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绝版中国的守节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9:18 新周刊

  无论是建筑学者、文物学者,还是作家、记者;无论是先见之明的专家,还是切肤之痛的平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即将绝版的城市遗迹,尽量让它们少受伤害,尽量挽留它们不离我们而去。

  文/林奇

  WMF

  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MF)成立于1965年,是全球知名的NGO组织,致力于保护修复世界濒危的艺术、文物和建筑。WMF为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保护工程募集捐款210万美元;援助124万美元用于平遥古城保护与开发计划;与丽江古城管委会共同筹资开展传统民居修复项目等等。自1996年以来,WMF在中国的合作项目遍布中国各地。

  育利康基金会

  育利康基金会由弗德瑞克·马丁·达瑞根女士创立,旨在改善中国农村偏远地区教育。同时,育利康基金会最早将四川省丹巴县古碉群介绍给世界,积极参与“亚洲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研讨会”。该基金会和

四川大学共同成立“四川大学育利康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并为之提供每年45000美元的基金。

  西藏文化发展公益基金会

  西藏文化发展公益基金会(THF)是一个在柏林注册的非赢利性组织,拥有广泛的国际成员及支持者,宗旨是保护和发扬光大西藏文化遗产,促进国际社会对西藏文化的了解。1996年,基金会启动拉萨历史建筑的修复计划,通过与当地政府及社区合作,投资并组织实施了24个旧址的修复;自1998年起,与拉萨市文物局携手开展拉萨老城区保护工作。

  美国运通公司

  2002年5月,美国运通公司为修缮北京文物提供10万美元的捐助,用于庆成宫后殿的修缮和彩画保护,使该古迹能够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公众面前。

  国际

长城之友协会

  从1998年开始,英国人威廉·林赛带领志愿者开展一系列保护长城的行动。2001年4月11日,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在香港注册。2002年7月,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与北京市文物局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建立了长城保护的合作关系。

  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历年来争取到包括壳牌(中国)公司、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年轻总裁组织等赞助者,开展了“野长城保护”、“山野之约”、“烽火楼残破状况调研”等多个保护项目。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是经民政部登记注册、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组织,其主要职责是通过筹措文物保护基金,资助文物保护项目。2006年8月18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了古建筑保护工程,广州力迅投资有限公司向基金会认捐了首笔义款100万元。

  中华文化遗产专项基金

  中华文化遗产专项基金由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与季羡林等5位著名学者共同倡议并发起建立,致力于持久不懈的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事业,并使之深入人心,最终成为全民族之自觉意识和行动。

  “自然之友”

  梁从诫这个名字和“自然之友”密不可分。

  1994年,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王力雄创办“自然之友”,是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8000多人,获得国内国际奖15余项,成为中国最具知名度、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境NGO。

  “自然之友”旨在“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但它并没忽视文化遗产保护,这或许与梁从诫作为梁思成之子也有着关系。

  2004年7月,梁从诫与徐苹芳、陈志华等专家及社会人士共19人的联名信,由“自然之友”、“绿色家园”等3家民间组织共同递交给正在苏州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呼吁停止扩建旧鼓楼大街工程,关注对北京紫禁城周边旧城环境的保护。

  上海老城厢保护者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韩妤齐的工作室位于莫干山路50号,2003年她曾经组织专家、民间人士保护莫干山路120号福新、阜丰旧厂房。如今,她和她的学生、朋友为了老城厢的保护而奔走。

  强振宇、王欣、张庆伟、朱鹰文、俞素芳……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足迹踏遍大兴街、老西门、中华路、复兴东路、南仓路,目标只有一个,留下老城厢。

  兴化市图书馆

  江苏省兴化市图书馆,一个并不闻名的县级市的图书馆亲身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去。

  他们开设了“楚阳文化服务部”,组织读者研究、传播地方文史资料。“楚阳文化服务部”不仅参加政府旅游规划审议,其成员还深入城乡寻找和发现文物,使城市建设规划及时作了调整,挽救了已整体卖出将拆建的范仲淹衙署。

  “岩羊行动”

  陈然发起的“岩羊行动”要用80多幅摄影照片组成391米的长卷,将成都的人文历史浓缩到391米的宽巷子里。

  深圳摄影师陈然在成都的宽巷子拍了3年的照,如今宽窄巷子拆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历史的痕迹留在图像上。陈然义卖手绘川西民居、绵竹年画的T恤来筹集费用,茶友、朋友、素不相识的路人都参与进来,为“岩羊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苹芳

