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昆明:规划遗毒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9:18 新周刊

  昆明 规划遗毒深

  昆明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南城丽正门月城重关、城南门至护国门城墙、城西门、南门钟楼“宣化楼”、明代砖城、状元楼等

  旧城魂

  文明街区、金殿、筇竹寺、地藏寺经幢、云南陆军讲武堂、大观楼、西南联大旧址、福林堂药店、马家大院、聂耳故居、真庆观、官渡古镇

  点评昆明

  昆明春城不绿,滇池污染,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旅游落后于丽江、大理,教训深刻。由于延续80多年错误的城市规划,拆老城建新城,几乎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忽视保护历史风貌,昔日昆明传统山水城市的旧貌难觅踪迹。(点评人:昆明市风景园林学会顾问石玉顺)

  昆明城市的特色逐渐淡化。很多建设者、领导者和市民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认为现代城市建设就是摩天大楼,立体交叉,高架路,小汽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今后我们昆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也好,都应该在本土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来创造现代的本土文化。(点评人:原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庄忆)

  原住民原声带

  邓一(30岁,《云南民族报》摄影记者,生长于昆明):

  10多年前昆明还保存着非常好的城市民居、街道和格局,那还是在我1992年开始拍摄的时候,但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都在发展当中,在市场利益、经济利益前消失了,现在就只有在文明街一带还保留了一点。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啊,也是一座城市人群的根啊!

  杨修品(书法家,祖上世居昆明600年):

  现在我们住的房子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我觉得有些失落,老的东西都不见了,比如小时候常见的状元楼……经济方面的发展固然可喜,文化方面的丢失却有些遗憾。

  王瑞章(昆明师范专科学院艺术系教授,从北京到昆明42年):

  昆明老市区盘龙、五华,你把我眼睛给蒙起来,不告诉我,转上一个圈,塞到汽车里,到任何一个地方,我马上知道能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我那时也画了些昆明的小街小巷,确实很好。如今拆字满天飞,这恐怕是咱们这个时代最时髦的文字!别的城市我也走了,我发现,昆明老房子比别的地方还少。我们走极端化,完全是个拆字,还要祖宗不?

  改城记

  位于翠湖东北,圆通山西麓的北门街,约长一公里,有唐家花园、北门书屋等民国人文景观,“云南王”唐继尧为庆祝生日建造的戏楼(唐家花园)是当时昆明规模最大、环境最为幽雅的私家花园。顺街往南过了北仓坡,现仅存的一排两层老屋,便是著名“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居室。今天的北门街,路宽且平坦,街两旁现代高楼林立,重修后的北门书屋现已被一家名为“金石印”的餐厅所取代。 文/晓晗

  西安 旅游伤秦俑

  西安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德福巷和书院门、端履门里夏家巷17号督军老宅、兴隆巷42号的高家大院、大雁塔等

  旧城魂

  秦兵马俑、西安城墙、半坡遗址、汉长安城遗址、西安碑林

  点评西安

  西安城市建筑主色调将恢复到灰色、土黄、赭石等“素”色,城市风格将以唐风为主,同时保留明清、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主要发展观光旅游,构建互动模式。而四大区成为老城的发展主干,行政、交通、居住功能将是弱化,而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则是加强。目的只有一个,还原西安历史古都风貌,重振盛唐风采。(点评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宝通)

  原住民原声带

  刘继忠(68岁,碑林区退休职工):

  西安地区属于文物保护范围的遗址和建筑的数量,在全国城市里大概排在首位。几年前,一些单位盲目地开发旅游资源,已经造成一些文物破坏,比如,兵马俑,现在已经控制参观人数了。人多了呼出的二氧化碳对俑体本身伤害极大。我觉得,各单位还应该继续加大保护力度。

  马小羚(23岁,居住于未央区):

  未央区原来属于西安郊区,有很多的秦汉遗址,每年都可以看到施工地有文物发掘的新闻报道。我想,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地上和地下文物遗存,如果一定要开发,也一定要上报文物机构,提前保护发掘。

