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水北调水源区将建围堰保护武当山遇真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7:38 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9月22日电 (记者 张舵 桂娟 廖君) 中国政府的文物部门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保护方案已于日前确定,政府将在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建造一道长800多米的围堰以阻挡库水淹及遇真宫。

  国家文物局官员说,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规模巨大,希望遇真宫的保护成为示范。

  位于丹江口水库库区的遇真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九宫”之一,兴建于590多年前的明朝,其古建筑与北京故宫同时期,相传是明代皇帝朱棣专门为武当拳师祖张三丰修建,是中国宗教建筑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2010年起向北方供水。届时,丹江口水库水位将由现在的156米升至170米,周边方圆300公里区域理论上将被永久淹没。

  遇真宫等文物即处在淹没区内。在590多年中,遇真宫布满伤痕,3年前一场火灾已使其主殿不复存在,而此时,现存的33间庙房又面临一次重大考验。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王风竹说:“经过严密论证,国家文物局准备采用工程防护方案保护遇真宫,具体规划和方案正在制定中,经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正式实施。”

  官员们说,遇真宫围堰将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大堤全长844米,平均高11米,堤顶高程170.2米,根据丹江口水库调度计划,汛后库水位最高维持在168.23米左右。

  负责方案评审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张忠培说:“我相信这是一个科学和可行的方案,对文物的破坏风险最小。”

  为防止库水向防护区内渗漏等问题,专家们正考虑在遇真宫南侧挖一个大蓄水池,利用水泵抽水解决区内渍水的调蓄问题,并加强防潮防渗设计,确保遇真宫环境干燥。

  工程建筑和文物保护的矛盾是中国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新挑战。为了解决

能源和水的需要,中国大量建设水利设施,连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4大水系的南水北调是中国近几十年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文物保护的规模和压力超过三峡工程。

  地方政府的文物官员说,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穿越中华文明的腹心区域,燕

长城、北朝墓葬、武当山遇真宫、京杭大运河等700多处文物遗址遗迹面临危机。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的文物进行了核查,确定了710处文物点,编撰审核了文物保护专题报告,并组织了全国的考古力量,全力配合工程建设进行大规模、多学科文物抢救工作。

  中国知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说:“南水北调工程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到那时,它的价值将取决于今天保留了多少祖先的遗迹。”(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