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光华科技基金会秘书长:基金会要挖掘民众公益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4:07 公益时报

  - 本报记者 宋 扬 摄影报道

  8月28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在山西长治市举行了“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发展论坛”,来自全国的96家出版社代表、图书受赠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书海工程”发展状况和前景。

  “学校建校50多年了,积攒的图书却仅有2万余册,其中绝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是文革之前的书。外观破烂不堪,内容陈旧,已经没有多少可读性。学生很难看到好的课外书。”长治市武乡一中校长殷立华告诉记者:“书海工程帮我们建立了‘光华图书馆’,半年内捐赠了万余册几百个种类的新书,这真是雪中送炭,旱时甘霖呀。”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秘书长任晋阳介绍,去年,基金会给出版社发了一个函,动员出版社捐赠图书支援老区的文化建设。没想到,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就有十四五家出版社响应,募捐了近160万码洋的图书。

  基金会在随后的调研中发现,一方面,全国出版发行单位的图书库存积压情况相当普遍,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图书极其匮乏,许多渴望读书的人没有书读。

  “这一巨大的反差启发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和反复研究。最后决定策划启动书海工程。”任晋阳说,去年8月18日,共青团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文件,共同发起主办“光华公益书海工程”。

  一年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先后与96家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募集图书1.12亿码洋,协议捐赠的图书达6208万码洋,接受捐赠的单位达到74家,遍布新疆、西藏、山西、陕西等16个省区。

  访谈

  时间:8月29日下午

  地点:山西长治市长治宾馆

  记者:很多组织都在做图书捐赠项目,“书海工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任晋阳:一是捐赠人、受助人多方受益。出版发行单位通过捐赠图书消化库存,享受国家捐赠税收优惠;受益人接受捐助的同时,也以多种方式宣传捐赠人的公益爱心和文化产品。二是按需求赠书。让受助人在全部捐赠图书中,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品种,确定册数。三是项目长期开展。书海工程的实施将为解决我国出版发行业的图书库存积压问题及缓解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农村图书匮乏问题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途径。同时在部分受赠地区和单位挂牌建立光华

图书馆,不仅成为当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自主求知的学校,也成为捐赠人长久的宣传站和潜在的图书发行点。

  记者:“书海工程”选择受赠方标准是什么?

  任晋阳:我们认为,最渴的人是自己找水喝的人,那些找到我们的人,就是最渴的人,也就是最需要捐助图书的人。我们都是捐给图书馆,例如学校的图书馆,乡镇的基层农村图书馆,因为他们具备管理好使用好捐赠图书的条件。

  记者:怎样确保受赠方接受的图书是他们需要的?

  任晋阳:基金会创办了“中国图书捐赠网”,在网上公布图书目录,供受赠方选择。同时,我们也要求源源不断地募集到大量的图书,种类多了,受赠方才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记者:受赠方需要出钱吗?

  任晋阳:免费的午餐谁都不会珍惜。为保证项目的长期运行,我们让受赠方和我们一起分担成本,一起向当地的政府申请支持,或向社会和企业募捐。

  记者:“书海工程”对公众有吸引力么?

  任晋阳:公益机构多,公益产品多,才能满足公众需要。现在一提公益项目,就是有限的几个公益项目,这如何能满足13亿中国人的公益需求?民众需要更多的选择空间。

  其实人都有善心,公益心。基金会就是要挖掘大众的公益心。社会要创造机制,为挖掘人的公益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政策条件。通过一个个社会影响力强的公益项目,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

  基金会就是帮助有公益心的机构、团体和个人实现其做公益愿望的专业化机构。某一个人想做公益,他的成本和代价会很大,但是基金会有经验,而且做得比较专业,可以把公众的钱花的更有价值,得到的收益更大。

  链接: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除“书海工程”外,还有光华创新工程、捐物支农行动、光华学校、中国人才管理工程等项目。其中光华创新工程于去年启动,以“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光华龙腾奖)评选活动”为起点,包括三项内容:设计奖项、科技发明成果转化和中小学创新教室。捐物支农行动于今年5月启动,目的是通过公益手段,广泛动员企业捐赠,盘活城市的积压物资、支持农村全面发展,帮助农民致富。“中国光华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是基金会与

清华大学合作,对中西部地区青年管理人才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的项目。“光华学校”将在2007年2月展开,计划当年培训9000名农民工,使之成为新农民中的骨干和领军人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