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耕海万顷也养海万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7:39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一望无际的海水清澈洁净,远处一片片浮筏养殖区错落有致,无数串浮球形成海面上蔚为壮观的风景。9月12日,在渔船上陪同参观的原长海县委书记刘锡财告诉记者,在海底还投放养殖了同样面积的海参。发展海水养殖20多年,长海的海域依然洁净,保持国家一类水体标准。

  这一切,得益于长海人“耕海万顷也养海万年”的发展理念。

  追求规模的教训

  在最初的产业探索中,长海一度追求单一品种的养殖规模,造成养殖产品遭受病害,渔业产业岌岌可危。

  那是1982年,长海从价格低、污染大的贻贝转为养殖栉孔扇贝。1990年、1991年两年,全县栉孔扇贝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台筏。然而,规模扩大了,海洋的承载能力却有限,从1991起连续5年出现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大量废弃贝壳堆成小山,造成海滩污染。

  困境之中,长海县决定用虾夷扇贝来替代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是一种优良的海珍品,对海洋生态环境要求极高。1982年,长海从日本引入12枚虾夷扇贝,尝试孵化。虾夷扇贝产卵迟缓,孵化困难。由于不适应海域环境,当时只有8枚虾夷扇贝存活下来。

  吸取前车之鉴,长海做出了“压缩浮筏养殖规模,扩大底播增殖面积”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与海域环境相协调的海珍品底播增殖。经过几年努力,如今全县浮筏规模稳定在15万台,鲍鱼等海珍品底播从无到有,发展到5万多公顷,年产值14亿元。獐子岛成为全国最大的虾夷扇贝生产基地,全国90%以上的虾夷扇贝源自这里。

  底播技术立体养殖

  海洋经济风险大,耕海牧渔还需要新技术的保驾护航。

  1989年,长海研究出一种底播养殖技术。即把虾夷扇贝种苗在浮筏养到3公分—4公分后,通过人工放流到海底养殖,15个月后便可丰收。此技术利用了虾夷扇贝不会轻易离开适宜水温的特性,有利于利用海底迅速扩大养殖规模。

  起初,底播养殖得不到当地渔民认可,县干部被老百姓骂是“败家仔”,“这不是把钢蹦子白白往海里扔吗?”1991年,通过底播养殖的虾夷扇贝大获丰收,当时市场价格卖到25元/斤。此后,长海开始大面积养殖虾夷扇贝。1991年,全县虾夷扇贝养殖面积仅5万台筏;1995年已扩大到10万台筏。

  与此同时,长海还形成了海胆、海参、鲍鱼、海带等多品种养殖,并大胆进行海底混养。作为大连最重要的海产品基地,如今的长海养殖海域已形成了上层套藻、中层养贝、底层珍品增殖的立体式养殖格局,健康的生物链使海水得以保持纯净。今年起,长海更加严格地实施距岸2公里禁止浮筏和网箱养鱼的规定,引导渔民向深海发展大网箱。

  事实证明,深海底播的生态放养模式,既保护了海洋环境,又放大了企业效益,使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如今,长海又研究出虾夷扇贝串耳浮筏延绳养殖新技术。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春茂说,串耳浮筏延绳养殖与底播养殖相比,成本不到网箱的30%,还能减少网箱等耗氧物对海洋的破坏,更有利于环保。

  栽培型的“耕海牧鱼”

  “耕海万顷也养海万年”,是獐子岛人最先提出的发展理念,如今正在长海全县推广。

  刘锡财说,海洋渔业的发展潜力在于忠实地保护海洋。多年来,长海坚持在养殖规模上加以控制,避免在某一个区域因为养殖规模过大而造成海珍品大面积死亡。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及实施无公害生产等手段,在全县形成了浮筏养殖、底播增殖、网箱养殖和资源生态修复等多元化发展模式。

  今年8月,长海又推出《关于新增海域推广虾夷扇贝串耳养殖新技术的优惠政策》。对开发新海域从事虾夷扇贝串耳养殖新技术的企业,采取用海优先安排、三年免征海域使用金、三年内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100%奖励给企业等政策,鼓励养殖企业走出内湾开发新海域,促进海水增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长海又拨出550万元经费,邀请知名科研机构在两年内完成完成“长海海域养殖用量与增养殖潜力的调查”课题。

  很难想象,作为黄海深处的一个弹丸小岛,长海先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猎捕方式,进而以“耕海养海”的全新栽培型渔业模式,实现了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诠释了科学的发展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