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周玉龙的新沂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7:47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贺海峰) 苏北新沂,亚欧大陆桥东起第一座枢纽城市,距离徐州、连云港、临沂、淮安四市均约10 0公里,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在境内交汇,大运河穿境而过,交通优势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独一无二。然而,20世 纪90年代初期以来,新沂在徐州6个县市中的排名却连年下滑,及至2003年,新沂已由“数一数二”、“不三不四”, 逐渐陷入到“人五人六”的尴尬境地。

  2003年7月,原苏州市金阊区区委书记周玉龙临危受命,调任徐州市委常委、新沂市委书记,省里对他的期望是 “将新沂建成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一个垫底的县级市,竟然要与徐州、连云港两个地级市比肩而立, 这位在苏南曾号称“拼命三郎”的主政者能够完成他的“惊人一跃”吗?

  省委书记的重托

  周玉龙主政新沂,源于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的直接推动。

  2003年4月,李源潮在考察新沂时,主张到经济开发区看一看。这个开发区早在1995年就获批徐州市级开发 区,但8年过去了,开发区仅仅修建了一条长约800米的道路,入驻的企业也寥寥可数。放眼望去,道路两侧尽是绿油油的 麦田,考察团一行不禁扼腕叹息:“新沂的工业化水平如此之低,与其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极不相称。”

  江苏省委决定立即“换帅”。公开资料显示,周玉龙从村大队长起步,在吴江市副市长、苏州市乡镇企业局局长、沧 浪区区长、金阊区区委书记等多个岗位上历练过,对经济工作相当熟悉。因为政声卓著,他进入了省委组织部的视野,成为第 一批“下苏北”担任县市一把手的苏南干部。

  周玉龙履新之前,李源潮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会见了他。在长达45分钟的谈话中,李源潮勉励周玉龙把苏州先进的发 展理念、管理经验等带到新沂,争取将新沂发展得快一点好一点,为最终建成“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打 下良好基础。李源潮对他的要求是“干满一届(5年)”。

  7月9日,周玉龙即赶到新沂赴任。在干部见面会上,他坦言,自己十分担心自己不能适应苏北的环境,担心自己不 能做好组织交给的工作。如果新沂再发展不起来,就会影响到苏南干部的形象,影响到省委领导的决策,影响到新沂老百姓的 生活。

  “那时,我的心情真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厚望,忧的是在48岁之时却要离开生于斯 长于斯的家乡,特别是家属,更是有委屈情绪,但我不为所动,晓之以理:‘组织上要叫我去西藏,我还不是得去啊!’她想 想也是这个理,也就欣然了。”在接受《决策》记者专访时,周玉龙感慨万千。

  出人意料的是,8月4日,李源潮再度来到新沂,为新沂的发展“壮胆”。2004年、2005年,他又先后两次 到新沂视察工作,并“对新沂的工作表示满意”。江苏本土观察家认为,省委书记对一个欠发达县市如此垂注,在江苏还不多 见。周玉龙说,“备受鼓舞”。他认为:小路小发、大路大发、无路不发,已经有了“大路”的新沂,没有理由不“大发”。

  撞击行政“潜规则”

  到了新沂,周玉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苏南和苏北,最大的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更在于干部的思想观念。苏南 的干部抓经济抓机遇的意识特别强,相比之下,新沂的干部则保守一些,官本位思想更浓一些。

  周玉龙的电话是向社会公开的。他说,“只要是企业家、投资者找我,老干部找我,我随时随地接待。”对此,部分 镇和市直部门领导颇感“委屈”:“就连我们找周书记汇报工作还要排队呢!”

  由此,在之后一次千人大会上,周玉龙提出了他的“衣食父母论”:“你们都是国家干部,请问你们的工资是谁发的 ?那是纳税人的钱,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还有理由不为他们尽心服务吗?”

