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029 拨响西安 咸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09:5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在大中华腹地的八百里秦川,有两座千年帝都:一座是八水相绕的灵秀之地———西安,一座是山水俱阳的中国第一帝都———咸阳。历史的车轮在这里走过了13朝,造就了大秦的雄起,成就了汉唐的盛世,说不清是兄弟,道不明还是邻居,相依相携步入了二十一世纪。

  2002年12月28日,这里又一次成为历史的聚焦点,两座帝都之手握在了一起:西咸
经济一体化协议将两座积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帝都推到了同一条跑道上,两市以“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气派、一种智慧”,携手举起了“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思路招牌,向“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的目标大步迈进。

  2006年9月15日,历史又一次在这里聚焦,两市领导再次聚会,商谈和确定两市产业共建的大计;9月16日西咸两市多年的电话走完“长途”,一个“029”将会使“西咸”成为一个令人自豪的字眼扎根百姓心中,为“八同”最终走向“心同”描上浓重的一笔。

  发展方向

  西咸一体化共谋发展 产业一体同构城市功能互补

  在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战略的决策下,西安、咸阳两市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共生共赢、经济一体”的思路,初步确定了以“西安、咸阳两市本地网并网”这一阶段性成果为契机,以“2006年西咸经济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为标志,西咸经济一体化工作将转入“产业一体同构,城市功能互补”的发展新阶段。

  产业定位

  两市基本确定,“十一五”期间,两市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充分发挥西安、咸阳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以产业合作共建为突破,共享要素资源,同构两市产业布局,为两市区域产业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城市发展上,要以国际化的视角、市场化的举措、人文化的精神、生态化的观念,以互补城市功能为切入点,提升区域功能;促进要素流动,增强两市综合竞争力。

  产业合作

  利用3~5年时间,使两市GDP占全省比重从2005年的46%提高到2010年的56%。使西咸经济一体化产业合作共建区域成为我省实施“一线两带”战略的窗口;成为我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及能源类深加工项目的基地;成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的试验区。

  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两市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的思路是:

  按照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统筹西咸两市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规划、重点推动”的指导思想,明确产业合作发展领域。

  按照整合两市要素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共建利益的原则选准两市产业发展定位。

  按照聚集生产要素,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生产力水平,优化两市产业结构。

  利用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构建科研开发在西安、生产制造在咸阳的合作平台。围绕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港优势,培育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齐全的产业加工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的要素优势,共同打造产业合作共建平台。

  功能互补

  “十一五”期间,两市构建“城市功能互补”的思路是:

  对接两市交通、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信息的合作互动;实现“一通、两同、三化”。即:两市公路全方位贯通;公路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对接公路国道实现高速化,省道实现二级化,县乡公路标准化。西安逐步拉大城市骨架,咸阳跨河向南,共同打造“以西咸为中心”的网络型中心城市。

  考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西安城北客运站、郑西客运专线、西安行政中心北迁建设等重要因素,两市要积极探索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合作与共建,按照资源、环境、人口等带来的压力,从而实现两市共赢。加快两市衔接地带的道路建设,包括西安市的未央区、长安区、高陵县和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三原县等两市相邻地带交通道路的实现规划对接和统一。

  “十一五”期间,凭借两市在关中“一线两带”的核心位置,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引导市场资源配置,增强城市活力,在城市的管理、建设和发展中,开发西咸绿色地带,共同提升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通过繁荣社会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延续古都文脉、构筑都市文明。

  新闻回顾

  “八同”硕果一年比一年大

  自2002年12月28日两市市长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以来,西安、咸阳两市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基本实现了《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确定的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到2005年,两市GDP合计达到1700亿元,比计划目标1600亿元超出10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3%的计划目标;两市地方财政收入合计达到111.7亿元,比计划目标110亿元超1.7亿元;两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500元和8780元,均已实现计划目标。

  规划同筹

  在《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中,西安市明确提出,西安要形成“东连临潼,西接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从而将咸阳的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发展纳入了大西安的规划范畴;在城市发展定位研究、渭河综合治理工程方案评审、世纪大道东端现场踏勘、330KV高压走廊线位、咸阳东郊石化工业区扩建项目等重大规划问题上,两市进行了充分衔接和沟通;在西安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和报批工作中,两市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了多次衔接,为咸阳市预留了四个出口;在“共建区”建设方面,两市就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衔接事宜进行了磋商,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为加快“共建区”的建设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交通同网

