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山南“十一五”发展全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09:44 中国西藏新闻网

  宋善礼

  ●编者按:为推动西藏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西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谋化发展的正确思路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区党委宣传部和本报约请西藏七地(市)委书记撰写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章。本报从今天起,开辟“地(市)委书记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栏目,陆续刊登七地(市)委书记的文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山南能否牢牢把握并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一个根本指针”,紧紧抓住“一项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六大特色产业”,突出抓好“八个工作重点”。

  始终坚持“一个根本指针”

  始终坚持“一个根本指针”,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山南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继续保持“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为突破口,力争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200元,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力争达到5000元,进入全国中等行列,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财政收入达到3.1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产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色经济形成规模,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繁荣,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生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资源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科教兴地和人才强地取得重大进展,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与和谐山南建设取得新进展。反分裂斗争进一步深入,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确定这一总体目标,是在综合考虑山南“十五”发展状况,以及“十一五”发展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是跨越式发展所必需的,也是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5年,山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4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7557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54亿元,税收完成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5.6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159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倍、1.4倍、1.2倍、2.4倍、3.34倍和66.3%。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社会局势更加稳定。当前,山南正处于历史上发展和稳定最好的时期。

  二是“十一五”时期总体发展环境比“十五”时期更为有利。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为继续做好山南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山南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深入人心,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目标;“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为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各族群众思稳定、求发展、谋跨越、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使加快发展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局势由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为山南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创造了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全地区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山南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是与西藏其他兄弟地市相比,山南各方面的条件较为优越。在区位上,山南对外与印度、不丹等国接壤,是我国通往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具有发展边境贸易的地域优势;对内交通便利,离拉萨最近,特别是西藏最大的国际航空港位于山南境内,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资源上,山南地域辽阔,气候适宜,矿产、自然、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支柱产业的空间很大。在组织保障上,全地区各级党政组织更加注重立足全局抓发展,大批基层干部在实践锻炼中逐渐成熟,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是这一总体目标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所必需的,也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山南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必须在2000年9.65亿元的基础上翻四番,到2020年达到160亿元。因此,“十一五”时期,山南只有确定并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才能确保下一个五年、十年实现稳步发展,才有可能跟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当前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把完成阶段目标作为实现总体目标的前提,通过现阶段每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步步向长远目标迈进。二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三是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牧区发展的关系,在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农牧区的投入,积极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达到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四是正确处理好“离不开”和“不依赖”的关系,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加大投资和湖南、湖北、安徽、中粮公司对口支援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自身经济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做到既离不开国家、自治区和“三省一公司”的支持和援助,又不依赖国家、自治区和“三省一公司”的支持和援助。五是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区内外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利用区内外、国内外两种资源大力进行自主创新。六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紧紧抓住“一项首要任务”

  紧紧抓住“一项首要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项首要任务。

  (一)总揽全局把握关键点,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一是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种植业上打基础,在畜牧业上抓重点,在加工业上谋突破,不断挖掘农牧民增收的潜力。二是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农牧民减负增收提供有力保障,让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积极采取放宽政策、简化手续、扶持优势产品等有效措施,为从事非农产业的农牧民增加收入创造有利条件。三是通过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农田水利、安居工程、乡村道路等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群众增收。四是努力探索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新路子,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力争五年内培训农牧民4.92万人次,每年输出劳动力20万人次。五是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和经商、交通运输、餐饮等服务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进一步增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自身造血功能。

  (二)抓住根本突出交汇点,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力。一是进一步引导资金项目向“三农”倾斜,促使第一产业尽快上水平。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抓住各种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援藏及社会资金投向农牧区,切实加大农牧业综合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和效益。二是大力促进农牧业科学发展,促使第一产业尽快上水平。继续按照“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完善措施、全面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认真规划特色产业带,不断促进广种薄收、原始饲养、自然增长的传统农牧业向优质高效、科学发展、集约经营的现代农牧业转变,逐步促进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同时,真正把农牧民变成发展特色农牧业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使特色农牧业成为优势明显、效益较高的重要产业和农牧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有效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建设。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促使第一产业尽快上水平。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力争培育30家以上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促使第一产业尽快上水平。紧紧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及种畜禽繁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快对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积极探索破解科技推广、技术转化的有效机制,逐步建成集选育、扩繁和推广应用互为一体、相互配套的种养业良种体系。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