  改城记

  2006年,西安市政府公布《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近期将开工两条地铁线。一号线涉及古遗址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5处、市级1处;古墓群24处,重要的文物出土点或窖藏4处。二号线涉及古遗址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4处、市县级1处;古墓群38处,重要的文物出土点或窖藏6处。去年有关部门编制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划,并经陕西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规划强调,对线路和施工所涉及遗址的地表部分,做到不破坏遗址的完整性,不影响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地下部分穿越古遗迹时,做到不伤及遗址主体。

  文/鲁东彬

  合肥 历史变传说

  合肥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段家祠堂、李国蘅旧居、 教弩松荫(庐阳八景之一)等

  旧城魂

  逍遥津、教弩台、包公祠、李府、回龙桥、百花井巷、拱辰街、操兵巷、四古巷

  点评合肥

  合肥素以“三国古城,包拯家乡”闻名。因为常年处于征战之中,所以合肥地面上的文化遗产比较少,多是晚清、咸丰年以后的建筑。自古就有但屡屡毁于战火又重建起来的建筑包括明教寺和包公祠等。这也是合肥比较尴尬的地方,既是一座历史名城,却又无古迹可看。幸好地下可移动文物还是很丰富的。合肥市开发淮河路步行街时,老合肥说“李府半条街”,半条淮河路都是他们家的旧宅。如果全部保存,那步行街还怎么开发呢?最后决议,保存修缮李鸿章故居,也就是现在的李府。还有个矛盾是,虽然我们对历史遗迹做了本位保护,但周围环境破坏得太厉害了,历史遗迹明显不能浑然一体于现代都市。比如说,教弩松荫,庐阳八景之一,现在周围的楼那么高,教弩不再雄伟了,这个景也不可能有了。(点评人:合肥市文管处处长彭国维)

  原住民原声带

  艾相辉(47岁,《新旅游》杂志社社长,原居于中市区永贞巷,现居高新区杨振宁大道梦园小区):

  我们小时候所谓的“合肥市”很小,环城公园以内,大家都爱用大单位名,来说明自己居住的区域。城市裂变的速度很快,老城不停拆除再建,城市像换了一层皮似的。作为城市品牌打出去的一些古迹景点牌,经营上似乎不是很到位。我并不认同,城市里一定要多少名胜古迹,才能发展好旅游业。服务是最高级的产品,旅游产品最重要的还是定位、宣传。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就找对了契合点,也找对了宣传点,成为了一处著名的人文消费景区。

  蔡影(26岁,合肥市巡防支队民警,原居于梁园路1号,现居贵池路广利花园):

  在合肥生活了二十多年,我总觉得这个城市没有太多特色,也没有太多人文底蕴。我觉得大多数合肥人都和我一样,直观上都认识不到这一点。虽然在历史书里,能读到很多关于合肥的事件,比如三河镇大捷,比如三国古战场,也有一些很有历史感的地名,比如回龙桥,比如斛兵塘,但感觉仅仅是个字眼而已,很难直接联系到一些历史感。听老人们说,环城公园原来是护城河,高起的土堆,以前是老城墙,可惜后来都拆了。其实我真想看一看“翡翠项链”上的老城墙啊。

  改城记

  抗日淮军爱国将领唐定奎的故居——唐五房圩建于同治四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当时与刘铭传、张树声、周盛传的故居圩子并称为肥西“淮军将领四大圩”。2004年10月,唐五房圩转心楼被安徽省文物局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安徽省又拨款50多万对这里进行修复。目前有关单位正在为其申报“国保”积极准备。

  文/陶妍妍 王素英

  武汉 核心仅百年

  武汉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国民革命军第24师师部旧址、武昌刘佐龙官邸、武昌夏斗寅别墅、武昌三佛阁山门、武昌项英故居、汉口施洋故居、宝通禅寺大雄宝殿、三井洋行、卢家老宅等

  旧城魂

  商代盘龙城遗址、汉口租界历史建筑、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八七会议会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点评武汉

  武汉以“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众多文物古迹及东湖等风景名胜”构成了名城特色。武汉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在主城区范围内按4个层次进行:文物保护单位及近代优秀建筑的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地段的保护、旧城风貌区的控制、主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建设。

