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掘古运河北流“埋没”的古迹热心人士建议为莲蓉桥至惠农桥段消失的文化遗迹“竖碑立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6:00 江南晚报

  记者蒋鼎武

  悠悠的京杭古运河从无锡城西北的皋桥、吴桥进入市区“门户”后,在黄埠墩东南面的江尖口分岔成南北两道水流。南流经人民桥、西水墩、体育场桥、清名桥流进伯渎河;北流经莲蓉桥、通汇桥、工运桥、亭子桥流入伯渎河,两条水流围绕老城区一圈,奠定了保留至今的锡城“龟状城池”的基础。近10年来,古运河南流沿岸发掘出了很多珍贵的文化遗
产,特别是那段由古桥、古窑、老民居、老街巷构成的“绝版水弄堂”得以完好的保留下来,成了无锡最珍贵的文物景观之一。

  但在古运河南流文化遗存保护声势日壮的同时,古运河北流文化遗存的发掘与保护显得日渐式微,不少有价值的历史遗址及其景观已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其实,有关人士指出,就历史而言,古运河北流无论在遗址的数量、“运河兴市”的盛况或是在促进本埠工商业经济发祥方面所起的作用上,与南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仅从江尖北侧经莲蓉桥至惠农桥约1公里长的北流段沿岸就有10多处遗址,这段“水弄堂”上的多座桥梁也都有久远的历史,其中始建于唐观贞年间的莲蓉桥的桥龄已达1300多年,清名桥与它对照,只能算“小弟弟”,沿岸古老的集市竟有七八个,它们曾经在旧无锡的历史上红火一时。

  一些关心和保护古运河北流文化遗存的热心人建议,这段古运河的岸边建成了长长的绿化地带,完全可以为有价值的文化遗迹“竖碑立传”,建造象征性的文物遗迹的标记,同时可以避免让保留下来的钱丝两业公会、银行旧址成为孤筑寡屋。

  在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无锡旧影”中,有位老摄影爱好者从空中摄下了城北古运河与转水河汇流处的荷叶村,这是一个呈岛状形的老居民区,在荷叶村的东南河岸上有一座不起眼的龙王庙遗址,它是无锡最早建成的庙屋。千百年间,龙王庙香火很旺,到了近代,每逢端午节,无锡城里及四乡八镇的龙船都要划到龙王庙前朝拜金龙大王,成为民间一大习俗。这座龙王庙3年前被拆。

  在荷叶村西面,听说还有一座状元墓遗址。唐玄宗年期,无锡出了历史上第一位状元,此人名叫郑元和,后来郑元和死后就与夫人合葬于四面环水的荷叶村。除此之外,这段古运河岸边的平安浜,竹场巷地块上文化遗址多多,有青莲居(原泗堡桥小学的前身)、斋生殿、梵音阁、晏公堂(人民银行无锡分行旧址)、钱丝两业公会(已保留)、金银业公所、造船同业公会等等。

  “北流文化特色”二老市场、山货行

  无锡历史上最早的市场办在哪里?知晓的人恐怕不多。早在唐朝末期,现惠农桥西南堍有一个农副产品大集市,此地位于古运河北流连接锡北运河起点,是水陆交通的门户,当时货物都靠水运,无锡农村的大量农副产品来此交易。到了明朝初期这一集市又扩展到惠农桥西北堍,为了区分这两个市场,早先的一个称作“老市场”,后起的一个就叫“新市场”,后来人们叫惯了,索性成了两个地名,一直沿用至现在。

  明清时期,莲蓉桥一带沿河的山货行连成一线,购销两旺的场景不亚于三里桥米市。有交易桃枣等南货出名的“桃枣沿河”;有买卖芋头为主的“芋头沿河”;有经营麻饼为主的“麻饼沿河”;有以布匹成为集市的布行弄,家家前店后坊,沿河架起的高高货棚下货码堆山。据记载,明末清初,布行弄里年外销土布百万匹之多。古运河里的船只来时售粮,去时带布,无锡“布码头”之名传遍大江南北。19世纪中期,毗邻古运河的江阴巷内丝行鳞次栉比,每年蚕丝营销额数十万金。丝商们把收购来的土丝加工后,远销江南各地,优质生丝由上海转口输往海外,当时无锡的生丝占全国总量的28%,无锡“丝都”的誉称由此而起。

  “北流文化特色”三造船工场、金融街

  清朝中叶开始,这段运河北流的西岸河摊上出现多个手工业造船大工场,从起先打造小渔船、小木船发展到造农船、灯船、龙船、驳船、轮船,当时手工造船的水平、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始造者主要是当地五姓造船户。有可靠资料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无锡时,乘坐的御船就是他们营造的。了解详情后的乾隆皇帝特地赏赐了“蒋徐尤杨邵,五姓十三家”的龙匾。到解放前夕,这里的手工业造船户多达百余家,造船场面之大在江南地区是罕见的,直至1957年公私合营才偃旗息鼓。历史悠久的几处造船工场主要分布在荷叶村“北厂”,泗堡桥堍的“大厂里”、“小厂里”,南门“船厂里”等,现在它们都成了无锡的老地名。

  研究无锡经济的专家指出,近代无锡的米市业、银钱业在同类城市中独占鳌头,而银钱业的发祥地就集中在古运河北流旁的竹场巷一带。早在1896年竹场巷内开出20多家钱庄,尔后,银钱业又在这里崛起,到1942年这一地带涌现大小42家银行和钱庄,成为苏南的一个金融中心。另外,以黄金、银元买卖为主的黄金市场初具规模。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分行”也在此地亮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