  (三)立足当前选好切入点,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对全地区6万多户农牧民的住房进行改造、整修和异地搬迁,力争利用5年时间,让28万多农牧民住上安全、舒适、适用的住房。在建设过程中,编制《山南地区农房改造图集》,无偿为农牧民提供房屋户型改造设计图,使农牧民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房屋户型进行改造;编制《山南地区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和《山南地区村庄整治技术导则》,指导全地区596个行政村逐村规划,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牧区的脏、乱、差等问题,把农牧区变成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牧民新社区,成为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引导他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一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联合教育、科技、司法、扶贫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大力发展农牧区职业教育,积极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多渠道提高农牧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塑造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型农牧民。二是结合“爱国、诚信、守法、知礼”的公民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充分挖掘、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农牧区文化活动,营造文明健康生活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促进农牧区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农牧区文化的全面进步。三是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引导农牧区形成健康、向上、文明的新风尚;教育农牧民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积极筹资筹劳,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容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使农牧区面貌有明显改善。四是切实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调整、培养、选派等方式,把党性强、靠得住、有本事、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同志调整充实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中,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使其真正成为带领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

  加快发展“六大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就是要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生态农牧业、藏医药业、建筑建材业、优势矿产业和民族手工业。

  (一)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一是既要树立发展大旅游的气魄,又要树立发展新旅游的思想。“大旅游”就是以藏中经济区骨干旅游线路为依托,积极联合拉萨、日喀则、林芝3地(市)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尽快将山南融入以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完成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价值提升。不断完善与相邻地区的旅游环线公路,逐步建成局部以泽当为中心、总体以拉萨为中心的环线观光网络。“新旅游”就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探险旅游、体验旅游等,组织专家学者及探险工作人员对诸多自然、人文、民俗、景观等进行研究、开发。二是要突出发展人文旅游,打造“藏源”牌,念好“神”字诀,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雅砻文化,使藏民族和藏文化发祥地概念深入人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搞好文化与旅游“联姻”,切实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大力发展人文旅游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发展自然旅游。三是重视旅游产品形象设计,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根据山南客源市场分析,优先发展环线观光旅游产品、历史文化度假产品、徒步旅游和文化体验产品,并建立若干个特色旅游购物中心。

  (二)加快发展生态农牧业。一是继续抓好大蒜、奶源、油菜、禽类养殖四大基地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改良黄牛养殖规模达到12万头,形成以拉萨市场为依托的奶源基地;以藏鸡养殖为主的禽类养殖规模达到260万羽;优质油菜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优质大蒜引种扩繁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二是充分利用山南饮用水资源蕴藏量大、含微量元素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品业,力求创出品牌、形成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尽快注册国家批准的雅砻绿色系列食品商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开发,力争创出系列农畜产品品牌,带动山南农畜产品形成产业。四是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瞄准区内外市场,狠抓精品加工,通过实施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农畜产品的有效转化。四是大力加强农牧区市场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1个规模较大的地区农畜产品综合市场,各县建设1—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搞活农畜产品流通。

  (三)加快发展藏医药业。一是加强藏医药业研发工作。建立以地区藏医院为主导的藏医药研发中心,提高藏药研制、开发、生产、销售能力,尽快形成有山南特色的藏医药研发生产规模和品牌优势。二是加快改造传统藏药剂型。以地区藏医院、金珠藏药厂等为基地,以二十五味珍珠胶囊为主打产品,重点开发以改善睡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等方面的保健品种。以金珠雅砻藏药公司和地区藏医院藏药厂为依托,实现藏药材种植、加工、营销方面的GAP、GMP、GSP标准化,拓展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三是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藏药材野生变家种研究和藏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加快特色植物沙棘、枸杞等封育繁殖基地建设,实现主流藏药材规范化种植。积极开展珍稀濒危藏药动植物资源的种植(养殖)和替代品研究,为藏药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四)加快发展建筑建材业。一是积极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建筑建材企业结构调整。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建设一批优质、节约、环保、适用的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合理开发利用石材、板材、石膏、建筑砂石料等资源,促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建筑建材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华新水泥厂的带动作用,着力抓好“山南地区建材工业园区”的筹备启动和建设等工作,加大建筑建材开发进程。二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建工总公司、潇湘制件、金马水泥制件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优化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彻底关停一批污染大、效益低的小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装备,合理利用资源。三是加强建筑业法规和制度建设,切实整顿建筑市场秩序。健全山南建筑建材市场,把零散的建材经销户纳入市场,集中销售、统一采购和管理,规范建材市场。

  (五)加快发展优势矿产业。一是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进一步摸清资源状况,明确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及蕴藏量。抓紧开展对优势矿种和国家紧缺矿种的地勘工作,保证矿业发展有可靠的后备储量。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状况,重点开发市场需求大、潜在的、稀缺的矿产资源。二是着力提高矿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大对江南矿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矿点技术改造进度,加速资本扩张,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鼓励通过联合等方式在内地进行精深加工,增加矿产资源开发附加值,下决心解决矿产品“一车不如一麻袋,一吨不如一斤”的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原则,明确治理责任,加快矿山生态治理与恢复进程。实施矿山塌陷区、采空区治理工程,治理恢复率达到40%以上。

