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甘肃6年难建一座科技馆 学者督促尽快开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4:5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狄多华 实习生 周昌和

  “甘肃竟然连一个科技馆都没有!”说此话时,曹发魁的嗓音提高了许多。作为甘肃省首届十大发明家,曹发魁教授准备联合30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上书甘肃省委、省政府,反映这一“怪现状”,督促科技馆尽快开建。

  身为一家科技公司董事长的曹发魁,原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对于上书省委、省政府以推动科技馆建设之事,曹发魁很有信心。可作为科技馆上级主管单位“一把手”的甘肃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史振业,对此并不抱十分乐观的态度:“我不知道科技馆什么时候才能动工。”而就在今年1月,这位履新不久的副主席曾向新闻界誓言:“不管有多大困难,甘肃科技馆今年一定要破土动工!”

  30亩“黄金地”成废墟

  东方红广场位于兰州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被誉为该市的客厅。可就在这里,几个巨幅广告牌背后藏着30亩被闲置了6年的甘肃科技馆规划用地。

  2000年,原兰州科学宫被拆除,清理出一片空地,再征地,面积扩大到30亩,甘肃省科协准备兴建科技馆。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地一围就是6年。6年间,距此不足200米远的地方,相继建起了20多层的商务大厦和后来备受关注的兰州国际博览中心。

  如今,透过简易的围墙往里看,30亩空地上胡乱堆放着沙砾、石块,间或有几丛野草。空地内靠近北围墙的地方则是一个硕大的垃圾堆,风一吹,方便面盒、塑料袋竞相起舞。太阳照射下,臭味直往人的鼻孔里钻。

  几个在路旁打台球的孩子,已经不知道空地内原本是什么场所。在附近住了10多年的王大爷,也“只听说有公司把地买走就没再管了”,至于为什么建不起一个科技馆,似乎没人能说得清楚。

  6年“难产”一个科技馆

  事情要从1999年说起。此时的兰州科学宫开展活动已相当吃力:没有常设展厅,没有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临时展厅,科学宫的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而全国其他省市正在进行着科技馆的改建、扩建工作。

  因地方政府没钱,时任甘肃省科协领导,决定自主筹资建设科技馆。现任甘肃科技馆馆长郭成钰证实此想法得到了甘肃省原计委的批复:拿土地换资金,自主筹建。明确要把此工程办成不花钱的项目。

  2000年,以生产啤酒为主业的兰州黄河集团公司投资3600万元,成为甘肃科技馆的联建方。原兰州科学宫很快被拆除。但不久,和黄河集团联建科技馆的设计方案没能通过兰州市规划局和兰州市建委的审查。专家组指出设计方案存在诸多不足,包括企业用于商业开发的面积过大,留给科技馆的面积过小,没有消防通道,没有停车场等。

  于是,黄河集团退出,撤走3600万元投资,并拿走资金占用费400万元。“为什么多给黄河集团400万元?合作失败责任究竟该由谁来负?”6年后,一位科技馆老职工谈及此事仍然表示不理解。

  紧接着,甘肃金运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4000万元介入科技馆建设。2003年,甘肃科协和金运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对双方用地比例进行了严格划分。有知情者透露:“30亩土地要建科技大厦,给科技馆的只有3亩4分地。”消息传出,舆论哗然,有人指责科协软弱,明摆着吃亏。

  2003年,正值省级科技馆国家标准讨论稿出来的时候。中国科协的专家们到兰州查看科技馆方案,提出严厉批评:“这不叫科技馆,只能叫活动中心!”专家们说,科技馆跟大规模的商场、写字楼混在一起,全国没有,国际上也没有;科技馆面积又那么少,很多项目无法正常进行,和商场共用一个通道,很不安全。

  可合同已经签过,双方土地分配比例早已确定。“我们只能跟金运公司协商。”甘肃科协基建处主任王春华说,企业的意图很明确,它前期已经投入4000万元,肯定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能干赔本买卖。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在科协和企业之间艰难进行,科协如否定合同就必须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而按合同操作又不符合科技馆建设的国家标准。

  “企业要寻求自身利润,而我们要建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科技馆。”王春华说,“扯了那么多年的皮,越拖越复杂。”两年来,他一直负责和金运公司协商。

  “扯皮的结果是甘肃6年建不起一个科技馆!”但郭成钰强调后果不仅仅于此:“按现代教育的说法,6年就会延误一代人,至少在科学素养方面是这样。”

  “科技馆是现代科普的实验室。甘肃由于没有科技馆,在青少年身上应当普及的高科技知识没有普及,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后果!”郭成钰介绍说,在不久前举办的全国青少年智能机器人大赛中,甘肃省表现很糟糕,“仅机器人一项,我们的孩子比全国平均水平大概要落后4年!初中生的水平只相当于人家小学生的程度。”

  甘肃省科技馆每年都要组织小学生在科技馆规划用地的东面围墙上描绘“我心目中的科技馆”。从2002年至今,已坚持了5年。而描绘着美丽科技馆的兰州孩子们,其实谁也没见过真正的科技馆。

  “等待政府表态”

  “我们没什么办法,只能等待政府给具体意见。”甘肃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史振业说,“甘肃2600万人,只有260万元的科普经费,一人1年1角钱的状况11年来没有丝毫变化!”

  “科技馆的事,提起来我就伤心!”机械工程技术专家、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原主任魏庆同教授禁不住摇头,“我已经喊了很多年。只要有机会我就强调甘肃一定要有个科技馆,一定要有青少年参加科普活动的场所,政府无论如何应该投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

  一位在科协工作28年的老科技工作者说,事实证明,社会筹资建设科技馆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这时就需要政府决策者拍板。他感叹,全世界的科技馆建设都是纳入公共财政体系的,惟独甘肃要走社会筹资的路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十四条也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应当加强利用、维修和改造。以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应当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常年向公众开放,对青少年实行优惠,并不得擅自改作他用;经费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予以补贴,使其正常运行。”

  据王春华透露,近3年来,甘肃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先后多次批示,要加紧建设科技馆。省长陆浩批示过1次,常务副省长徐守盛3次,主管科技的副省长李膺两次。而王本人每周跑两次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科技馆建设的事情。

  2004年2月,副省长李膺表示,甘肃科技馆建设工作不能放松,不管还有什么困难,也要一抓到底。

  同年3月,甘肃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科技界的李克、罗祖孝、魏万进等13名委员,联名呼吁尽快开工建设甘肃科技馆,并提交了提案。

  2006年3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颖表示: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早日建成甘肃科技馆。7月18日,甘肃省政协举行建设甘肃科技馆主席督办提案会。

  “都说要重视,可就是没结果。现在科技馆问题是领导写在本本上,放在包包里,扔到柜柜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技工作者抱怨:“建一个科技馆的资金不到两亿元,总筹不到。可新建的这个办公大楼,那个办公大楼,建设资金哪个不是1亿多元,真不知道,是办公大楼重要还是下一代的教育重要?”

  针对6年建不起一个科技馆的“怪现状”,魏庆同教授发出质疑之声:和企业的合作为什么不先进行充分调研?到底谁该为这6年负责?知道办错了事情,为什么没人去总结反思一下,立即纠正?

  他再次发出呼吁:不管谁对谁错,当务之急是要把科技馆尽快建起来!

  本报兰州9月12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