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06两岸同根祭孔大典专题 > 正文

曲阜尼山与孔子的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15:26 曲阜市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

  1、尼山与孔子诞生的历史传说

  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尼山原来叫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遂改名为尼山。从地质上讲,曲阜境内的山脉都属于泰沂山脉,泰即北面的泰山,沂就是东面的沂山。古代鲁国原是个多山之地。因此,可以说孔子就诞生在泰沂山脉的怀抱里。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根据《史记》记载,孔子生于春秋时期的鲁襄公二十二年(周灵王21年,前551年)的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历来为大多数学者所采信。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当时的陬邑大夫,是个有名的武士,其先世是商汤后裔,宋国贵族。其母颜征在是鲁国颜家的第三个女儿。

  关于孔子的出生,古书上有许多怪异的记载,民间也有许多奇妙的传说。比如后世所绘《圣迹图》中的《尼山致祷》《麒麟玉书》、《二龙五老》、《钧天降乐》等篇均系古书《祖庭广记》、《拾遗记》、《梦珍集》而来。这些记载很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出生前后的一些异象:孔子出生前一天的晚上,有二条龙绕室盘旋,同时天上降下五位仙人,颜氏在房中听到天上传来奇妙的音乐声和“天感生圣子,降以和乐”的话。还有孔子生前曾有只麒麟来到他家,口吐玉书,上写:“水精之子,即衰周而为素王”。颜征在很奇怪,就把绣绂系在麒麟角上,麒麟隔了两夜才离去。民间传说颜征在在尼丘山祈祷之后回归途中突然分娩,遂在山洞旁的一片草地上生下孔子。孔子父亲叔梁纥见孔子长相丑陋:顶如反盂,中低而周高,面有七露(双眼露眸,两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叔梁纥见状,就把孔子丢在山洞里,扶着颜征在回了家。当时正是八月天的中午,天气炎热。孔子躺在山洞里,热得直喘。这情景被天空中飞翔的一只老鹰发现了,便飞下来落在山洞口的一棵小柏树上,扇动双翅为孔子打起扇来。临近黄昏时,又从山上走下来一只斑斓猛虎,把孔子衔进了山洞,日夜守护喂乳。于是民间就有了“凤生虎养鹰打扇”之说,人们也就把这个山洞叫做“坤灵洞”,俗称“夫子洞”。“坤”是雌性之意,灵即精灵。另外还有像“红草坡”、“扳倒井”等与孔子出生有关的传说故事。

  2、尼山孔庙及自然人文景观

  尼山层峦叠嶂,洞壑幽深,林木茂密,风景秀丽。尼山孔庙座落在尼山中峰的东麓山腰,依山势地形而建,前后有五进院落,占地1100余亩,殿、堂、庑、门等81间。据《曲阜县志》记载:“周显德中,兖守赵某以尼山为孔子发祥之地,始创庙祀”。显德为后周郭威的继承人柴荣和柴宗训的年号(954年至960年),至于赵某是谁,已不可考。尼山孔庙后经历代修茸、重建和扩建,至清代时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除尼山孔庙外,尼山还有五老峰、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世称“尼山八景”。

  1958年,曲阜在尼山南面兴建了容水1.18亿方的尼山水库,将五川之水汇集起来,高峡出平湖。由于曲阜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所以,目前曲阜市的饮用水都是尼山水库之水经过30公里的地上地下流渗的,是曲阜的重要水源地,水质相当好。

  3、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和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孔子最为重视的思想范畴。

  “仁”,从“人”从“二”。从字形结构上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的“仁”就是调整和处理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自《论语·雍也》,原句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这里,孔子将“仁”、“智”这两个分属道德和智慧范畴的概念,同反映自然之美的山、水联系起来,既是一种比喻,其实两者之间也有着内在的关系。古鲁国是多山之地,并且大泽纵横,孔子喜好登山,而且喜水:“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孔子通过对山水自然之美的体验,由此而升华联通到对人生、生命的感悟。有智慧的人似流水随势而就,从容淡定; 有品质的人则像高山一样巍峨,使人敬仰。一静一动,相辅相成,是人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至高境界。

  4、在尼山取水取土的文化意义

  (1)从中国地理大势上看,中国东边是古人难以逾越的太平洋,西北横亘着漫漫戈壁,西南则耸立着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纵贯边陲的横断山脉。大海、沙漠、高山共同包围着板块状的东亚大陆,使之成为一个与世界相对隔离、封闭独立的系统。而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就是这个大陆中的一片冲积平原——中原,因此,这就决定了中国文明的气质是内陆形的(与之相对的是欧洲航海民族的“海盗精神”),同时也决定了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地的崇拜。大地是人类生存的场所,地生五谷,养育万物,有如慈母,故古代有“父天而母地”之说。而河流也是古人自然崇拜的重要对象,原始人类是逐水而居的,水是生命的摇篮。中国古代先民对土和水的自然崇拜,昭示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渊源,与当今世界所倡导的环境保护理念一脉相承。

  (2)尼山的水土养育了中国文化巨人孔子,且孔子一生喜爱山水,尤其是对水更有着文化哲学上的感悟。《论语·子罕》记载孔子在尼山观五川汇流景观时,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感叹光阴如流水,人生短暂,唯江河永恒。《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与弟子们在春夏之交时到沂水中嬉戏的情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可见,孔子对水的认识与体验,已上升到一种非常高的文化高度。

  综上所述,在祭孔大典时,取尼山之水土,恭献与先师孔子,是要让养育了孔子的故乡山水,永远陪伴在孔子身边,以告慰先师在天之灵,籍此表达后人对孔子人格的尊敬和对其思想的肯定认同。同时亦告知先师,故乡的人民没有忘记列祖与先哲的荣光,没有忘记自己的根系所在。在以开放视野融入全球,积极吸呐异邦文明的同时,仍在传承着中华文明。今之大典,献圣土圣水便是明证。

  (韦 群)

  相关专题:2006两岸同根祭孔大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