  武汉历史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辛亥武昌首义,保存了红楼为代表的20处旧址、遗址,成立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但尚需对整个辛亥首义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和梳理。汉正街曾是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外贸口岸和流通中心,众多的行会、会馆、票号遍布其间,遗憾的是,这些遗迹、旧址许多已经消逝,甚至连最具汉正街特色的青石条路也基本无存。(点评人: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唐惠虎)

  原住民原声带

  何祚欢(65岁,武汉市说唱团表演艺术家,现居汉正街):

  我十分关注汉正街的命运。正是这些仅存的街景和历史建筑,才成为汉正街历史的最后根脉。近年来不断听到汉正街历史建筑被拆除的消息,如果任其拆下去,500年汉正街积淀下来的历史风貌将荡然无存!汉口的城根也将由此截断!新建起来的街区还是不是汉正街、还能否保持“天下第一街”的美誉?这固然有待历史的检验,但不充分利用它丰富的历史资源,这种发展必将大打折扣。

  卢忠扬(24岁,企业员工,武昌白沙洲上江夏民居卢家老宅的第九代,2005年卢家老宅被拆):

  我不明白为什么新的房产开发非要拆掉这些具有价值和特色的老建筑不可。对于地产设计师而言,这些老房子其实不应该成为障碍或者难题。平地起高楼固然容易,可往往陷于千篇一律,如果能通过保护和转化,使现代潮流与传统民俗有机结合,形成小区独一无二的品质和特色,也是设计师难得的机遇。如今的小区建设都努力地寻找文化标签,这里本身就有,而且为武汉唯一,却为什么反要撕掉呢?

  改城记

  武昌昙华林本是一条无人问津、即将在城市建设中被改造掉的老街。2003年3月,《长江日报》发文《昙华林,一部活的近代史》,引起市民共同关注。市长、副市长以及省市政协、人大等多方面的官员现场踏访,最终决定将此街定位为历史文化名街。作家方方指出“如果城市是鞋子,居民就是脚趾”,如果没有当地居民的参与、没有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再漂亮的城市建设也只是面子工程。

  文/叶子

  长沙 开发似火灾

  长沙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斗姥阁、金盆寺、李公庙(毁于1958年“大跃进”);湘绣大楼、辛亥烈士祠、玉皇坪玉皇殿、玉泉寺、县正街城隍庙、里仁坡鳌山庙等(毁于“文革”期间);福禄宫、鸳鸯井、中山纪念堂、左宗棠公馆、陈明仁公馆、左学谦公馆、望麓园沩宁试馆、走马楼、柑子园、臬后街、北正街、营盘街、大量亭台楼榭、水井牌坊、佛寺道观及麻石街(毁于1980年代至今)

  旧城魂:

  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天心阁古城墙、岳阳楼

  点评长沙

  长沙自春秋时期就纳入楚国版图,战国时成了楚南重镇,其城市中心区域逾二千年而没有改变。如何留住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个性,保护和改造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是重要课题。在这些老街区内,明清时形成的街巷骨架犹存,街名沿用至今;文物古迹及清末、民国至解放初期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比较集中;老街风貌尚未完全消失,旧式居民院落中的淳朴民风隐约可见。通过有效的保护、科学的规划、合理的改造,在这些地段完全可以恢复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保护长沙历史街区和各式历史建筑,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因为一处历史街区就是一处文化遗址,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和城市传统风貌的“标本”,是长沙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点评人:长沙市文史专家陈先枢)

  原住民原声带

  王冬梅(84岁,一直居于草墙湾):

  我年轻时在潮宗街片区走街串巷忙生计,现在喜欢到街道的健身场去活动筋骨。家里珍藏着一些古墙砖,大部分是路边捡的。起初我也不知道这些砖头的价值,只是觉得砖面上有各色花纹,很好看,便带回家放着。现在我收藏的价值最高的是一块唐代古砖,是10年前在潮宗街井亭巷一角捡的半块残砖,拭掉尘土,竟发现“修城官砖”4个字。如果政府对潮宗街进行整治保护,重修耶稣教堂的门楼就好哒。

