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3:15 现代快报
诺贝尔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知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30万冤魂前,诺奖得主一言不发

  昨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知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来到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他5次访华中首次来到该馆。昨天下午3点,天空飘起了细雨,江东门纪念馆显得格外肃穆。顶着花白头发、戴副黑框眼镜的71岁老人大江健三郎如期出现在馆内,但在全程参观中,这位老人始终未发一言,只是不停地点头。

  “铜版路”上,俯首细看

  大江健三郎一下车,手中始终拿着两样东西,一个大笔记本,一个深绿的小袋子,而他的脸上,一直都比较平静,看不到心潮起伏的样子,厚厚的眼镜,让他看上去显得深沉。他始终抿着嘴巴,就算是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林伯耀握手的时候,也没有作出任何表情。

  不过,虽然脸上平静,但71岁老人的内心却是变化的,从他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可以看得出来。让大江健三郎的心灵为之一颤的,是纪念馆内那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死难者脚印,在“铜版路”上,为了看清这些脚印,老人边听着翻译,边点着头,有的时候,为了看得更清楚些,还忍不住俯下身体细细观看。

  纪念碑前,不断点头

  “当时,南京遇难的同胞有30万,其中有一半不是在安全区,而是在江边遇难的。拉贝日记中说的20万人,指的是安全区内的难民,不包括江边的……”在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亲自给大江健三郎当讲解员。老人的脸上渐渐变得严肃,听到一组数字,不断地点头。

  纪念馆内的纪念碑很多,老人每次都在纪念碑前停下,听着朱成山的讲解,非常耐心,有时候怕没听清楚,还特意把耳朵给侧起来。而每一个纪念碑前,他都不断地点头,一路看下来,点头的次数不少于百下。

  看到白骨,两手摩挲

  当大江健三郎来到埋着白骨的“万人坑”前,听到死者不是三五岁的孩童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时,大江健三郎原本苍白的脸有点涨红,双手不时绞动着,或在笔记本上不停地摩挲着。

  在史料陈列馆内有一幅图,图上是一位穿着旗袍的妇女,名为《赴刑》,朱成山介绍说这幅图日本右翼至今不承认,称这是妇女正常劳作的画面。朱馆长告诉大江健三郎,中国的劳动妇女是不会穿着旗袍下地的,所以劳动说纯属无稽之谈……大江健三郎认真地听着,神色凝重。战争的浩劫,大江健三郎也有切肤之痛,他多次到广岛调查遭受原子弹爆炸的惨状,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多年后仍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把这些形象一个个地记录了下来,写成随笔集《广岛札记》。

  面对30万遇难同胞的亡灵,大江健三郎也许备感沉重,感受无法用三言两语来表达,参观自始至终,他一句话也没说,唯一的动作就是听解说时不停地点头。(快报记者 胡玉梅 毛丽萍 文/泱波 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