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访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研究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06:47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2001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这5年,南京发生了巨变。我市过去5年的城市建设,呈现怎样的一种态势?下一个5年,我市城市建设又该怎样实现更大跨越?就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叶南客研究员。

  向世界展示南京现代化都市的特有风貌

  记者:以您的观察,5年来,我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叶南客:过去的5年,市委、市政府在强化规划的先导效应的同时,实现提升城市功能与彰显城市特色的有机结合,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缓解资源瓶颈作为城建工作的重点和支点,深入开展“绿色南京”发展战略,向世界展示了南京现代化都市的特有风貌。

  具体说来,我市全面提升规划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引导和调控水平,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通过实施“一城三区”、“三个集中、一个疏散”的城市布局调整,初步构建起了由老城区、新城区、新市区组成的超特大城市空间框架,极大地提升了南京城的承载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

  按照“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以枢纽型、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造南京全方位、立体交通枢纽网。地铁、快速内环、大型立交桥、长江二桥、长江三桥、新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相继建成,大大增强了我市的交通功能,一个以“内成网、外放射”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同时强化长效管理,并积极推动和探索数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等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

  特别是“绿色南京”战略的开展,使南京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目前城市生态网架初步构成,形成了圈层式、放射状,“城林一体、路连林隔”的城市生态空间的良性布局,既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又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取得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记者:我市的城市建设除了在城市框架结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极大地改善了我市的硬环境外,还取得了哪些彰显我市城市特色的成就?

  叶南客:我市城市建设除了取得上述一些突出成效外,还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彰显南京的历史文化、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科教人才、现代都市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加快城市特色发展,取得了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如,积极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举办有国际影响、全国瞩目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重点建设秦淮河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综合整治中山陵风景区,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进一步彰显了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又如,积极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滨江城区、滨江风光带和一大批滨江、跨江交通项目,积极打造长江流域现代化滨江名城和彰显自然地理特色;再如,我市加快科教园区建设,打造“学习在南京”、“研究在南京”等城市品牌,重点加强老城区校园保护和建设,快速推进“一城三区”科教配套建设,南京全国科技教育名城的地位得到巩固,科教人才特色更加突出。

  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城市

  记者:目前,我市城市建设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请问,下一个5年,我市的城市建设要实现更大的跨越,最需要重视的方面是什么?

  叶南客:我觉得,高水准规划城市,高标准建设城市,高效率经营城市是未来南京城建和管理的重要战略。建设现代化城市,要充分发挥规划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的引领作用,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科学规划城乡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布局。为此,我们首先要构筑特大城市发展布局。按照建设千万人口、国家层级的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坚持“多中心、开敞式、轴向发展”的总体布局,更加注重跨江发展,更加注重功能提升,更加注重集约建设,加快实施“提升老城,完善新区,发展三港”的城市发展战略,构筑以江为轴的跨江中心城,建设山城相连的组团都市区。其次要优化地区特色发展格局。发挥地区优势,强化主导功能,逐步形成区县错位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主城区作为优化提升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价值。近郊区作为开发拓展区,是南京发展先进生产力最主要的空间,是工业第一方略实施的主战场。远郊县作为集聚发展和生态涵养区,要以“三城九镇”为重点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开发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建设生态腹地,保持城市良好生态功能。再次要建设和完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体系。适应未来城市快速扩张、功能不断提升的需要,超前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实现生态环境同步改善、公用设施同步推进、公共服务同步覆盖。通讯员宁建新南京日报记者宋广玉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