  李运蛟(73岁,一直居于炮队坪后街):

  我家好几代都住在这条街上,现在“四世同堂”,过得蛮好。我有个名人儿子——“下岗牌”臭豆腐的主人李翎。他的臭豆腐是掺了中药熬的,有特别的香味,每天下午4点出摊,能卖出好几百块。后来摊担摆到街上影响市容市貌,被撤回了家。现在政府改造街道,要把这里建成文化与旅游街区。路肯定会修得更平更宽。走的人多了,臭豆腐肯定要多卖出几块。

  李保林(89岁,一直居于妙高峰巷内):

  50年代是硬泥巴路,六七十年代修成砂石路,90年代搞了条短短的柏油路,如今改造成了水泥路,儿女推着我这轮椅都蛮好走的。我以前的房子在湖南第一师范的一幢宿舍附近,1960年代,政府要修复毛主席就读过的这所学校,我们的房子在拆迁之列,为毛主席的学校腾地方,想想都光荣哩!别说不要拆迁费,还有好多人要捐款捐物给学校。不料后来我家又被通知说不拆了,当时那个失落的感觉哟,真不好受。这一次巷内修路,如有需要,马上就搬。

  改城记

  2004年到2005年,长沙深入挖掘和保护513条街巷历史文化,重点打造12条具有浓厚潇湘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巷。开福区的潮宗街是保留着古朴的麻石路面800米长的街巷,共有6500多块麻石条,最早的一块已有1000多年历史。这里旧时是米铺、旅店集中之地,一边是长沙县衙署,街上及周围分布着很多座近代教堂。这些旧麻石条,动还是不动?如果动,麻石条会不会遭受破坏?如果不动,地下管网设施的改造就无从谈起。经过反复论证,动的主张占据了主导,因为背街小巷改造最重要的宗旨是“便民”。工人们用最原始的改造方法,手搬、肩扛,把麻石条看得比“金砖”还宝贵。他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细心地将一块块麻石条按摆放顺序编号,以便按原样复位。2006年2月25日,潮宗街改造工程全面竣工。麻石条一块不少。原样恢复了麻石老街的历史风貌。 

  文/文华

  桂林 人工夺天工

  桂林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山水(桂林山下甲天下,桂林高楼甲山水)、六合岩、千佛岩、西山的摩崖石刻造像、宋代摩崖石刻《静江府城池图》(雨水溶蚀)等

  旧城魂

  甑皮岩洞穴遗址、灵渠、碑林、明代靖江王府和王陵、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李宗仁官邸和故居、徐悲鸿旧居

  点评桂林

  桂林文化遗产的保护虽受重视,但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城市化改造当中的有些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致使一些文化古迹遭受了无可弥补的损失。其一是“楼压倒了山”。1986年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定为五六层高,但有许多新楼都建到了十几、二十层,而桂林市最高的独秀峰相对高度也才60多米。二是古城区开发过度,人居密度过大,名胜古迹的人工化、商业化气息过浓。尤其是在1998年以后,全市80%以上的道路、桥梁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但没有真正从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来保护古城历史风貌。从现代化“钢筋水泥”里,读不出桂林二千多年的古城韵味。游客到桂林不是来看高楼的,自然才是桂林城市发展的方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出发点。(点评人: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

  原住民原声带

  李文澜(37岁,私企人事主管,原居南区学校教工宿舍,现居于东区新住宅区):

  印象中的桂林很小很小,“南北一条街(中山路),中心一座桥(解放桥)。1998—1999年是桂林市拆旧建新最热闹的时候,最夸张的是你出差一个月,回来后很可能就会迷路,找不到原来的一幢楼或是一条马路。我觉得拆迁改造没什么好或不好的概念,因为一个城市毕竟是要向前发展的,唯一遗憾的是因为拆迁改造这几年来桂林少了很多桂花树和8月桂花香,桂林也是因此得名的啊,现在只有龙隐路一带才有比较茂盛的桂树了。桂林米粉啊辣椒酱什么的,全国都有知名度了,但马肉米粉现在连本地人都很少能尝到了,现在政府不让私宰马匹,所以这个风味小吃几乎已经绝迹了。