  两市交通同网合作协议签署后,两市交通部门对连接两市的17条国、省、县、乡公路逐条进行了现场踏勘,编制完成了交通同网公路建设规划。目前,投资10.4亿元的机场中线项目、投资1630万元的高(陵)渭(城)路、投资1.5亿元的312国道西安三桥段、投资2003万元的国道312线咸阳世纪大道沣河桥加宽改造工程等4个道路项目均已建成通车。投资8.2亿元的107省道关中环线项目和投资2亿元的106省道三原至高陵段公路改建工程都已建成通车。

  信息同享

  2005年初,国家信息产业部同意咸阳电话并入西安网,2006年6月8日,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6年9月16日咸阳电话并入西安网如期进行,这成为我国两个独立的市级行政区域实施并网的第一例,成为西咸经济一体化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两市广电部门开展了广泛的业务交流和人员培训,多次对有关文物古迹、知名人士、旅游景点进行共同宣传。两市教育电视台共建教育信息平台。两市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也已开展。

  市场同体

  三年来,西安市已有102家企业在咸阳投资兴业,累计投资资金9.17亿元。西安民生、金正医药、西安明珠等西安企业在咸阳开店设点,机电一体化弧面凸轮机械开发、省地质矿业生物技术开发生产基地、西安银桥乾县乳业公司、金泰花城商住小区等一批项目已投入建设,咸阳分担西安部分城市外溢功能的效应正在显现。同时,咸阳彩虹股份、步长集团、神果股份、偏转集团、中铁二十局等企业也纷纷在西安设立了总部或投资设立公司。西安—咸阳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也已正式开通,既加快了两市金融流通的步伐,也为众多市民和商家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产业同布

  两市确定了优势互补的工业合作机制,从工业布局、产业项目、技术开发、企业重组、产学研合作、工业园区建设、相关产业配套、企业管理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互换了50多个重点招商、扩股重组和技改项目。西咸共建区建设取得突破,入驻西咸共建区的项目总数已经达到2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

  科教同兴

  科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共享科技中介机构服务;扩大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帮助各类企业进行市场发展调研,开展产业发展诊断咨询,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旅游同线

  两市“旅游同线”合作协议签订后,相互合作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两市旅游部门先后联合开展了户县农家乐一日游、“西安—咸阳旅游美食周”、“中国百姓生活游”、“都市发展游”、“农业观光游”、“文物生态游”等多项活动,开通了西安-三原-淳化-旬邑农家乐线路、西安-咸阳博物馆-茂陵-乾陵旅游线路、汉阳陵至大雁塔旅游线路、汉长安城遗址-杜陵-汉阳陵-咸阳博物馆-茂陵-沙河古桥风情园线路,使我市的旅游事业着实火了起来。推动校际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教育方面,两市多次开展教师互派、观摩教学、校长挂职锻炼等活动,目前西安已与咸阳13个县市区签署协议,进入实质交流。在文化出版方面,两市配合查处了多起盗版和非法出版物等案件,净化了文化市场;共同举办书画、摄影、民间艺术等展览,扩大了两市文化交流。在卫生方面,实行专业人才远程培训和医疗机构共建联合,研究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健康产业和两市医疗急救同网,积极促进重点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方面的合作等等。两市还签订了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合作开展了多项体育活动。

  环境同治

  去年,省政府下发了《西安—咸阳沣河水污染治理规划》,确定了西咸环境同治目标:沣河、 [氵皂]河和太平河水质污染同治,采取可行的措施,使沿河企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强执法,严格执行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切实保护地下水资源;改善两市之间的脏、乱、差现状。同时,两市共同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312国道、西宝高速绿色通道全线贯通,渭河沿岸绿色防护林带建设也已完成。

  新闻一线

  邻里关系一天比一天近

  从“西咸经济一体化”进入百姓视线的那一刻起,不知有多少颗心在日夜盼望:有一天,仅20多公里距离、半小时车程的千年近邻会走完电话“长途”。如今这一刻终于盼来了,提起话机的感觉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加拨“0”或要生硬地给“邻居”的号码前加拨“029”,而是会像在同一个居室内稍微高声一点给隔壁房子喊话一样:口袋内省下来一点钱并不是老百姓心中最大的快意,“我们同是‘029’了”才是西咸1200万人民心中最美的惬意。

  距离感消失

  “半小时后见”成为西咸亲朋不失约的承诺。如今,老百姓来往西咸已没了往日出远门的感觉:世纪大道与三桥对上了、机场中线通车、沣河的咽喉打通、关中环线畅行、高陵至渭城直达,咸阳至西安、咸阳至临潼、咸阳至长安三条客运专线……如此通达的交通能让“半小时后见”的相约失约吗?无怪乎老百姓戏言:来往西安和咸阳就如同走东城和西城一样!

