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个村庄的感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7:59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一个村庄的感激

  保亭什小村黄石迁老人(左)每月都领到40元低保金。实习记者 袁锦明 摄

  “感谢政府!”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个小村庄,我们听到了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激。

  保城镇石峒村委会什小村,离县城不远,但这个村里的多数村民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该村总共30户人,就有16户是低保户。

  地少、缺水,是村民贫穷的主要原因。全村169人,但水田旱田加一起也就165亩。因为没有水利灌溉条件,村民看天吃饭。全村90多亩水田中,早造只有三分之一能种稻谷。加上少量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村民们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村委会文书黄照文说,人均年收入只有700余元。

  如果平安无事,村民的生活还可自保,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他们就可能连基本的生活也失去保障。

  黄菊莲一家的生活原本在村里令别人羡慕。但在去年,丈夫患了肺病,花光积蓄,也没能留住丈夫的生命。为了供两个小孩读初中,黄菊莲只能从饭碗中挤出钱来。稻谷收了,虽然不够吃,但还得拿一部分去卖。为了减少买菜的支出,她经常到山上去挖野菜。今年8月,黄菊莲的银行账户里有了720元低保金。没多久,两个孩子便开学了,但黄菊莲不用再为学费发愁。村民看到,黄菊莲的脸上重现了久违的笑容。

  黄亚琼已经37岁了,却连一个像样的家也没有。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是用木头和竹子搭成的。一张破木板搭成的床、一个用3块砖头砌起的灶和一个空空的米桶,他和小他两岁的弟弟就挤在里面。“这是我们每天吃的菜。”黄亚琼拿出两个矿泉水瓶,里面分别泡着竹笋和雷公笋。弟弟神智有些不正常,更多生活的担子压在黄亚琼肩上。黄亚琼虽然脚有残疾,但不得不经常去打零工,做一些很重的体力活。“以前真的很苦很累,领低保金后,生活轻松了许多。”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什小村,我们见到的低保对象身处的窘境各不相同。

  周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他长期患病,家庭收入很低;

  梁金梅家是纯女户,3个女儿外嫁后,年届60而又残疾的她没有任何经济收入;

  黄亚明一家5口人,父亲双目失明,体弱多病,一家人月均收入只有20余元……

  低保金,让他们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黄亚明领到第一笔低保金,便买了100多株橡胶苗,种到地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