  其后不久,周玉龙得知新沂涉及社会稳定、信访以及客商投诉的案件不少。他又严厉指出:“我始终认为,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如果稳定事件、信访事件以及客商投诉层出不穷的话,肯定与基层工作不扎实有关系,肯定与干部作风建设有关 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加重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已成为制约新沂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如何解决?周玉龙开始到镇里“明察暗访”。然而,他从不事先通知,总是随时停车,边走边看,边看边问,最后再 找人听汇报,汇报时间要求不超过10分钟。新安镇党委书记吕宣瑞告诉《决策》,周书记这一招非常“厉害”,以前曾有基 层干部夸大项目投资总额,结果被他当场“揭穿”。

  随即,新沂调整了相应的考核政策:投产后不能正常生产的,要进行全额加倍倒扣;而对企业投产后追加的投资,则 按加倍计算,说明方方面面服务得好,人家对新沂充满信心,才会追加投资。

  紧接着,新沂出台了“末位淘汰制”:在招商引资、信访稳定考核中,凡是处于末位的镇党政正职、分管领导和市直 部门一把手,均作免职、降职处理。

  新沂市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钱耀对《决策》说,3年过去了,这些制度犹如一道道“高压线”,深度撞击 了所谓的行政“潜规则”,取而代之的则是“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等全新的理念,“以商 引商、以外引外”的“葡萄串”效应也因此而凸显无遗。

  在新沂,记者惊讶地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当天,一位“千里走单骑”的民间艺人途径新沂,新沂市政府当即为他安排 好食宿。新沂市政府接待办主任宋先松告诉《决策》:“周书记多次说过,接待工作也是生产力,要让每一位到过新沂的人都 对新沂赞不绝口。”

  嫁接苏州经验

  在接待外来客商的时候,工作人员总是这样介绍周玉龙:“我们的书记是从苏州来的……”据说,听到这句话后,客 商立即就对他亲近了几分。苏州的品牌效应由此可窥一斑。

  苏州经验的要旨即是外向型经济,而这正是周玉龙的拿手好戏。他给自己定了个原则,对苏南的做法不照搬,对新沂 的做法不同化,而是在“嫁接”上做文章。

  2004年初,他提出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三年超百亿”的目标,这在新沂引发轩然大波,有的干部甚至认为这是天 方夜谭。两年后,他们终于服气了。原来,2004年,新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超过了原有固定资产的总和; 2005年,这个数字变成35亿元,一举增长40%;2006年上半年,新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又超过27亿元……

  “初到新沂,当时真有一种在‘火上烤、笼中蒸’的压力感和危机感啊。”周玉龙对《决策》记者说,“2003年 ,在苏北26个县市中,沭阳、宿豫、赣榆、阜宁、滨海等县的发展速度都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前边的标兵 越来越多,后边的追兵越来越少,尤其是东陇海线上的4个县市,基础优势各有千秋,相互竞争异常激烈,大家都在争第一, 所以我常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那时候有不少奔他而来的客商。比如,2003年,11个吴江籍客商共同投资了斯尔克纺织公司,接着,他们打算 做一个中国纺织业“航母”,计划投资10多亿,建立从纺纱、织造、印染到服装的一条龙企业。其中一位客商甚至感言:“ 不到头发白,我不回吴江。”

  然而棘手的是,在征地过程中,很多群众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常常在企业开工典礼上“闹事”。为了说服群众,周 玉龙先后组织2000多名群众到苏州等发达地区参观,让他们切身感受“失地农民”的收入状况。回来后,他们感慨:“在 厂里扫地都比我们种田挣得多!”新沂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卢国斌告诉《决策》,如今,新沂开发区的农民反倒害怕开发区没 有企业和项目。

  就这样,短短三年间,新沂开发区总面积已达到20平方公里,进区项目138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 其中利用外资5566万美元,2005年实现税收1.25亿元,是2003年的7倍,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的15个工业 园区之一。2005年与2003年比较,新沂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12%,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用电量增长16 0%,财政收入增长93%。2005年底,新沂当选首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是苏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这是新沂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发展前景的真实写照。