  改城记

  桂(林)阳(朔)高速公路全长67公里,于2003年7月8日批准立项,10月破土动工。这一工程从立项之时就引起了袁道先、朱学稳、吴应科、崔光中等十几位专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该高速路选址将穿越桂林市遇龙河以西的岩溶峰林核心区,会破坏阳朔的岩溶峰林地貌、田园风光、山体、水体、古树名木、岩溶湿地、古桂柳运河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名胜古迹。阳朔县白沙镇白面山委凉亭隘的村民,为保住村口20棵有500多年树龄的苍天古树被砍伐,也在2004年12月底联名上书温家宝总理,抵制桂阳高速路在此经过。争议的结果是桂阳高速公路仍按原路线施工,只在岩溶峰林核心区进行“微调”,略微偏离峰林核心区。目前该高速路的建设已完成计划总投资任务的一半。后来,因为桂阳高速公路从峰林穿越以及其他因素,桂林市的“申遗”资格被完全否决了。

  文/龙鸿祥、王一丹

  银川 商号成绝响

  银川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天成西、隆泰裕、合盛恒、百川汇、广发隆货栈、福新店、永盛福等宁夏7大商号;银川城隍庙、高台寺、元昊避暑宫、庆王府、银川书院、文庙、学宫、振武门、光华门、德胜门、清和门、镇远门等

  旧城魂

  银川承天寺塔、银川三关口长城、西夏王陵、银川海宝塔、宁夏贺兰山岩画、银川玉皇阁、水洞沟遗址、几大清真寺

  点评银川

  针对大遗址的专项立法,银川居全国先例。银川的城市化进程无法与内陆大城市相比,我们只有保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吸引人。可惜现状往往是:要城市建设,还是要文化遗产保护,哪一部分声音更有力、更有效,哪一边就会成为大方向。譬如银川玉皇阁以北所建的几座现代大厦,其高度、密度、体量与色彩都与上一轮《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违背;譬如银川中山公园银湖曾经一度出现的枯水,是因为附近现代大厦在建设中大量抽取地下水而造成。此外,现在银川鼓楼外面裹有一层相当厚度的现代水泥,这些水泥对原墙砖的破坏从玉皇阁的情况已可想而知,但这种破坏式保护什么时候能够解除,文物部门还难以给予答复。(点评人:银川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李建宁)

  原住民原声带

  范金宏(41岁,农民,原居于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现住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传说其祖先是范仲淹):

  种田养羊,从山里进进出出老能看到石头上的画画子,文物普查后才知道这叫岩画。2003年银川市重新划定贺兰口岩画的保护范围,禁牧,我家和另外两户留在山上,帮助管理岩画景区。现在弄了这么个农家小院。从去年7月到年底挣了3万块。以往每年农历3月18日,村子全体村民祭山,现在人都没有了,那些风俗习惯的东西也就没了。国家保护没错,我们村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快就把大家全赶下山,完全可以一步步分片区一点一点地搞。

  郭维真(69岁,银川市汽车运输九队退休工人,原居于银川近郊郭家庄,现居于银川市兴庆区宗睦巷108号):

  解放初,银川城是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城池,有六大城门,现在只有南薰门(即南门)还在,其余五座与城墙陆续给拆除了。现在,银川城比过去大多了,以前老银川的样子几乎都没有了,几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族聚居区也越来越不明显了,附近的居民也都是几十年来陆续迁来的。

  改城记

  银川将军楼,原为清代驻宁夏的常连将军居所的后花园。1999年,产权单位兰州军区银川某部鉴于将军楼残破不堪,向银川市文物管理部门建议拆除,但被拒绝。周边多数居民认为,将军楼的历史价值不大且破败,严重影响了所在区域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环境,不如一拆了之。银川市文物管理部门则认为,将军楼是银川市留存至今唯一由满族统治者修建的园林建筑,也是银川平原唯一一座立于土筑高台之上的民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7年争论之后,2006年7月14日,一场大暴雨使其墙体出现多处坍塌。8月3日,为防止坍塌伤人,文物管理部门用一道围墙将将军楼与外界隔离。8月31日,银川市文物局答复,将军楼修缮工程2007年开动,目前正在寻求专业设计方案。