  徐苹芳先生现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等职。徐苹芳先生和他的老师清华大学教授赵正之先生自1950年代开始着手北京古城的系统研究,测定长安街以北的街道基本上是元大都的旧街。

  2000年,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提出《抢救保护北京城内元大都街道规划遗迹的意见》;2002年,徐苹芳发表《论北京旧城的街道规划及其保护》;2004年7月,徐苹芳再次对改造旧鼓楼大街发表反对意见。

  陈志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对中国乡土建筑的研究注重整体,以完整的聚落、聚落群或者完整的建筑文化圈为研究对象。

  这种研究观点延伸到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来,陈志华坚决反对“拆掉一部分所谓的‘次要景观’,保留和突出重点建筑、节点景观、视觉走廊”的“建筑师式保护”。他认为这是落后而短视的做法,现在应该对古建采用整体性保护,不分主次。

  杨东平

  杨东平不仅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自然之友”副会长,同时也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央视《实话实说》节目指导。集学院知识分子、民间组织领导者、媒体从业人员为一体的身份,让杨东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更多的发言渠道。他频频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开设专栏,表达自己对旧城保护的观点。

  杨东平也是“19位专家联名信”的签名人之一。

  冯骥才

  早在1994年,冯骥才邀集各界人士抢救600年历史的老街,100多名志愿者穿梭于大街小巷记录原住民口述历史、画平面图、拍照。1996年7月,抢救工程结束,题为“一次文化行为的记录,为将要失去的古城留影”的3本画册出版。

  1998年,冯骥才倡议成立“老城博物馆”;2001年,“老城博物馆”挂牌。1999年,冯骥才致信市领导呼吁保护天津大直沽和天津最古老的商业街估衣街,并再度组织志愿者以录像、拍照、录音等方式记录文化细节。最终,街上文物得以部分保留。

  谢辰生

  谢辰生,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物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顾问,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99年,他亲赴浙江舟山定海,是第一批阻止定海文物破坏的专家之一;2000年他又赴新疆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献计献策。2003年北京孟端胡同拆迁,谢老费尽心机只保留下孟端胡同45号院异地迁建,然而45号院的砖瓦至今堆放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露天厂房里,原来划定的迁建地现在建成了停车场。

  2006年,谢辰生又在为江苏省常州市前后北岸、青果巷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拆迁一事奔波。

  阮仪三

  阮仪三有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等种种赞誉,他主持的周庄、同里等江南六镇保护规划被称为文化保护史上的里程碑,“刀下留城救平遥”更被广为流传。

  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的阮仪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1980年,他坚决反对山西平遥拆迁规划,才有今天的平遥。现在,“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正为建筑保护提供支持。

  王灿炽

  王灿炽现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知名的北京史志专家。

  他力主修复天坛神乐署;他的紧急提案让李鸿章创建的安徽会馆得以保留;2005年复建完工的永定门城楼,王灿炽也是最早的提案人。2005年,王灿炽又提出了关于复建地安门、进一步完善北京城中轴线文物建筑的建议。

  王军

  这位新华社记者的《城记》用梁思成的镜子冷酷地对照了现实——如今的老北京如何从推土机下逃生,给旧城保护培养了更多的民众基础。

  张金起

  2005年6月,家住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张金起组织了民间摄影团队“老北京拍记队”,用文字、图片和DV短片来记录京城仅存的胡同。至今他们拍摄了400多条胡同,图片30万张。

  张金起同时也是民间文物保护网站——中国记忆网(memoryofchina.org)的总版主,该网站 “希望有更多处于全国各地的人参加到保护一个将要‘消失的中国’中来”。

  丁艾

  丁艾把自己定义为“北京旧城保护民间志愿者”。

  2001年,东城区南北池子被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建的试点,丁艾的祖屋北京南池子普渡寺西巷3号正在其中,她因此走上了保护旧城的道路。为此,她解散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奔走了5年,南池子一带的四合院终于得以幸免。

  丁艾还向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递交了旧城规划建议书。建议书中对北京二环内旧城作了大量调查,统计了北京市旧城四区的胡同、四合院的存量和现状,提出新产业链的设想。

  华新民

  中法混血的华新民1997年成为专职的胡同和四合院保护者。她奔波于媒体、政府、规划院、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拆迁户之间,尝试去协调关系。她骑着自行车在东城、西城走访一个月,把胡同的现状绘成图纸送交相关部门。她自费租用办公室,接听胡同居民们的拆迁线报,记录拆迁的进程。她带着摄影师记录下胡同和四合院的样貌,设法把照片送到那些直接决定胡同命运的人手里。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