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赖达元将军长征途中是一名宣传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1:30 现代快报

  镜头一:

  宣传队清一色是男兵

  草瓦泥墙,这就是赖达元童年的家,江西省石城县洋地乡三坑村的一个普通农户。1917年,他的呱呱坠地,使得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多了一位杰出少将。当贫苦村民们自制
红旗、拿出大刀向土豪劣绅要土地时,赖达元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后来,他加入工农红军后并随军长征。长征途中,他是一名宣传员。

  快报记者:您的戎马生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赖达元:1931年,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了我的家乡,这年我参加了少年先锋队。1933年10月,我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4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在这一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半年多,我就随部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当了一名宣传员。

  快报记者:当时宣传队有多少人?

  赖达元:当时队里也就十来个人,我是年龄最小的,现在连我在内健在的还有3人。

  快报记者:我们印象中宣传队应该经常要唱唱跳跳的,是不是女兵特别多啊?

  赖达元(笑):哦,那时我们清一色的男兵。

  快报记者:长征时那么艰苦,宣传队主要任务是什么,具体做哪些工作呢?

  赖达元:主要是做好宣传鼓动工作,越是在困难时期越是要发挥精神食粮的作用啊,越要让部队的气氛活跃起来,坚持必胜的信心。每走到一处,还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救国救民的主张,在墙上刷些大标语;在战场上要对敌宣传,开展争取瓦解敌军的工作。

  快报记者:您还记得当时的标语吗?

  赖达元:我想想,主要是“打倒土豪劣绅”、“无坚不摧是红军”等等。

  快报记者:遇到战斗的时候,宣传队是不是一样要冲锋陷阵?

  赖达元:是的。遇到战争时,宣传队员们谁都不示弱,也都端起刺刀举起枪,与敌人大战一场。

  镜头二:

  第一次见到朱德总司令

  长征路上,赖达元第一次见到了朱德总司令,这是他最难忘的事之一。那是四渡赤水期间。

  快报记者:您还记得见到朱老总的情形吗?

  赖达元:记得,记得。1935年1月至5月四渡赤水期间,在贵州土城战斗中,由于情报不准,仗打起来后才知道敌人不是一个旅而是三个旅,敌军向我军大举反扑,敌众我寡,形势对我明显不利。上级命令我们三十九团投入战斗。战斗打响前,朱德总司令亲自来到我们团指挥部。

  快报记者:当时的您心情怎样?

  赖达元:在刀壁山下,朱总司令接见了部分连以上干部,分析了面临的敌我形势,进行了战前动员。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兴奋了,因此也增加了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快报记者:那次战斗结果如何?

  赖达元:全团指战员听说朱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受到极大鼓舞,激发起旺盛斗志。战斗打响后,全团指战员英勇杀敌,十分顽强,特别是三营七、九两个连,在前沿山头阻击敌人,浴血奋战,拼命杀敌,连续打退敌人六次大规模的猛烈攻击,为赢得胜利立了功,受到军委的通令嘉奖。

  镜头三:

  炊事员老李再也没站起来

  1936年3月初,总部命令三十九团与二七三团互换番号,其后不久,赖达元所在的部队第二次翻越夹金山。然而他们还未出宝兴城,敌人就追上来了,又要反击又要行军,形势危急……

  快报记者: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辛的历程,我们在电影电视中也看到很多故事,您亲身经历的这段过程是怎样的?

  赖达元: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一上一下有七十里路程。山上空气稀薄,缺氧严重,憋得人喘不过气来,浑身无力,有些同志坐下休息,就站不起来了,不少体弱的同志就牺牲在那里。我的好战友、炊事员老李就没能再站起来,永远长眠在雪山上。

  快报记者:过草地有哪些危险?

  赖达元:1936年10月,我们部队第三次过草地。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苦的一段路。大草地荒无人烟,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腐臭味的黑色泥潭。天气变幻莫测,时而狂风四起,大雨滂沱,时而漫天大雪,冰雹骤降。让人防不胜防的就是草地上暗藏着致命陷阱的沼泽,稍有不慎,踏进沼泽,一分钟时间,就会从脚淹到头,若战友施救,也会一同被淹没在泥潭里……

  镜头四:

  一小块盐巴救了他的命

  吃草根、啃树皮,对我们这些年轻一代而言,似乎非常久远。但就是这些现在看来根本不能吃的东西,却支撑着红军度过那段艰难岁月。

  快报记者:长征中,食物供给很困难,您当时是怎样度过这段艰难岁月的?

  赖达元:开始的时候,红军吃炒青稞面和麦子。后来,只好吃草根、啃树皮充饥。草根、树皮没有了,就煮皮带和皮靴。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一些战士就把破棉袄撕下来硬吞进肚里,有些红军战士甚至还吃过沼泽里的泥巴。许多优秀战士就献身在这茫茫的草地上。在第二次过草地时,战友们互相鼓励———走出草地就是胜利。我靠仅存的一点盐巴活了下来。当饥饿无力时,我就喝点放了盐巴的冷水以维持生命。

  记者面前的赖达元个子中等,穿着一条灰色长裤,一件普通的白衬衫,衬衫领子磨得有些起毛。我们的到来,让这位已经90高龄、步履有些蹒跚的老人非常高兴,一会儿招呼我们吃水果,一会儿给我们递纸巾。而我们的目光,早已被

客厅正中间那张他与毛泽东、
周恩来
等领导人的合影深深吸引住了……

  不久前,电视台重播连续剧《长征》。赖老说他每天都准点坐到电视机前,一集不落,边看边回忆。

  70载时光荏苒,永远带不走的,是那段红色岁月。

  ■快报记者 郑春平

  赖达元(1917—)江西省石城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团政治处宣传员,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七七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等。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二野战军十军二十八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等。

  新中国成立后,任宜宾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川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副部长,空军第十二航校政治委员,空一军副政治委员,空军雷达兵部政治委员,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市政府顾问。1984年12月在江苏省第7次党代会上当选为省顾委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捐款经常要捐两份

  长征时期的艰苦经历影响了赖达元一生。直到今天,他还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而且还经常向小孙子“灌输”艰苦朴素思想。每次吃饭,他总忘不了要“念叨”:“饭菜不许剩,这些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的……”即使有些剩饭剩菜,只要没坏,从来不许老伴扔掉,热一下又是一顿。

  虽然年纪大了,但赖老对关心国家大事一点也不糊涂。眼睛看不清楚,他就让人每天帮他读书、读报纸,每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特别是遇到灾情、募捐,他肯定不落后。他居住的小区里,大伙都知道,每次捐款捐物,排在名单第一个的,肯定是赖达元,而且一捐就是1000元或者更多。他还经常一捐就是两份,在小区里捐过了,还要去市委老干部局再捐一份。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