  文/杨咏 曹海英 张涛 田永刚

  呼和浩特 召庙多夷平

  呼和浩特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太平召、小召、巧尔齐召、乃莫齐召、归化城城墙等

  旧城魂

  大窑文化遗址、长城、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大召、金刚座舍利宝塔、将军衙署

  点评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召庙以喇嘛教召庙为主,也有汉传佛教召庙,比如观音寺。呼和浩特曾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免免召,很多召庙解放以后都变成了学校。小时候我家附近的小召寺庙就变成了小召学校,我就在小召学校读书。离开学校以后,随着旧城拆迁改造,不但小召学校也不存在了,巧尔齐召、乃莫齐召、太平召不存在了。可叹啊!曾经战乱年代多少文物没有毁掉,可“文革”时北京“红卫兵”和呼市二中“红卫兵”率先在呼和浩特疯狂地破坏寺庙。但真正破坏最大的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好像跟西方文化接轨,旧的文化就抛弃了,这简直如同挖老祖宗的坟!”(点评人:内蒙古史学家赵振方)

  原住民原声带

  乔文英(退休前在市民族饭店工作,一直住在市太平街,从平房转为楼房):

  我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原来所住的平房后面曾经是太平召,这座寺庙后来被当作学校成为太平召小学。现在太平召小学也不存在了,已经夷为平地准备建造高楼大厦。大召等知名古迹留下来还可以,小召留下来就没必要了;如果小召也留下来的话,就不会有今天这些高楼大厦了。

  陈进(大学外语教师,旧城老住户):

  呼和浩特旧城改造之前,我曾经拍摄过很多旧城的老照片。这些召庙和四合院拆掉多可惜,政府为什么不考虑为子孙后代留下点文物遗产?正如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方向,我们老百姓也阻挡不了政府行为。因此,我只能用照相机来定格过去的岁月。

  改城记

  伊斯兰特色景观街位于呼和浩特回民区通道南路,全长1150米。2006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投资6500万对街道两侧大清真寺三角广场、清真北寺、回民中学等重点地段的沿街建筑进行了全方位改造,以中亚、土耳其伊斯兰风格为主,是一条既有浓郁伊斯兰风格又有地域时代特征的民族文化大道。体现蒙元文化的成吉思汗大街也在施工中,将成为又一条集别墅、洋房、高档生活区,同时蕴涵浓郁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景观大道。 文/鲁蒙海

  香港 古迹立法迟香港

  香港文化遗产伤亡清单(1976年前) 港岛中环、旧邮政总局、香港会所、告罗士打行、中环街市、湾仔街市、尖沙咀火车总站等

  旧城魂

  中环天星码头/皇后码头、中环中区警署、九龙寨城公园、上环西港城/中环街市/湾仔街市、中山史迹径

  点评香港

  香港的《古物及古迹条例》颁布太迟,而且比较消极。若拥有古迹产权的机构或个人,不对古迹进行必须的保护工程,那么这座古迹最终的命运仍然是消亡。审计署近日报告指,与国际、国内比较,本港没有明确的博物馆法例。其实,古迹、古物等文物保护也是欠缺法律的。法制相当完善的香港,有必要完善古迹保护立法。(点评人:《紫荆》杂志网络版作者子非)

  现时,政府在评审标书的评分比重上,倾向重经济效益,轻古迹保护。……在全球一体化的时候,本土文化也经历着外来文化的冲击。跨国企业的霸权正在侵蚀香港的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在中区警署建筑群内看到的,不是一间由跨国企业所营办的餐厅,而是一幕一幕触摸得到的历史。(点评人:香港立法会议员梁家杰大律师)

