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特色塑造显成效 实现建设与群众利益的共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0:23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2001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是南京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5年,“一城三区”建设、老城环境综合整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功能、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市貌整治成效、分类合理的住宅建设格局、统筹发展的城乡布局逐步显现,南京拉开了新一轮发展的大框架,城市特色塑造初显成效,承载力大幅提升。作为党代会战略部署的执行者和实践者、这一轮发展变化的亲历者,市政府副秘书长、建委主任陆平贵日前接受本报专访。

  城市建设谋求城市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共赢记者:在过去的5年中,南京的城市面貌和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变和提升。在这一轮的发展中,我们如何处理好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切实维护百姓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陆平贵: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工作、学习更舒畅。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城市建设不论是提升城市功能还是彰显城市特色,都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实表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是南京城市建设成效最显著、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这一轮城市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满意为发展目标。以“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为目标的老城环境综合整治,秦淮河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建设,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北极阁、宝船厂遗址公园、石头城、小桃园工程等,为市民增添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都是让市民赏心悦目的事。地铁一、二号线、快速内环、长江三桥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为群众出行带来便捷。

  从最终效果来说,城市建设与群众利益是一致的。但就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而言,暂时的困难和不便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正在建设的快速内环东线工程给龙蟠中路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地铁施工加剧了中山东路的交通拥堵,这一点请大家理解。当然,我们应该增强“以人为本”观念,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交通组织,力求把建设过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实施目标管理,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新篇章

  记者:这几年城建部门如何围绕确定的战略思路实施好各项建设工程?

  陆平贵: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南京城市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划先行和超前谋划。我市加大了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力度,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会贯通在城市规划中,加强规划编制,做到主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重点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城市建设,保证了提升城市功能与群众受益双重目标的统一和实现。超前谋划就是在规划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技术、施工、融资和组织管理方案,节约资金,多建精品,让群众更好地享受城市建设成果。我们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对重大城建项目的前期调研、可行性研究等。比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我们已对8条线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细化到具体的线型、站点等;快速内环建设,在“十五”初期就提出项目构想,“十五”末开始建设,“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城建项目的建设时序,先上哪一项,后上哪一项,都坚持从群众利益、综合效益、城市运行和发展诸多方面进行整体平衡决策。

  下一轮城市建设重点是统筹江南江北建设和统筹城乡建设

  记者:这几年,城市建设要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根弦确实绷得很紧。您能否谈谈下一个5年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重点?

  陆平贵: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今后5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南京城市建设新的目标就是在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让全市更多的老百姓受益。按照这一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今后5年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统筹江南江北建设和统筹城乡建设两个方面。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老城和新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快过江通道、地铁、城际铁路、铁路南站、快速内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江南江北的共同发展,增强南京中心城市的整体集聚和辐射功能;同时要增加郊县投资总量,完善郊县建设机制,加快以“三城九镇”为重点的郊县基础设施和村庄公共设施建设,为郊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多做贡献,让全市市民和村民都能越来越多地享受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区域协调型、城乡和谐型的新南京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