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引才,呼唤整体设计新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8:05 扬子晚报

  9月15日,中科院院士王志新在常州对引才、引智在机制、政策方面的误区作了一针见血的点评。

  引才机制不能和国际“脱轨”

  王志新院士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研环境改善,尤其是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已成
为引才大国,面临吸引优秀人才的黄金时期。但严格来说,还没有完全改变以计划经济思维来吸引人才的旧模式,存在管理多头、职责不清、都管都不管现象,和国际经验、模式“脱轨”。

  王院士坦言,人才吸引不是靠口号、政策和良好意愿,不把机制弄好,适得其反。有的地方制订了“引才百千万计划”,还通过财政拨款给每名人才启动经费,但吸引的人才并不十分优秀。原因在哪?企业或科研单位觉得,既然拿到碗里都是菜——引进一个人才,就能拿到一笔启动经费,就不管水平高低、合不合理,自降门槛。

  在美欧等国,并没有什么“引才百千万计划”。根据企业、院校自身动力、需求来吸引人才,让其自身需求释放能量,而政府拨发经费把关相当严格,不但要带来知名度,还要能赚钱。这就确保了引才的质量。

  引才激励需整体设计

  王院士坦率地说,各地出台的引才激励政策面目雷同,总体缺乏可操作和延续性,没有整体设计思维。引才政策必须是全面宏观的顶层设计,不是心血来潮之举,要认真解剖类似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吃透每条政策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应有的方案措施。

  环境和制度设计不合理是人才最大的忌讳。一些地方动辄以票子、别墅、福利等诱人的待遇吸引人才,但没有用武之地,引回来的人才是“养老”型的。

  还有一个例子,各地都流行申请专利,政府来奖励。意愿是好的,实际效果未必好,从行政上促进多报专利,却没把专利和企业自身动力结合起来。国外很少这样,我国现在专利水平不高,审查不严,太多太滥,抱着一大堆专利,能赚钱的没几个。美国对专利把关很严,不仅要申请费,还有2万美元维持费,请各行专家来评,企业不会随便报垃圾专利,能赚钱的才报。

  着力建设自己的平台和队伍

  眼下,各地纷纷找大院大所联合,搞N+1模式发展研究所,条块交叉重复多。事实上,一些院所科研体制和市场经济脱节,选题和实践脱节,真正能用的产品不多,指望靠着大院大所这棵大树走捷径,买来就用不大可能,应借助外力、外脑和现有实力,培养自己的队伍和平台。事实上,国际上也没有哪个地区是完全依靠这种模式来发展经济的。

  韩国政府投了很多研究经费,大多集中在三星、现代等大型企业。要走这条路,大多数城市没这个财力,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经验。台湾大多是中小民企,对企业支持有其独到之处。台湾有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工业研究院,由政府集资搞研发,成立基金卖技术和专利支持中小企业,这个研究院是赚钱的,是行业企业共同需要的公共平台。地方政府可以做好一个平台,让一部分专家、人才直接为中小企业的共性行业问题服务,从而把企业创新能力真正激发出来。本报记者 匡启键 蔡 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