  维多利亚港,是香港最有价值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目前政府规划维港的目标主要为:富吸引力,创建融和一体的海港环境;朝气蓬勃,多样土地用途,吸引人群到访;文通畅达,多种交通设施;象征香港,与山脊线和海港景致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用途切合香港社会和经济需要。(点评人:香港政府规划署总城市设计师李志苗)

  改城记

  中环码头始建于1890年(“天星小轮”开始投入服务),因填海搬迁过两次,1958年搬至现址。其设计简朴实用,顶上建有钟楼,摆放一台由比利时送赠的大钟。码头外的顶篷,是昔日等候人力车的位置。2006年7月,香港政府规划署在共建维港委员会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许多保护海港人士失望的消息——在未来8个月的“优化中环填海区的城市设计研究”中,保留皇后码头、中环天星码头及其上方的钟楼都不在研究考虑之列,意指两个码头将难逃被清拆的厄运。政府的决定迅即引起关注古迹保护人士的反弹,他们对政府草率地摧毁两处充满港人集体回忆的地方表示愤怒。政府则认为在实际道路和建筑规划上无法保留这两个码头。因此,问题的症结又再次落在如何平衡文化保育和城市发展上。

  文/古兆奉

  台北 怀旧工具化

  台北文化遗产伤亡清单 台北老城墙、林安泰古厝(编号拆除、移地重建)、卑南人类墓地遗址等

  旧城魂

  北门、迪化街、中山堂、总统府(台湾总督府)、信义公民会馆(四四南村)

  点评台北

  古迹指定如果没有专业坚持,就会被工具化,最近一年大批日式宿舍寻求争取为古迹,但诉求理由却是“反映总督府对员工福利重视”,充满了历史的谬思。被殖民者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的确应被尊重,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代表人民发声”。(点评人: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廖咸浩)

  最近20年来,台湾社会充斥着过于美化、政治正确与乡愁式的假记忆,让古迹丧失了历史价值的准确性。以日本将广岛原爆遗迹作为世界反核运动地景为例,古迹一旦被工具化,就可能让“加害者以被害人自居”。(点评人:台湾文化评论家南方朔)

  原住民原声带

  纪州庵里长:

  这里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很单纯的住宅区,我关心的就是老人生活、社区居民的需求等较为生活面的事情;直到地方的文史及古迹被挖掘出来之后,社区也逐渐关心这块地的问题。纪州庵还是朝向文学馆的路来推动,然而纪州庵对我来说,历史的东西未必一定要完整地保留或是花很大力气去复原它,可以是局部的保存或是依原貌改建,也可以透过图像及文字的方式来记录过去的历史。[纪州庵为日据时代(1928年)兴建的民用建筑物,后来发展成为台湾文学的阵地,2002年改建为停车场,2003年台湾大学城乡所学生开始介入,当地社区居民也以“纪州庵修复再利用为文学空间”、“纪州庵周边老树群落保存”等议题向市政府陈情。2004年,纪州庵被指定为市定古迹,改建工程仍在持续中。]

  林女士(就职于尔雅书房):

  尔雅在这里深耕了十多年,附近有洪范书店,厦门街一一三巷内有余光中住过的房子,希望这里可以整顿为文学馆,以后和台北故事馆、台北之家一样,成为都市里的人文地标。

  改城记

  始建于日据时代的建成圆环,1980年代前,一直是台北最重要的夜市和地标之一。随着城市逐渐往东部发展,处于西部的圆环也开始没落,老旧、肮脏、违章等问题更阻碍着圆环的发展。1993年、1999年,两次大火烧得圆环一蹶不振。荒废数年后,在“轴线翻转、再造西区”的政策下,2001年启动改建计划,2002年年底全新的圆环

美食馆启用,玻璃外表的摩登造型与周围陈旧环境不那么搭调,进驻的小吃摊贩营业成绩也每况愈下,2006年7月,耗费1.3亿台币重建的圆环再度歇业,至于后续是否留存的问题,尚未定案。显然改建一个地标并不能救活老城区,反倒是由于圆环周遭外部环境没有配套,导致了圆环改造的必然失败。 文/林怡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