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80后新贵开始商业起跑 成功秘诀在于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05:52 财经时报

  当大多数80后(1980年代后出生)还处于懵懂和幻想阶段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崭头露角,开始登上财富舞台,并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商业新星。从作家韩寒,到互联网新势力代表李想、戴志康等人,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财富新贵的头衔、名声和摆出来的姿态,更多的是不同于60年代、70年代生人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现实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的体现,这种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或许将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不论是文化市场,还是新经济市场,当许多人还认为是60后或70后人的天下时,80年代出生的人已在不知不觉中浮出水面,并试图用自己的实力证明新一代的崛起;其中,李想、戴志康、韩寒等人,无疑是80后新贵的典型代表。

  身价过亿的“高中生”李想现在,“李想”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1981年出生的他,1999开始创业,在短短几年时间,他率领团队使自己的网站一跃成为全国众多IT专业网站里的第三名。2005年公司利润达到一千多万,2006上半年利润是去年全年的两倍。而创造这一商业奇迹的就是仅有高中学历的李想。作为泡泡网首席执行官(PCPOP.COM),李想的身价将近两个亿。

  “两个亿是媒体按照20倍的市盈率算出来的,事实上这个数字是不靠谱的。”李想告诉《财经时报》,“即使有,那也是纸上财富,目前公司价值接近这个数,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个人有那么多少钱。”

  李想表示,所有的钱都会用于公司的发展,自己不会留什么积蓄。“我现在每个月花费大概三四千元,”他指着自己身上那件淡红色的衬衣,“这件衣服也不过两三百块钱。”李想还透露,“我从未买过1000元以上的衣服,据我所知,戴志康他们也差不多,都没有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和爱好。”

  对于李想的异军突起,有些人认为纯粹是运气,而事实上,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是一种必然。

  第一次接触电脑,李想还是初一学生,到了高一那年,他按自己的要求配置了一台价值八千多元的电脑,当时每月的上网费将近七八百元,“上网的费用是我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得的稿费。”回首那段岁月,李想显得波澜不惊。

  1999年,念高三的李想办了一个名为“显卡之家”的网站,“那时候,我每天早晨四点钟起来。”李想说,“一直做到七点钟,然后才去学校。”

  这些付出很快得到回报,由于网站发展迅速,不久,日访问量就达到一万多人次,加之用户的口碑相传,很快,广告商开始给李想的网站投钱,每个月有六千多元。

  “对我而言是面临一个选择,一方面自己喜欢媒体,自己做一个网站,就是经营自己的媒体;另一方面这个媒体当时已经开始赚钱了,所以当时比较果断地选择了做网站这条路。”高考前夕,李想决定放弃高考,全力以赴做网站。对儿子的这种选择,李想的父母显得相当开明,并没有过多干涉。

  泡泡网正式成立之前,李想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赚钱,当盈利不成问题时,李想开始琢磨如何才能使公司的利润保持高速增长。“2002年算是闭门造车吧,自己懂些技术,办网站纯粹是一种兴趣爱好,”李想告诉记者,“泡泡网正式商业化后,我们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作为我个人来讲,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领先的技术加上自身的勤奋,泡泡网的实力和规模迅速壮大,公司员工也从最初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三十多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管理有明显纰漏,”李想回忆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和员工沟通不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请人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前不久,李想在新东方对面的中国电子大厦租下1400平方米的办公楼,有意思的是,《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李想时,却是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会议室进行的。采访过程中,李想不止一次说起“塌实”这个词,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认为我比一些四五十岁的企业家还塌实,”李想告诉《财经时报》,“我一步一步,每步都很塌实,因为我很清楚,创业是一个过程,不是说只要去创就会有业。至于你问我算不算成功人士,我的回答是,在我脑子里就没有成功这个概念,只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记者问他什么是该做的,李想的回答毫不含糊:“创一次业,做一次并购,实现一次上市。”他重点强调,“我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实现这几个目标。”

