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迎国庆、爱家园”公益劳动昨在全市八个区火热展开四万人为城市“美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2:52 新晚报

  路维滨 王世义 本报记者 刘韬 张非非 杨建平 谭启首 胡玥/文 孙岩/摄

  昨天是全市公益劳动日,在道里、道外、南岗、动力、香坊、平房、松北、呼兰等区的公园、铁路沿线、街路、社区……百余个集中劳动地点,出现了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市领导、社区居民、夕阳红老人、青年志愿者、公务员、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低保户等近4万人,换上工装,参加全市公益劳动。当天,还出动机械设备655余台次,拉运垃
圾、残土240多吨;清洗交通隔离带及护栏4000多延长米、交通标志杆764个、公交站亭115个、公交站杆(牌)133 个、地名牌 121个、电杆和路灯杆569个、清除乱贴乱画9645处、清洗垃圾箱和果皮箱等环卫设施2965个、绿地栅栏5600多延长米……

  伸出手,换回靓丽家园

  13日,本报刊发了《22日全市将公益大扫除》消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杜宇新批示:“请机关工委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公益劳动日活动,要实实在在,不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昨天上午,市领导朴逸、张少良、陆文君、张友、淳于永菊、许桂芝、张福庆、王大伟、王华放和市直机关95个委、办、局的3000余名公务员,走进了81个街道办事处、99个劳动地点,参加以“迎国庆、爱家园”为主题的公益劳动。

  道里区的安红街,20天前刚刚拆除废弃铁道线。记者在这里的义务劳动现场看到,市领导手搬、锹铲带头清理垃圾,附近安信街的居民也手拿工具,自发加入。

  在道外区滨河公园旁,公务员们自带抹布、水桶、脸盆、塑料袋,忙着清理绿地中的垃圾、擦拭栏杆、雕塑。

  当天,参加劳动的公务员们表示,伸出手换回的是舒心,注重责任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为城市、为市民出力流汗,是公务员的责任所在。

  洒汗水,证明爱的回报

  昨天上午,全市81个街道办事处管辖内的3000余名低保、特困户在小区内参加了义务劳动,他们说:“社会给予我们的帮助太多,我们要真心实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也算是一种爱的回报。”

  听说22日这天是公益劳动日,香坊区新地小区的低保户吴小敏一大早就拿着铲子、扫帚来到了大院。不到1个小时,院里又聚集了20多名低保、特困户。没有要求、没有攀比,大家争抢着动手收拾院子,有人小心迈进花坛除杂草,有人用小铲除门洞里的小广告。一上午,院里、院外,沿街几百米都干净了许多。吴小敏边清除小广告边说:“在我们院,周周都有公益日。”身为丈夫已去世多年,自己又没有工作的吴小敏,每个月靠打零工和100多元的低保金,供儿子上学。平时,邻居和社区在生活上给了她很多帮助,她总觉得“欠”大家的。年初,她和院里20多位特困户商量,组织起了清洁队,义务清理小区卫生。她所在的大院成为周围小区卫生最好的。”

  出份力,得到的是快乐

  抹布、小铲、塑料袋,一大早,为参加全市公益劳动,家住苗圃小区的70岁老人罗继成,早早就把这些“家什儿”准备好了。他骑着自行车赶到哈站和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百位老人来献义工。罗老说,参加这种活动,已有6个年头了,人活着就是要图快乐,对于他,劳动着就是快乐的,特别是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大家生存环境的改变,更是快乐无比!

  在现场,罗老和伙伴们忙着清理站前地面上、柱子上的小广告。这些小广告难清,除一处至少要不停地铲上两分钟。年龄最大的吴凤洲老人81岁了,干起活来一点不逊色,还争抢着擦洗路边的栅栏。家住道外区天恒山社区的杨秀华老人,特别热心公益劳动,不愿被落下一次,一天晚上,她把自己瘫痪在家的老伴儿委托给邻居照看,当天一早,拎着小铲儿乘公交车赶到了哈站。提起献义工,老年志愿者异口同声地说:“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人献出一点力量,挥洒一次汗水,就能给自己的家园添一分美丽。”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百位老年志愿者共清理哈站及海关街等周边地区小广告8000余条,捡走40余塑料袋垃圾。

  9时,在道外区小八站街区,主动报名参加义务劳动的30名青年志愿者,正在清理一座垃圾山。来自胜利社区的居民孙天栋,是第一个看到报纸来参加劳动的。他说,小八站背靠铁路沿线,周边环境多年脏乱差,青年志愿者们商量好了,要干就干最脏最累的。青年志愿者们用铁钩子、耙子、镐头清除垃圾山,甚至直接用手搬,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周边的粪堆、垃圾山就被志愿者清走六七车。据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介绍,公益日这天,道里区安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雷锋车队、道外区爱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南岗区城管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60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公益劳动。

  劳动中,体验城市“习惯”

  来自加拿大,正在哈工大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留学生大卫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可以享受义务劳动的快乐了!”

  在加拿大,大卫经常参加义务劳动,是一个闲不住的小伙子。一年多前,他来到哈尔滨市,刚开始还按照在加拿大的习惯,看见街头有张纸片、有个废弃塑料瓶什么的,总爱捡起来塞进随身背包里,再找垃圾箱丢弃。他这自幼养成的良好习惯,却屡屡受到周围人的误解,用大卫的话来说,“他们总把我当成是‘洋捡破烂的’,不拿好眼神儿看我。”大卫说,这让他一直“很不爽”。

  公益劳动日的消息传来,大卫再也闲不住了,他约了11位中、外青年好友,大家集体上街“捡破烂儿”去。大卫幽默地告诉记者,他们的收获“很大”,捡到的瓶子、纸盒、报纸,一共卖了好多好多钱,足够我们几个留学生的学费了!大卫显然夸大了“战果”。不过,公益日这天,大卫终于有了找到“组织”的感觉,可以快乐地在人群中体验“城市习惯”。

  相信这一天,一次齐心合力地付出,会换来城市灿烂的笑脸。

  希望这一天,我们与城市的约定只是一个开始,愿我们的公益日付出,成为期待中美好的“城市习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