  医卫资源共享

  “有病就在咱咸阳看”。走在咸阳的大街上,“西安儿童医院专家坐诊”的牌子比比皆是;留心各大医院门口,“西安某某医院专家来我院亲诊”的横幅频闪眼前……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缘何?无他,西咸经济一体化的扎实推进,交通的对接,医疗机构之间的频繁交流,使得西安大医院的专家来咸坐诊成为一种必然,使得按咸阳的收费标准付钱、享受大城市专家的诊断成为老百姓最舒心的事。或许,有人还不知,从渭城区的正阳镇至西京医院客运专线也已开通,老百姓有麻缠病上西安查一查已不是多大的难事。

  科技资源共用

  果农用电脑找西安科技专家“看病”。咸阳与西安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让淳化县十里塬的果农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两市选择淳化县十里塬作为苹果智能化农业信息专家系统的示范点,由西安市科技局捐赠电脑一台,支持经费3万元,通过专家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果农有技术难题输入计算机由专家及时解决,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我市果业技术上台阶。

  生活消费共有

  在咸阳逛西安名店、品西安名吃、购西安家具。西咸两市市场对接体系的完善,使西安商家进驻咸阳不再是新鲜事,西安民生、金正医药、西安明珠等一大批西安商家在咸阳开店设点,为市民消费带来一片新天地,如今在咸阳逛民生进开元、品尝老孙家老陈家羊肉泡馍、购明珠家具、住大城市设计理念建造的房子已不是梦想。

  农产品检疫共通

  西咸经济一体化让进西安城卖农产品的农民乐开了花。目前,两市基本实现了动植物检疫一体化和农产品直供一体化,所有农产品及其检疫“一票到底”,相互认同,如需检疫也不再重新收费。兴平一位果农高兴地说,这方面咱确实尝到了西咸经济一体化的甜头,省心、省钱、省时、省事。

  旅游资源共处

  旅游火了农家乐。旅游同线了,生意火爆了,旬邑城关镇一位开办农家乐的农民朋友对此感触颇深:“西安来的客人经常把炒鸡蛋连要几盘,有的说‘好多年了,只有今天才吃出了真正的鸡蛋味’!”就连我市周边的无数烧烤园也成了西咸经济一体化的受益者,夏日傍晚,在各烧烤园周围,西安牌照车辆随处可见。

  新闻背景

  西咸一体一步比一步快

  2002年12月28日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的签署,使两座帝都驶上了打造西部第一城市群、西部第一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第一桥头堡的快车道。

  2003年1月22日,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签订不到一月,两市旅游局在西安签署了《西安—咸阳“旅游同线”合作协议书》;

  2月28日,两市科技局签署了《西安—咸阳科技合作协议书》;

  3月28日,两市广电局在咸阳签订了《西安—咸阳广播电视合作协议书》,次日,两市教育局在西安正式签订了《西安—咸阳“教育同兴”合作协议书》;

  4月8日,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签订了《关于西咸经济一体化,加强两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合作建设和共同推进劳动力市场相互开放方案协议书》;

  4月11日,两市经贸委签订了《西安—咸阳工业经济一体化协议书》;

  4月18日,两市交通局签订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交通同网合作协议书》;

  10月份,两市环保局和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了《西安—咸阳沣河河水污染治理规划》,分别上报两市政府和省环保局审批;

  11月25日,两市政府办公室签订《西咸经济一体化政务合作与信息交流协议书》;

  2004年5月31日,两市在西安对《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2004年7月12日,西咸经济一体化两市领导联席会议在咸阳召开,会议通过了《西咸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并签署了联席会议《备忘录》,开启了两市经济一体化由准备到实质性实施的新篇章。

  《规划纲要》提出,西咸经济一体化从2003年起,用13年,分三个阶段实施,即2003年到2005年、2006年到2010年、2010年到2015年。

  本版稿件由高怀军王鹏飞记者师炜周鹏采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