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兼职成主业,教书为副业——部分高校教师的灰色收入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3:50 舜网-济南时报

  高校教师中高收入者比例不到5%

  “日照海滨,教授花园”——在日前开幕的北京秋季房展上,来自山东日照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瞄准北京各高校的教师这样兜售海景房。

  就在部分高校教师富裕到可以异地置业时,他们的同事阿忆在网上声言,仅凭其工
资收入,“入不敷出”。一时间,大学教师的薪酬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江西南昌大学新闻系的年轻教师刘易成研究生毕业后,以外地人的身份到这个陌生城市求职,成为这所省属高校的一名助教。当时赶上学校不分房,也没有教职工宿舍,他只好到校外的学生租房区内租了一间农民的房子。此时他的月收入平均只有2000元。

  该校讲师冯尘(化名)去年接受了一份江西省的“高校教师满意度”调查,在工资报酬、补助购房、培训机会和聘升职称几项都画了“不满意”。“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师工作轻松、收入高,其实只是看到了多数教授、副教授们的生活。”冯老师说,到了教授这个级别,教师的工资的确可以达到很高,他们还可以通过校外兼职等途径赚钱。但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低的讲师助教,构成了高校教师群体收入的金字塔底端,这些人每月只靠一两千元的基本工资生活。

  国家税务总局将高校教师列为“高收入个人”后,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曾对媒体表示,如果说年收入10万元以上才算是高收入者,那么高校教师中真正的高收入者占高校教师的比例不到5%。在中西部高校中,这个比例就更小了。

  部分教师兼职成主业,教书退为副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副教授说,高校教师的收入是很零碎的,工资条并不能说明真实收入。这位副教授以自己为例,他每个月实际划到工资卡上的有2500元至3000元。另外,每个月学院里会固定给一笔钱,约三四百元。由于院里会举办一些考生培训班,学院从中获得创收,这样会给每位教职工每月大约发1000元。再加上指导研究生论文的补贴及课时费等,算下来,不算工作外的收入,他一个月至少拿到4000多元。这位副教授还一直在媒体兼职,为一份报纸每周撰写一篇专栏文章,每月又多了3000元的收入。

  在采访时,虽然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被问到收入状况时讳莫如深,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外做兼职、或挂职做项目的高校教师非常多,这让他们有了不菲的灰色收入。

  近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笔者得知,参与这场论坛的一位法学界的顶尖级专家获得的报酬高达7000元。去年,在有关“经济学家的良心”的争论中,有媒体报道:“北京一流经济学家年收入过百万元,二流也挣60万元,这些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在上市公司中担任独立董事,在这个名单中,有仍在高校任教的萧灼基、卫杰、张维迎、吴晓求等教授。”

  相对于靠兼职挣外快的高校教师来说,象牙塔里真正的富豪族,多是靠在培训班教课和课题组的技术入股办公司起家的。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位法学院教授发现,由于连年来的“考研热”、“考证热”,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语学院的很多教授以名师的身份加入考研政治或英语培训班的讲学,法学院的一些教授则通过举办司法资格考试、法律硕士考试的培训班获得大笔收入。这位教授所在的法学院中,有不少教授因此跻身富豪族。

  跟社会联系更多的专业更能赚到钱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在谈到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时称:“跟社会联系更多的专业可能更能赚到钱,但是社会总资源是有限的。到底有多少富豪教师,占比例多少,都没有统计。我感觉学校大部分老师是贫穷的,如搞古代汉语、宗教学科的,这样的老师是大多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说,经济学、管理学的教师收入很高。他们除完成系里的教学任务外,还给企业加班,一些人还会给非正式注册的学生上课挣钱。“我知道有的学科教师收入一年可以接近百万元。其实很多院系都很重视挣钱,只是某些学科接触社会的程度多一点,能够多捞一笔。其他院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北京理工大学的吴教授说:“目前,名校与非名校,老师的工资收入有很大差距,而同一学校的不同学院,老师的工资收入同样差距很大。”如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偏文科类高校,与理工科院校相比,教师的工资和岗位津贴等收入要低一些。

  “科研项目多的理工科院校,教师的收入中,课题项目经费占很大比重。”吴教授说,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经费数额在北京高校中位列前三,有时一个课题的科研经费就高达几千万元。

  “近年来,理工类院校教师的平均收入水涨船高,很多教授年收入不止30万元,相比之下,文科院校的教授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占多数。”吴教授提到。(据《中国青年报》)

  北大副教授阿忆详细公布收入引发争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央视《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中公布了在北大任副教授的收入,表示与开销相比入不敷出,以此证明“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儿工资不能活下去”的观点。

  阿忆在博客中详细公布了自己的基本工资、津贴、教研修班的课时费及临时补贴等各项收入,并计算得出每月的收入为4786元。同时,阿忆列举了每月开销,包括子女教育费、私人小汽车的费用、商品房按揭月供费、餐费等。收支两抵,算下来的结果是一个负数。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随后也在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表示“我的基本收入跟阿忆差不多,他的那张工资单绝对真实”,“关于北大教师收入之低,待遇之差,是几十年间从来如此的”。

  两篇文章发出来以后,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很多。反对者大多认为,近5000元的收入已经非常可观了,比起一般院校的教师和其他低收入阶层,他们应该知足。也有人认为,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安贫乐道,做好教学和学术工作,公开谈钱不符合职业品位。

  支持者则大多认为,阿忆公布的收入,考虑其客观情况,如城市消费水平、大学的知名度和副教授的职称情况,虽然比下有余,但确实比上不足,甚至比不上城市一般白领的收入,这对于名校教师而言非常不公平。

  灰色收入导致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扩大

  一年前,高校教师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高收入个人”行列,这个现象引起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的兴趣。

  郑教授认为,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自身立命之本,而不该忙着走穴、讲学甚至开公司。高校教师拉项目也是郑教授抨击的事情,他称自己从来不申请项目。

  “高校教师在选择研究专业的时候,就应该对该行业的将来有预测了。选择文学、哲学研究的教师通常比较清贫,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专家教授终其一生奉献于专业领域,乐此不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唐钧认为,高校教师收入出现差距是正常的,因为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决定了与市场需求联系的紧密程度。一些应用学科因为天然地紧跟市场需求,更易产生经济效益。

  唐钧认为,收入差距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除教师职业外,很多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教师们对这一点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目前,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正过着更为窘迫的生活。

  据教育部透露,今后高校将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体现岗位职责、能力和业绩的薪酬体系,加大对优秀拔尖人才的分配倾斜力度。岗位绩效工资主要是按照国家相关的文件规定分为4个部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