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乡镇党委书记:分数和成绩就是素质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1:46 中国青年报

  乡镇党委书记:分数和成绩就是素质教育

  在今年教师节的庆祝表彰大会上,新密市某乡镇党委书记在大会讲话时就公开称:“什么是素质教育?对咱们来说,分数和成绩就是素质,考上的学生越多,说明学校素质教育就抓得越好,我就看你的升学率!”会场上,听到这“宏论”的老师们也面无表情,毫不动容。因为他们能够理解,乡镇领导也是出于无奈。

  新密市某乡镇中学的张秋老师告诉记者,现在,高考的压力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因为初中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高中,而考不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学的几率就小了许多。

  张秋老师说,河南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我们老师就重点培养综合成绩前20名的,其他学生跟不上也就算了。”

  在张秋所在的学校,七年级(初一)学生升级到八年级,八年级学生升级到九年级,都是要重新分班的,而分班是按照考试成绩进行的。“当然,我们分班不搞重点班,而都是平行班。”张秋犹豫了一下又解释道。

  张秋透露说,在他们学校,一般是每月调考一次,而九年级(初三)是每星期就调考一次,往往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抽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上,露天考试,杜绝作弊。“学生成绩在平均分以下的,低1分扣老师10块钱,就是要逼着老师光比成绩。”他说。

  应试教育越往基层越厉害,乡镇农村学校最突出

  河南省某教育部门的孙海峰多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他告诉记者,学校、老师和家长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一个目标,就是考试成绩。“学生考得好,领导有政绩,学校也光荣,老师开心,家长高兴。如果考得不好,则全都要挨批。”孙海峰说,“这是现实中的应试教育在逼上级部门,上级部门逼校长,校长逼老师,老师及家长逼学生。那学生逼谁呢?只好自己逼自己!”

  和向本报报料的叶先生一样,郑州市某中学张春喜老师也认为,现在,素质教育口号提倡是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实践开展也是扎扎实实的。

  张春喜老师一连用了3个“越厉害”来说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差之大:“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越厉害,应试教育实行就越厉害,而且是越往基层越厉害,乡镇农村学校最突出。”

  记者采访的老师、家长在说起河南学生的“苦”和“累”时,都和河南的省情联系在一起:农业大省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现有980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就有7000万左右。河南同时也是全国的高考生源大省,根据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河南省今年共有78万多人参加高考。

  然而,河南今年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实际录取人数不足10万人,其录取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

  孙海峰认为,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招录取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考大学的门槛相对降低了,但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竞争还比较激烈。“事实上,还是形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

  河南大学的高友鹏教授则认为,如何根本解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社会难题,“要想真正给孩子减压减负,除非是取消高考,可这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本报郑州9月17日电

  如何才能纾解教育困局

  在对河南学生学习现状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那一张张因为睡眠不足而写满疲惫的稚嫩脸庞,让人心疼。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早早就知晓了一个竞争法则:要想出人头地找一份好工作,就必

  须考上一所好大学,要想考上好大学,就必须得先考上一个好高中。于是,他们从一升入初中开始,甚至有些是从小学开始,“就像一只被蒙着眼推磨的驴子,在别人圈定的既定轨道上,不停地往前走”。

  地处郑州繁华商业区的郑州三中校长于志明,20多年前曾在乡镇农村中学工作多年。今年,于志明又多次到乡镇农村中学调研。他告诉记者:“河南农村的教学状况跟20多年前相比,有变化,但不大。”许昌一中学校长形容他现在所在学校的学生的生活,仍是他求学时候的“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的周而复始。

  从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要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

  据记者了解,现实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在河南、山东等生源大省尤为明显。不少乡镇农村学校实行的仍然是“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河南省新密市每年的高考、中考成绩在郑州市都名列前茅,该市的成功经验被总结为众所周知的“抠”、“bia(方言,靠近、贴紧的意思——记者注)”、“抓”的“三字经”。

  其实,许多老师和家长也都很心疼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一些老师和家长还愤愤不平地说,我的学生(孩子)的成绩如果是在某某省参加高考,“肯定能轻松地考一个重点大学”。

  采访过程中,不少老师和家长,还有一些教育部门的工作者,都将造成当下这种教育困局的原因归之为社会大环境、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以及某些不合理的教育体制等因素。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客观现实,但我们是不是因此就放弃对素质教育的追求,放任教育生态继续恶化,眼睁睁看着孩子的快乐被吞噬?

  回答当然是“不”!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民族的未来,这个教育困局必须纾解,而且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教育问题,绝不只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事。至于怎样纾解,也许现在我们还无法给出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但至少可以从一些具体细节入手,一点点改变,比如,有关部门能不能先别再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了。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