献眼角膜以后,红十字会就开始多方联系,目前已确定了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接收单位,从而使遗体和眼角膜捐献成为可行,其他器官捐献还在进一步运作中。此外,他们还与市公证处取得联系,公证处派出公证员免费为捐献公证。昨日,明淑荣、刘振华三人成为首批捐献遗体人,截至目前,共有4人(含吴昌荣)与红十字会签下了捐献眼角膜志愿书,3人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