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给“老家当”一个光彩未来——探访上海城市老公共设施(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8:2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洪崇恩

  在不久前于上海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高层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教授和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等先后大声疾呼:上海至少有上万处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仍散落在各个角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有效的保护。

  上海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方面作过很大的努力。陆家嘴中央绿地旁那幢风雨斑驳的“陈家宅”,如今成了陆家嘴中心绿地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它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摩天楼形成的有趣对比,吸引了无数旅人的目光。同样的事例还有复兴公园东南门口的那座老消防龙头。三十年代建成的这个金属制品,粗看上去是那么生硬、那么笨拙,又横拦在公园大门口“丢人现眼”。但主持公园大门重建的著名建筑师项秉仁聪明地保留了这个“老家伙”,搞了一个玻璃罩将它罩起来,再配上一段说明它来历和历史功劳的铭牌,如今这个消防栓成了复兴公园最出色的景点之一。

  保护基础服务设施也是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的做法。看看欧洲的那些大城小镇,哪个城镇没有几座几百上千年历史的老木屋、老磨坊、老排水沟、老酒窖、老奶桶、老牲口饮水槽?当地人像保护祖传老屋一样,努力地保护着这些陈年的基础服务设施,作为对历史的留恋和对先人聪明智慧的纪念,也作为发展旅游观光事业的看家景观。

  自己的创造,人家的经验,无不告诉我们:城市的这些“另类文化遗产”,非常值得我们珍惜。更新观念、扩大视野,将这些基础性服务性的公共设施的保护工作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是眼下立法和行政部门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城市公共设施的类型很多,要将它们全部当作文物保护起来,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因此,城市规划专家赵天佐提出,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人力,像界定“优秀近代建筑”那样,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辖区内的城市老公共设施进行分类调查,摸清家底、弄清历史、确定价值,再统一公布,进行不同级别的保护和利用。

  实际上,不少老设施只要稍加改造甚至只须恢复原状,就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譬如,最近北京奥组委、上海世博局,都把广建公厕、建好公厕当作“头等大事”,分别公布了《公共厕所布局规划纲要》。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有计划地保留几座上海老公厕,使后人在“方便”时就顺便回忆起百年前上海在率先引进厕所文明中的历史功绩?有专家还建议,个别厕所甚至可以恢复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貌,里面安置一些那个时代的老家什,成为一座既供参观也可供使用的“公厕博物馆”。

  由于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与市民的关系特别密切,因此在考虑如何保护老公共设施的时候,发动群众显得特别重要。像至今仍在四川路桥南堍的“上海1号加油站”,是建于1946年的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加油站。十年前这座加油站一度面临拆除。幸亏一位曾从事加油工作的老市民情急之下投书媒体,上海电视台播放了相关专题报道,并加了《1号加油站不能撤》的评论。结果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保住了“1号”站。

  在不久前我国首届“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期间,上海举办了大量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营造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但未能更多地引导公众关心那些基础服务设施,则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实际上,上海是一座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城市。只要我们观念改变了、思想重视了,再拿出一套管理和操作方法,我们的市民大众一定会积极参与保护城市有历史价值的基础公共设施,从而使我们城市的“老家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全面、更有成效,让我们的城市记忆得以更完整地延伸向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