  其后,周玉龙提出:“规划也是生产力。”按照规划,新沂到2010年城市人口达到40万人;到2020年,城 市人口达到50万人,城市建成区规模达到50平方公里。规划一出,外地客商纷至沓来。目前,总投资45亿元的林浆纸一 体化、30亿元的煤化工、20亿元的60万吨燃料乙醇以及石英砂、金红石开采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落实之中。

  周玉龙下一步的设想是:到“十一五”末,力争将新沂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根据省里的安排,无锡市高新 区将和新沂开发区“结对子”,这更让新沂人平添了几分底气。周玉龙笑着说,“届时,新沂将初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 第三大工业城市的风采。”

  “吴韵汉风”的叠加效应

  新沂干部对周玉龙的评价是兼具“吴韵汉风”,言下之意是他既有苏南人的精明、细腻,也有苏北人的豪放、大气。

  到新沂以后,他曾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悄悄流过三次泪。周玉龙说,这是在苏南工作绝对体验不到的。他经常收到贫困 孩子写来的信,每每读起,心中都有一种揪心之痛,“我也是穷苦出身,小时家里过年买不起鱼,一条‘木鱼’摆了好几年。 每次看到贫困孩子的信我都要捐一点钱,聊表心意。”

  新沂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高先亭告诉《决策》,周玉龙不在新沂拿一分钱工资、拿一分钱奖金。每次回家,他的爱人都 会塞给他好几千元,然而每一次都会被他捐给贫困群众。

  在当地干部群众和老板们的眼中,周玉龙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市委书记,和他在一起,根本感觉不到他是“官员” 。新沂率先成立浙江商会、福建商会、苏南商会后,周玉龙经常同他们座谈,开场白总是:“不要听赞扬的,要听挑刺的,只 有这样,才能你们得利,新沂得益。”以至于一些在新沂投资的老板一再说:“周书记你走不走?不走,我就继续追加投资! ”

  “为常人之不能为”

  《决策》:周书记,刚才,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仇和副省长曾主政过的沭阳与新沂毗邻,发展得非常快。

  周玉龙:整个苏北地区都是如此,可以说,竞争态势空前激烈。新沂遵循的是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不含水分的大发 展、群众得实惠的大发展、社会和谐的大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没有精神,一事无成;有了精神,无往而不胜。时穷节乃现,烈火见真金,竞争越激烈,越是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敢争先者是弱者,不能争先者是败者。新沂要实现跨越发展,只有只争朝夕、分秒必争,去拼、去 抢、去干,舍此,别无他途。

  《决策》: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趋紧,新沂将如何应对?

  周玉龙: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宏观调控,都是拉开发展差距的“分水岭”。当人家放慢步子的时候,我们加快步伐才 能实现赶超。

  对于新沂,我的看法是:凡是有利于新沂跨越发展、快速崛起的,就要大胆地想,大胆地闯,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 盼;凡是符合新沂实际,上级又没有明令禁止的事,就不怕碰“高压线”,不怕打“擦边球”;凡是有明文规定鼓励的,就要 立竿见影去干,真枪真刀去拼,不断琢磨好思路,不断使出硬招子,不断冲刺新极限。决定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不能手软, 不能腿软,不能心软,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当然,我们既不能乱闯红灯,更不能自设红灯,还要及时认清绿灯;不要只讲“不能做什么”,而要很好地研究“能 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只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多想别人未想到的办法,多干别人不想干的事情,就能使 我们在应对宏观调控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决策》:在中国,县市是神经末梢,面对的实际矛盾和问题更真切,因此也最具挑战性。作为一名市委书记,您如 何看待其中的压力与风险?

  周玉龙:当干部没有压力不行,应当自加压力,因为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风险意识也不行,要勇于负责、敢于 负责。县市委书记处于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关节点,心中无私天地宽,只要一切为了事业、为了发展、为了百姓,我看就没 有什么风险。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