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门票不涨”是道德理性的胜利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2:54 舜网-济南时报 | |||||||||
单士兵 “‘十一’黄金周门票也不会涨价,只有住宿等接待价格可能会稍有上浮。”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品牌推广峰会上,丽江古城、苏州太湖、江西灵岩、南岳衡山等近20家著名旅游风景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十一”黄金周期间会有许多来自各地的游客前去游览,但黄金周期间门票不会涨价(9月17日《北京晨报》)。
这些年,每至黄金周,各地景点门票暴涨,似乎已经成了“惯例”。而今年一些景点明确表示“黄金周门票不涨”,对于公众而言,似乎是好事。 但问题是,这少数几家景点发出的“黄金周门票不涨”的声音,置于中国整体的旅游市场中,显然还太过微渺,太过无力。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经济理性”是指经济主体在社会活动中以追求效用最大化时运用的理性,其最终目的是利己的。而“道德理性”是人们从道德角度进行选择行为时所凭依的理性,其突出特征是社会性、公益性,强调整体的和谐。显然,这样的“黄金周门票不涨”,并不能说明道德理性已经实现对经济理性的有效制约。 这是因为,就整体而言,旅游景点仍然以其涨价的普遍性与开发行为的多样性特点,展示其利用黄金周过度逐利的一面。试想,旅游景点若票价过高,只能令其成为有钱人的游玩场所,而与普通老百姓无缘。这样的现实,只能是以损害普通游客的利益为代价,由此也弱化了众多景点的文化辐射与教益功能。 本应作为公共产品的旅游资源,不应该成为少数个人与集团的牟利工具。而制约的措施,只能是靠公众真正的听证权力的回归,而不能仅靠景点的不涨价承诺。事实上,景点的不涨价承诺,其实倒暗含了景点想涨就涨、不受约束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