  目前,创业有成的李想一周要上六天班,每天和普通员工一样打卡签到,他指着胸前的工作牌,“每天8点半到公司,晚上七点左右下班,如果开会的话,会延迟到十点多,反正吧,算下来平均每天要工作十小时以上。”李想还告诉记者,他从来不看小说,只看工具性的书和一些杂志,像《时尚先生》和《环球企业家》之类,“有读小说的时间,我还不如去想想我应该做的事。”看上去稚气未脱的李想目光里却透着少有的坚毅,“我现在心态很好,我的座右铭是:直面困难。”说这些话的时候,李想面带微笑,与窗外阴霾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开宝马车的戴志康

  和李想一样,戴志康也是响当当的网络新贵。从2003年收入几万元,到2004年几十万元,再到2005年的几百万元,一路走来,戴志康表现得闲庭信步,现在,他的正式身份是北京康盛创想公司CEO,年龄虽小,抱负却大,“希望公司能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对人们有价值、有帮助的事情来。同时,希望我们与用户、产业建立一种共赢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以我的能力,一定做不出世界上最成功或最具规模的企业,但也许可以尝试做一个让员工、用户感到十分自豪和满足的企业。”戴志康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

  不喜欢上学的戴志康因为对电脑、编程着迷,初中时成绩就不怎么样。

  “我的老师、同学甚至同学的父母也都很自然地认为‘这孩子完了,不务正业了’,我无所谓,不过我的确由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变成了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戴志康坦言,到了大学以后,他依然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大一的时候我也想着好好学习,可学了半天,成绩始终中等。这可能也跟我选的专业有关系,它太落后了,直到大四时才学黑白电视机是什么原理,而且这些东西花时间还学不明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戴志康去了某电影论坛,当他发现那里拥有10万注册用户时,一个创意诞生了:“如果有一种软件,能在一个社区论坛的服务器上装一个,光一个用户就带来10万人,100个是1000万,1000个就是1亿,”戴志康决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软件的开发。与此同时,他的课程也亮起了红灯,大学4年,他得到的是三次纪律处分,15门功课不及格,对此,戴志康的看法是:“我是真正把时间花在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如果某个时候我觉得十分需要某方面的系统学习,我会寻找合适的深造机会。”

  当社区软件研发出后,戴志康将它挂在网上,让大家免费使用,目的是为将来找到好的工作赢得资格,当他决定自己创业时,免费无疑就是浪费了,这时,离毕业不远的戴志康决定要收费。“没想到很不成功,原来免费使用的人都来骂我。”戴志康说,“搞了半天,结果被人骂得狗血喷头,我很沮丧。后来500元没有卖出去,我觉得反正也卖不动,还不如价格高一点,烘托得品质也高,1000元时还是没有人买,最后价格提到2000元时才卖掉。”

  当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为找工作的事东奔西走时,勉强毕业的戴志康却成了香饽饽,某公司甚至提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加入,而戴志康却选择了放弃,他说:“赚钱对我来说一直都不是大问题,就算我没有上大学,我出去打工,也会有不错的收入,所以我要从事能承载得起我未来的工作。揣着自己读大学时赚的50万块钱,来到北京,开办自己的公司。”

  意识带来财富,戴志康抓住了机会,在80后新人里,他是第一个买宝马车的。财富意味着什么?当戴志康拥有足够多的钱时,他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

  对此,戴志康的回答是:“财富首先是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的,这样我可以安心工作不必为这些生活基本要素所拖累。在我有时间的时候,有条件和资本去享受生活,以免闲下来不知道干什么。另外还需要一些钱,赡养父母和回报帮助过我的人,除此之外,就仅仅是个数字了。有足够多的钱的话,如果我在工作或创业,会仍然像现在一样,把钱投到公司里,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在休息的话,我会去当老师,另外做个兼职的投资人,把钱投给需要资金的年轻创业者。”

  谈起同龄人,戴志康表示,“他们大多有着不同的特长和共同的弊病,我们必须正视并改正这些弊病,才有可能在商业社会中立足。同龄人中,无论择业还是创业,在某一方面做得好我认为都很值得钦佩。但多一些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太不当回事,我觉得这点很重要。”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