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促成联俄联共主张国民党改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07:53 大河网-河南商报
促成联俄联共主张国民党改组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廖仲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陈炯明叛乱事件,对孙中山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他不得不重新探讨革命的道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对革命一再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逐步领悟到不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依靠真正的革命力量,企图利用一派军阀去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办法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不可能的。孙中山接受了李大钊提出的改组国民党的重
要建议,决心同共产党人合作,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重新组织一个有严格组织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国民党,把民主革命继续进行下去。

  廖仲恺到上海后,受孙中山的委托,为深入商议联俄、联共问题,准备同苏俄全权大使越飞作进一步会谈。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确定了平等友好的中苏关系。宣言充分表明了孙中山开始消除对帝国主义的幻想,把目光转向社会主义苏联,标志着联俄政策的确立。廖仲恺从谈判中了解了关于十月革命和苏联政治制度、内外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开始明确中国革命一些基本问题,完全理解和赞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从而竭力拥护和全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廖仲恺也因此更加得到孙中山的信赖,得到共产党人的尊重。

  这时,叛军陈炯明在滇军杨希闽、桂军刘震寰的进攻之下,被迫退出广州。孙中山于1923年2月由上海重新返穗,复任陆海军大元帅,3月1日成立大本营,重建广东革命政权。2日,廖仲恺被委任为大元帅大本营的财政部部长。

  广东革命政权重建之后,孙中山和廖仲恺在组织武力讨伐叛逆的同时,加速了改组国民党的步伐。5月7日,孙中山调廖仲恺任广东省省长,以加强广东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改组国民党工作的领导。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正式开幕,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亲自担任大会主席。廖仲恺被孙中山指定为广东省三代表之一,并担任了大会的党务审查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章程草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在大会中起了重要作用。1月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国民党右派分子如冯自由、张继、邹鲁、谢持等,百般刁难,抗拒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改组,左派和右派的斗争日益激烈。廖仲恺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和孙中山一起同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最后,在孙中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右派分子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未能得逞。1月30日,国民党一大胜利闭幕。国民党从此被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组织。

  廖仲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又在中央执、监委员会上被推定为执行委员会三个常务委员之一,兼任工人部部长。廖仲恺在国民党改组中的巨大贡献,除孙中山外,是无人能够超过的。蒋介石曾说:“当时如果没有廖先生,如果没有他那样的决心和热诚来辅助总理,恐怕十三年本党的改组,难得有那样彻底的精神和伟大的结果。”

  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孙中山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步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在一大期间,孙中山于1月24日下令筹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指派邓演达、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7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由蒋介石任委员长。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蒋介石任军校校长,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

  廖仲恺在黄埔军校的讲演中,还着重阐述了参加军校的目的是为了救国,而不是为了做官。他的讲演,对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和建立革命武装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正式组织了革命军队。在廖仲恺和军校其他负责人的领导下,黄埔军取得了东征的胜利,消灭了陈炯明的军阀部队,廖仲恺对前程充满了信心。

  黄埔势力的发展,引起了以胡汉民为首的“元老派”和以许崇智为首的粤军将领的不满,其他的地方军阀和政客们也持敌视态度。

  孙中山因肝癌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孙中山的逝世极大地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国民党陷入一种群龙无首、数雄角逐的局面。比较有资格和实力的分别是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和许崇智等,汪、胡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都属于元老派,许崇智是军界泰斗。汪、胡比较而言,虽说两人政治资格难分高下,但汪精卫手中没有兵权,胡汉民身边却围绕着不少军队头目,尤其是粤军将领如李福林、梁鸿楷等倾向于胡汉民,所以汪、胡两人相比,胡占优势。

  至于许崇智,虽说权倾一时,但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介武夫,他本人对夺取政治上最高领导权的愿望不是太强烈。剩下的只有廖仲恺,无论是从社会威望、革命资历,还是从军事后盾上,胡汉民与廖仲恺都是不分伯仲的,如果胡汉民想爬上权力顶峰的话,遇到的最大强劲对手便是廖仲恺。

  以胡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势力一直都从事着反对国共合作、破坏国民革命的勾当。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派别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升级,而廖仲恺是孙中山事业的忠实支持者和信仰者。

  1925年5月,廖仲恺发表了《革命派与反革命派》一文,毫不遮掩地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本性。对驻在广东省内的军阀部队各据防地、霸占税收、开烟馆、设赌场,飞扬跋扈、欺压人民的状况深恶痛绝,坚决主张改组军队,统一财政,虽屡遭阻挠,但仍坚持不懈。

  同年6月,在国民党中央召开的全体会议上,胡汉民仅捞得个外交部部长,可谓位卑人轻。同时,这也意味着以胡为首的右派在与廖仲恺为首的激进派的较量中,陷入了劣势,这就刺激了右派的愤恨情绪。从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

  右派分子来势汹汹,但廖仲恺丝毫不为所动。8月,广州城的气氛已十分紧张,刺杀廖仲恺的谣言盛传开来,然而廖对这些传闻一笑置之,泰然无惧。

  8月18日,在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有顾忌!”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告诫他,廖仲恺慨然说道:“值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天,他又为黄埔学校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

  壮志未酬身先死

  20日上午8时,廖仲恺偕同何香凝驱车赴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六次会议。当汽车到达党部大门前时,廖仲恺先下车,在门前登至第三级石阶时,突然跳出两个暴徒,向他开枪射击,大门铁栅内也有暴徒同时开枪,共射20余发。他身中四弹,俱中要害,当场倒地,不能做声,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即与世长辞,终年48岁。

  为了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国民政府组织了“廖案检察委员会”。经查明,出面组织和收买凶手的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先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魏邦平等人。案情查明后,国民政府逮捕了胡汉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极有关联的林直勉。同时撤掉第一军军长梁鸿楷而代以李济深,扣押梁士铎和杨锦龙两个粤军统领。胡汉民无法在广州立足,出访苏联去了。

  廖仲恺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损失,是工农群众的损失。

  恽代英在悼文中称颂廖仲恺是国民党中“最不妥协”的领袖,“是他帮助孙中山,主张国民党改组,主张吸收一切革命分子加入国民党;在改组以后,他尽力于工农运动,反对一切压迫贫农的地主,反对一切压迫苦工的资本家,反对一切冒名革命蹂躏人民的军阀。他因为这受了许多疑怨毁谤,却只是埋头做下去,一直做到他被杀于反革命派之手。”

  1925年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参加者有黄埔军校的师生、工人、农民、学生、市民群众共20余万人。行列之大,阶层之广泛,情绪之热烈、严肃、悲壮,都是空前的。他的遗体暂厝在广州驷马岗好友朱执信墓左侧。1935年9月1日,廖仲恺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孙中山陵侧。

  (摘自冯春龙著《国民党中常委的最后归宿》)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