  (六)加快发展民族手工业。一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做好旅游纪念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等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充分发挥民族手工业原料奇特、做工精细的优势,借助科技手段和现代生产工具,提高民族手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鼓励组建民族手工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建设人均日产藏毯1平方英尺的藏毯纺织加工车间30个,建成集研发、绘图、平毯、特修、洗毯、剪花、整理为一体的藏毯生产加工全能厂1家,逐步形成机制灵活、品牌优势明显的现代外向型藏毯产业。三是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支持、试点引导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和编织技术骨干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素质,使民族手工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四是加快产品研究、开发和深加工,抓好民族手工艺品的研发、营销工作,使其逐步走上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突出抓好“八个工作重点”

  突出抓好“八个工作重点”,就是要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和谐山南、促进社会局势稳定、加强党的领导等八个工作重点。

  (一)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综合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加快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体系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建立能源基地。充分利用雅江中游山南段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配合做好藏嘎电站、藏木电站、羊湖二厂和加查接续电站规划建设工作,为藏中经济区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为藏电内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立足藏中经济区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县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实现全地区12个县和50%的乡镇通油路,所有乡镇通公路,建制村全部通公路或简易公路。三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雅砻水库、卓玉水库、江雄水库、阿涡夺水库和江北灌区、贡嘎县江南灌区、桑日县江南灌区、曲松河灌区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灌溉体系,提高灌溉能力。抓好雅江堤防加固整治、病险水库加固和县城防洪抗旱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防洪能力。四是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实施乡乡通邮工程,稳步推进村村通邮,建立覆盖农牧区的邮政网络。加强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建设,构建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高可靠度的统一信息传输平台。

  (二)突出抓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和行为,使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转变为努力创造环境条件去推动、引导发展,并以严格执法来保障发展,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二是以“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使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合理优化。三是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继续培育住房、汽车、旅游、信息等消费热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消费空间。进一步开发农牧区消费市场,提升全地区总体消费水平。四是以节约资源和提高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突出抓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一是依托藏中经济区实现山南加快发展。无论是总体思路,还是具体措施;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事业发展,都纳入到藏中经济区去布局,融入到藏中经济区去规划,参与到藏中经济区去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藏中经济区全面接轨,依托藏中经济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促进山南内部区域协调发展。以贡嘎、扎囊、乃东、琼结四县为主的中部经济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实现率先发展。特别是雅江中游山南段北岸,建立健全协调发展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大力实施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生态园区建设,并为逐步发展成西藏的工业基地打好基础。以桑日、曲松、加查三县为主的东部经济区,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进行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实现突破发展。以浪卡子、洛扎、措美、错那和隆子五县为主的西南部经济区,以高山绿色肉乳业开发为主,打造“高原绿色品牌”,发展边境贸易,实现加快发展。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以泽当镇、十二个县县城及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为基础,积极构建切合实际、布局合理的城镇建设体系,力争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1%。二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手段,以产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进一步探索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加大财税、金融、科技和人才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一批经济强县。

  (四)突出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引进、推广、转化、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性难题。逐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探求文化资源优势,挖掘雅砻文化的丰富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创建文明城镇。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更加关注农牧区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我地区28万多农牧民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五)突出抓好改革开放。一是切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信用担保、项目对接、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体制性障碍,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二是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与湖南、湖北、安徽和中粮公司的交流与合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鼓励支持各类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借助外资、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发展壮大山南经济。三是积极争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加强与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用好用足用活中央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六)突出抓好社会主义和谐山南建设。继续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山南的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重点做好就业再就业、扶贫开发、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完善城镇贫困人员救助体系,解决好城镇特困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防止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加大解决克扣和拖欠民工工资的力度,切实维护好民工的合法权益。抓好食品药品、基建场地、人员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七)突出抓好社会局势稳定工作。按照区党委“统一党内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紧紧依靠群众,坚持重心下移,打牢斗争基础,深化寺庙教育,铁拳出击制敌”的维稳工作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反分裂斗争这个重点,深入揭批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教育群众进一步认清达赖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段上的欺骗性,行动上要主动出击,始终保持强大攻势,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确保山南社会政治局势稳定。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完善社会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做好排查调处工作,构筑“纵到底、横到边、责任到人、层层负责”的矛盾排查调解工作网络,形成大排查、大调处的工作格局,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八)突出抓好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切实担当起带领人民群众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实现“十一五”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作者为山南地委书记、地区人大工委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