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称生态旅游成利益博弈 景区移民不解决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04: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把参天树木砍掉种上大草坪、把在南方活得好好的树木非要移植到北方去,以及近来骇人听闻的多个剧组破坏国内自然生态环境的报道……这些都让国内生态学界的专家们忧心忡忡。

  日前,在广东连州市地下河风景区闭幕的首届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及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专家均认为制定科学的国内生态旅游标
准迫在眉睫,但由于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必须突破管理瓶颈。有专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则指出,目前"生态牌"有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筹码的趋向。

  国内开发生态旅游偏差多

  在此次研讨会上,连州地下河景区被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实验基地"牌匾,成为我国继福建

武夷山、山东五莲山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名胜景区。

  世界旅游组织在2000年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旅游产业将从现今的前五名跃升为世界第一(主要包括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项人数第一),而生态旅游则是其中的生力军。但是专家们在首届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上也指出,我国目前大部分生态旅游区都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顾问金鉴明指出,目前国内生态旅游的开发偏差有五大类型——

  一是缺少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规划;二是旅游开发不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盲目开发造成了对资源的危害;三是不少地方对生态旅游内容缺乏认识;四是市场定位不明确,生态精品不精,资源重复浪费;五是生态旅游科研、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得不够,科技含量低。

  《无极》剧组制造"牦牛之祸"

  "让标准去守护旅游资源吧!太必要了!"香格里拉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杨桂华一手开发出来的生态旅游品牌,其建设融入了她很多的心血,但是去年,电影《无极》的拍摄却对其造成很大的伤害。最让她痛心的是,"他们为了达到壮观效果,把成千上万的牦牛从3000米高的平川上赶下来,在牦牛群中丢放鞭炮,牦牛受惊之后拼命奔跑,要么奔死,要么踩死,一片惨迹。"

  外界都知道香格里拉杜鹃花海被践踏的惨状,"牦牛之祸"却鲜为人知。杨桂华告诉记者,这些牦牛都是珍贵的高山牦牛,只适应在高海拔地区生存,《无极》剧组把它们赶到谷地去拍片子,造成很多牦牛都因为骤然不适应从低氧到高氧环境的转化,出现了'醉氧'现象,死伤惨重。"

  如果说剧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明显而猝然的,那么因为开发旅游而造成的破坏就是缓慢而沉重的。据杨桂华透露,近来有很多人都发现云南玉龙雪山出现雪线在不断后退的现象。有人解释说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但是她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发现,"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就是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她表示,目前可以看到有两条又大又长的索道通向雪山,牦牛坪上增设了很多烧烤店,大幅增加的游客量超出了雪山的承受能力,最后必然导致对雪山的污染。这是造成雪山雪线后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生态成为一种"利益的博弈"?

  "生态旅游目前在国内是一个很热门的提法。但是中国的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却无章可循,任何一处自然区域的旅游形式均被贴上'生态旅游'的标签,而游客所到之处,能看到的则是自然环境的每况愈下。"杨桂华说。

  "我们现在的旅游区,经常是公路修到哪里,树就砍到哪里。"杨桂华表示,生态的问题目前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利益的博弈"。"很多地方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助长了这种在生态旅游上弄虚作假的浮夸风气,不少官员都希望在自己短暂的任期之内有所'政绩'——这样,建设'生态旅游区'就成了地方官员和旅游开发商进行过度开发和牟取短期利益,甚至与民争利的聚宝盆。"

  对此,"中国生态旅游之父"的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韩也良也是旗帜鲜明:"生态旅游是一个建立在研究透彻、知识积累丰富的基础之上的高端旅游产品,切忌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

  多头管理易致标准"难产"

  专家们普遍认为,如果建立一个科学的生态旅游标准,就能以此为"试金石",验明"生态旅游"标签真实与否。但是,对于推行这个标准的难度,他们却也早已心中有数。

  1992年提出的绿色环球21标准体系是国际社会上普遍推崇的生态旅游标准体系,所有加入的认证企业必须首先通过量化的达标评估。但是杨桂华认为,我国的生态旅游标准建立不能对西方的标准进行移植,原因在于我国的生态旅游管理还没有一个特定的部门。

  她指出,我国的生态旅游标准的建设要从管理、认识、技术、认证四个方面着手,也是目前制约生态旅游的四个瓶颈。"其中认识瓶颈和技术瓶颈还是很好解决的,难解决的就是管理和认证。就像现在我们来谈建立标准,各个部门都来参与,水利、环保、旅游等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做法。加上时间问题,如此众多的部门汇聚一堂的机会非常少,意见自然很难统一。"

  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尹泽生也指出,创建生态旅游标准难度非常大。"首先,目前国内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就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同时,对于生态标准制定之后如何执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专家认为应该使用强制性执行标准,有的专家则认为应该使用推荐性标准。

  学界激辩

  "4A"滥化催生"5A"?

  "4A级"标准一直是国内旅游界深入人心的"品牌",但是目前其出现的"滥化"现象也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尹泽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标准是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旅游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修订)。按照该标准要求,我国旅游景区质量要达到4A级水平,应该从旅游的资源、市场、设施、服务和管理五个大方面出发,由评定专家组、旅游行政部门加以评定,最后所得到分数要符合4A级别要求。

  尹泽生表示,该标准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景区的旅游行为。因为评上4A级旅游景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景区的票价,而且也能够在旅行社的旅游路线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近年来景区的态度空前活跃——据中国旅游网统计,从2001年至2005年,我国达到4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已经有671个。

  但是这种踊跃现象背后的"滥化"却在催生众多行业问题——"现在某些景区会用各种方法去'靠'4A级标准,这在促进景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充斥了很多'名不副实'的情况。"尹泽生举例说,内蒙古有一个口岸,位于我国与俄罗斯的交界处,主要用于来往游客通行和货物运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口岸,却也申请成功4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旅行社宣传的一个旅游景点。"其实按照真正的标准条件,这个景点是难以符合的。"其间究竟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他笑而不言。

  尹泽生强调,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等级进行评定",才会减少或杜绝此类情况的继续发生,"这对游客和景点来说都是好事",因为"目前国内不少真正有品牌力的景区都已对4A标准的'滥化'表示不满,因此有关部门即将推行5A标准。但是,我们的标准总不能这样无休止地抬高下去吧?这样会使整个品牌的公信力最终下降。"

  移民不解决生态问题?

  前段时间本报报道过的庐山百年老镇拆迁话题,曾经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详见本报8月30日A8新闻蓝页版报道《庐山1.2万居民搬迁下山调查》),在专家看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话题。

  "站在学者的角度,认为这个拆迁行为没有必要。"杨桂华表示,和国外纯自然的生态旅游环境不同,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生态旅游环境有浓厚的文化内涵。"这显示着生态旅游进入中国必须本土化。"正是因此,她认为开发生态旅游的终极目的除了对环境负责,还要对当地社区老百姓的生存负责。

  杨桂华认为,由于我国生态旅游景点繁多,因"环境移民"引起的争论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个话题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起的冲突也可能会越来越大。对此问题,她认为不能"堵",只能"疏"。文/本报记者邱瑞贤、杜安娜、胡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