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众幸福指数是城市“新GDP”?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2:26 杭州日报

  ■一本叫《测量幸福》的书让冷清的研究突然成了热点

  ■国家统计局将推出幸福指数所折射的讯息耐人寻味

  ■杭州提出生活品质的概念处于一种前沿的状态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会聚杭州,共同研讨“提高生活品质,推进和谐发展”。这是一个与“幸福感”有关的高层研讨会。幸福到底是什么?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相通在何处?从昨天下午开始,与会专家陆续抵杭,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其中几位专家,听听他们的“幸福”声音。

  幸福是看得见的

  去年,他五年的学术研究变成了一本书,叫《测量幸福》,第一次印刷印数3000本,但仅过四个月,该书就被重印。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邢占军,突然成了热点。曾经“冷清”的学术研究领域———测量人的主观幸福感,更是成为热中之热。从个人兴趣到学术研究,直至最近的政府主导,幸福指数受关注程度变化之快,令邢占军感到有些始料不及。

  “幸福指数是反映人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是民众主观的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作为个体,每个人的幸福体验是不一样的,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不少共同因素的影响,对幸福指数的研究,就是要摸索出其中的一种规律。生活品质也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理念,包括诸多方面,透过幸福指数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展示城市的生活品质。

  邢占军认为,当年发生的大事或者政府决策,对民众幸福感影响颇大。他曾做过系列调查,2003年的“非典”曾经让幸福指数下跌;2004年的“神五”发射成功则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2005年上半年的调查显示民众幸福指数达到了最高点,但2005年下半年,幸福指数却出现了滑落。邢占军分析,民生问题引起了空前的关注,幸福指数与它们不无关系。2006年上半年,幸福指数又呈上升趋势,则与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说到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时,他一再强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政府应该重视幸福指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从对GDP的崇拜中转换过来,寻找新的路径。杭州提出生活品质,表明已经开始行动,这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幸福是可以测量的

  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后中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新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方面的需求。国家统计局修复和重构原有的统计模式,不啻是一种新的创举,所折射的讯息也耐人寻味。

  “幸福不等于或不完全等同于财富,但幸福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国家幸福指数评价体系的研究牵头人———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副所长、研究员康君,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幸福指数的具体编制正在反复试点和验证,采用哪些数据,不采用哪些数据,权重是多少,都在探讨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指数不只是一个主观的感觉,包括很多客观的存在,比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状况、就业、受教育等等。”

  “国计”必须反映“民生”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国家统计局修复和重构原有的统计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要求,它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也必将匡正一些地方官员头脑中“以GDP论英雄”的思维定势。

  事实上,仅在中国内地,已出现各种版本的幸福感排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奚恺元曾与《瞭望东方周刊》合作,对国内城市进行了一次幸福指数测试。杭州排列第一。

  追逐幸福杭州在行动

  康君认为,幸福的生活是生活品质的核心标志。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十字路口”———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没有认清这个问题,人就会感到迷茫,“有钱却很苦闷”。“杭州的经济发展比较快,提出生活品质的理念是非常及时的,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经济转型期的一个核心。”

  田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人口所所长,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杭州的发展,从西湖说到钱塘江,侃侃而谈。“杭州提出生活品质不仅及时而且是处于一种前沿的状态,生活品质的概念,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把杭州产业、文化、风景、历史等诸多方面都融合在了一起。”他认为,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有许多相通之处,幸福感不外乎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意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其次是个人的能力能发挥出来,有一个用武之地,第三就是人际关系,与周围环境相处融洽,比如说居住的小区、工作的单位,这都是一种人际环境。“城市以生产为本的观念正在被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生命、生活、生态为本。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都是这个‘三生’的结合。”(记者张向瑜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