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将至市民可订“天安门灯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9:29 竞报

  

十一将至市民可订“天安门灯笼”

  师傅们正在给灯笼贴外饰

  

十一将至市民可订“天安门灯笼”

  做好的灯笼骨架

  本报见习记者任艳报道 北京市红灯厂的8位老师傅们最近都忙得没有一点空闲。为了赶制国庆节的红灯笼,他们现在天天都在加班加点。从八月份开始,红灯厂就陆续接到了几十份定制大红灯笼的订单,100多个大小不等的灯笼全部要在9月20日之前赶制完毕。而在平时的日子里,红灯厂每个月做的灯笼不会超过5个,国庆和春节前才是他们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候。

  据红灯厂的师傅们介绍,这些灯笼不仅会挂在中南海、天安门广场,也会挂到市民们的家中———红灯厂现在可接受市民个人订制灯笼。他们制作的灯笼直径最小的有30厘米,价钱不到30元,一个直径不足一米的中型灯笼价钱为150元。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开始选购红灯厂的灯笼作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装饰。

  八月底开始赶制红灯笼

  

  穿过分钟寺一条不起眼的胡同,在一个普通的院落内,有着50年历史的红灯厂就“隐藏”在一排废弃的厂房内。推开长着瓜藤的大门,满眼炫目的红色才让人发现这隐于闹市的传统工艺。

  几十平方米的厂房内,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近百只灯笼,最大的有房子的墙壁那么高,最小的却不足半只胳膊长短。竹条、红布、金纸,几乎成为了全部的制作原料。做灯笼的师傅共有七八位,最年轻的也已经四十出头,每个人都有着几十年做灯笼的历史。

  “北京饭店、长安街、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灯笼基本上都是我们做的。”据红灯厂左主任介绍,这个国庆节前夕,他们已经接到了100多个灯笼的订单,从八月底就开始赶制了。

  灯笼全是传统手工制作

  

  厂子里年龄最大的任师傅今年已经55岁了,从1972年到现在,任师傅已经做了34年的大红灯笼。任师傅说,他们的灯笼全部是手工制作,连糨糊都是自己用面粉、明矾和开水熬制的。

  据任师傅介绍,做灯笼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组装,要把一根根竹条和灯盘组装成灯笼的骨架。为了保留最传统的做灯笼工艺,师傅们一直坚持着不用铁制的骨架,而选用在北方很难购买到的竹条做原料。灯笼的每一只骨架都像一把雨伞,可以收缩,为了保持骨架的这种韧性,竹条必须全部选自生长年份三年到四年半的竹子。第二步工艺是给灯笼穿衣服———包红布。红布的面料分为洋纺和棉质两种,但颜色都要选用鲜艳的正红,并且要有足够的厚度。红灯厂购买的红布全部来自于山西一家指定的国有纺织厂。做灯笼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贴云边,用金黄色的纸或布剪出云子和万字贴到灯笼的两端,象征吉祥、如意。最后灯笼挂上穗,就制作完成了。

  以前包揽天安门灯笼制作

  

  从五十年代建厂后一直到八十年代,红灯厂始终肩负着制作国庆节天安门城楼专用灯笼的任务。谈到那段历史,今年已经四十多岁的左主任仍然掩饰不住一脸的自豪:“在那个年代,只有国家领导才能上天安门城楼,但我们挂灯笼的时候也可以上去,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呢!”

  左主任说,那时候他每天骑车从广渠门的家到天安门,和其他六七位师傅要一起加班加点连做上四五天灯笼。而做灯笼用的布都是专人提供的,师傅们只负责组装。每做一批灯笼都可以用上两三年,这两三年中,每次国庆前,红灯厂的师傅们都要负责为旧灯笼换新红布,贴新的云子和万字。

  据做灯笼的老师傅讲:“做灯笼不仅要靠悟性,还要经常牺牲自己的一双手。”老师傅说,竹条上的竹丝不注意就会插到手上,如果不剥出来,手就会感染化脓。用洋纺布做灯笼,因为质地丝滑,必须用水把布浸湿,才能缝制,所以一到冬天,师傅们的手经常会被冻伤。

  曾做过全国最大的灯笼

  

  “我们曾经做过全国最大的灯笼!”据厂里的老师傅讲,在2001年春节前,天津劝业场食品街开张的时候,曾邀请他们做过一个硕大的灯笼,这只灯笼直径就有4.1米,有200来斤重,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灯笼。而制作这只灯笼的经历,成为了师傅们几十年里最自豪的经历。

  做这么大的灯笼,最初的难题就是选购做灯笼骨架用的竹条。经过测量计算,做这只灯笼所用的竹条长度必须在4.8米以上,而这就要求竹子的生长年龄在4年以上。为了找到这种竹条,红灯厂的师傅们专门开车去外地好几个卖竹制品的市场进行选购。由于厂子的空间有限,为了找个足够大的地方做这只大灯笼,老师傅们特意租借了一个单位食堂做制作场地。灯笼要有五六米高,为了把灯笼竖起来固定住,师傅们还特意焊制了一个带梯子的铁架子。

  做灯笼的过程也需要十几位师傅的全力配合。用竹条组装灯笼的骨架,十几位师傅就足足忙活了一整天。而骨架做好后把灯笼撑开,放倒,又成了难题。为了不损害到灯笼的骨架,由3位师傅固定住灯笼的底盘,7位师傅用绳子拴到灯笼的另一端,拉动绳子把硕大的灯笼一点一点放倒。灯笼放倒后,才可以在骨架上贴红布。做这一只灯笼,整整用了一周的时间。在食品街开业前,灯笼用拖车运到了天津,至今仍然悬挂在天津食品街最中心的玻璃屋顶上。

  灯笼厂前身是两百年老字号

  

  据厂里的老师傅介绍,红灯厂始建于1956年,但前身却是有着200年历史的京城老字号文盛斋。在1915年,文盛斋制作的灯笼曾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随着传统工艺的流失和落后,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也经历了由兴旺到惨淡经营的历程。据左主任介绍,在八十年代,红灯厂曾经每天都有百十只灯笼的订单,经常会出现库存缺货的现象。但上世纪90年代后,受到市场冲击,红灯厂每年只能在国庆和春节前接到两百个灯笼左右的订单,平时很少有人来订货。

  为了把这份传统工艺保存完整,红灯厂一直坚持使用最古老的流程制作灯笼,但他们同时要面临的还有巨大的竞争压力,而这些老师傅们最担心的就是这种传统工艺后继无人。据了解,红灯厂现在的师傅大部分都是厂子退休老师傅的子女,但这些人也全部都步入中年,厂子现在很难再招到新人。

  由于效益不佳,红灯厂每个师傅的月工资只有千元左右,厂子自从2000年迁址后,人员流失了一半。“不论以后怎么样,我们这一批人会一直坚持下去。”厂里的老师傅说,最大的希望就是做灯笼的技术能一直流传下去。

  摄影/本报记者 赵小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