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贾白山村:铭记先烈 加快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09:31 云南日报

  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锋乡境内,海拔2000多米的山峦上,坐落着一个仅有39户162人的小山村——贾白山村。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两次入滇。1936年4月9日,为粉碎敌人的围歼计划,红二、六军团的3个团在贾白山村打响了著名的“六甲之战”。

  时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了贾白山村。在村头一个小山包上,苍松
翠柏间矗立着高高的“六甲之战纪念塔”,塔尖红色的五角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塔基一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长征》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塔旁,红军烈士墓庄严肃穆。

  六甲,因当时国民党政府实行保甲制,将附近的几个村落划为第六甲而得名。这一带山高林密,山谷中一条崎岖山路就是敌人尾追红军的必经之路。

  现年85岁的杨兴成老人坐在纪念塔的石阶上目光凝重,思绪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

  “那年我15岁,4月9日是我的生日。”老人说,那天上午,战斗打响后,村里的群众都跑到深山里躲避,他和几个小伙伴在一条山坳里躲藏。这时,“七八个红军战士向我们跑来,其中一位红军战士对我们说:‘小鬼,这里不安全,到旁边的山沟里躲吧!’”

  战斗从上午10时持续到晚上9时,六甲一战,歼敌400余人,使红军得以从容调整部署,为佯攻昆明、横扫滇西创造了条件。

  乡亲们含泪埋葬了牺牲的红军战士,并把一些受伤的红军战士接到家里治疗。杨兴成清楚地记得,一名受重伤的红军指挥员就住在他家,“他叫王桂亭(音),胸、腰、腿部多处中弹,我母亲烧来热水帮他洗伤口,还采来草药帮他敷伤口”。

  70年转眼过去了,耄耋之年的杨兴成儿孙绕膝,四世同堂,安享着天伦之乐。他一遍又一遍地把“六甲之战”讲述给他的儿孙们听,目的是“以后有人问到,你们就把我的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

  如今,“六甲之战”故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七一”前后,人们来到这里凭吊红军烈士,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贾白山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过去,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烤烟、水稻、包谷、洋芋种植和养殖为主。现在,村里开发的煤矿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脱贫致富的村民们买汽车从事运输业,建起了漂亮的砖房,正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本报记者孙伟钱模(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