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追问山东模式:5年中高速增长超过全国水平(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1:47 中国新闻周刊

  山东经济之弊

  山东的工资,在全国的排名只占到第22位,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 本刊记者/刘彦

  “山东的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少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民弱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和重工业大省,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

  有关资料显示,山东的经济结构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明显不同。在南方这些省份,早在本世纪初非公有制经济占其经济总量的比重已经突破了一半,甚至达到90%。而山东省基本上还是以国有和集体经济为主体,此时的民营经济只占到经济总量的1/3。

  山东不是没有为民营经济发展努过力,操过心。

  2001年8月22日,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来山东未久,即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该意见以地方法规的形式,确立了鼓励民营发展的各项政策。其中最明显的一条,是“鼓励民营业户积极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允许民营业户收购、兼并中小公有制企业,支持民营业户租赁、承包经营亏损的公有制企业。”

  民营企业中,以传统的第三产业居多。对了改善山东第三产业发展不利的局面,今年6月份,张高丽率领全省17个市的市委书记在南方考察服务业,推进山东第三产业的发展。

  8月16日,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为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自2006年起至2010年,山东省将拿出GDP的万分之零点五,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依据为上年度全省GDP总量。

  8月22日,记者在济南见到刚刚成立的济南市金融研究院院长邢乐成。他正筹备成立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公司。

  “山东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十分困难。”邢乐成说。最近的例子是,济南一位知名民营企业家,济南市工商联的常委,去年年底,因为资金紧张迫不得以向同行借贷,开头居然只借到50万。而其企业的规模已达数亿。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则认为,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上,板子不宜也不能打在山东历届政府的屁股上。

  在为《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一书所做的序言中,韦森认为,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个省和地区政府,在国企改革、引进外资和刺激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手段基本趋同,山东历届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和引进外资方面所花的力气,所采取的措施与所做的工作,与苏沪浙粤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对此种“激励乏效”的解释,韦森的观点是,原因在于山东传统的齐鲁农耕文化的制约。农耕文化与保守、自足、平庸的小农经济意识,与现代商业精神和冒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山东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这同时又是强势能够畅行无阻的深层理由。

  民穷

  大型国有企业占主体,民营经济不发达的结构,决定了山东省的税源不能像江浙那样充足。

  记者从山东省人大财经委了解到,山东省2005年年底境内财政总收入为3351.1亿元,属于中央拿走的国税部分占到三分之一强,达1100亿元。加上海关方面国家拿走的300亿元,剩下的钱不足2000亿元。

  比如胜利油田因为油价上涨而增加的200亿元税收,虽然算进了山东的GDP,但税收直接进入国库,对山东不能有任何助益。

  在国有大型企业的税源被中央拿走之后,地方财政为了开支和发展需要而增加税赋,几乎是不可逃脱的选择。

  有关资料显示,山东省一些主要税种的起征点远远低于广东等发达省份,甚至不如一些经济不发达省份如河南。

  国家规定增值税的起征点的范围在1000~5000元之间,山东有12个地市的起征点为2000元,5个地市规定为3000元。而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则统一规定增值税的起征点为5000元,浙江为4000元,河南为3000元。

  然而,正规的税收可能还不是企业最主要的负担,地方政府为了应付捉襟见肘的财政,为了扩大经济的增长和支出规模,往往采取“税不够,费来凑”的变通办法。资料显示,1998年~2003年,山东省的非税收收入由275.98亿元增长到482.38亿元,年均增长12%。同期的GDP增速则为11.7%。

  税收是从老百姓手中拿钱的一个手段。但是,使得山东省省强民不富的因素还有许多。其中的另外一点,是工资收入水平。

  国家城调总队资料显示,山东的工资,在全国的排名,只占到第22位,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这样,而应该替代货币支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用品,山东人能够得到的服务更是少得可怜。

  据了解,2005年山东省财政总支出1466亿元,其中,教育支出为248亿元,占去年GDP的2.24%,而国务院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样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