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如何吸引社会捐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0:00 公益时报

  段永平、丁磊点燃高校捐赠焰火

  9月21日,在浙江大学的发展中,成为一个特别的日子,4000万美元注入浙大,在4000万美元的捐赠中, 有1000万美元是丁磊的捐款。浙大的师生沸腾了。

  “段学长的举动令人振奋。”浙大学生小王喜滋滋地说。

  旅美学友捐赠的理由

  9月21日晚,浙大旅美校友段永平、网易公司总裁丁磊与浙大学子相约紫金港,以问答的互动形式开始一场关于人 生、青春和创业的漫谈。

  白衬衫、休闲裤,一身“轻松打扮”的段永平无可置疑地成为焦点人物。段永平的态度平和得令人吃惊,捐钱,没在 乎多少,不是捐钱更多就更了不起;设立基金,没在乎效果,只享受捐赠过程。

  21日,段永平“高调”露面,并没有过多谈关于跟巴菲特进餐的事情,而且给自己的“高调”出现以另外一个理由 ,国内做慈善总是匿名,是因为有压力。“我作为一个旅居国外的华人,愿意顶住这些压力,做一次‘出头鸟’。”

  一向低调的丁磊也是在段永平的鼓励下才登台露脸的。

  “钱必须去花,慈善对于我来讲并不擅长,所以让我很痛苦,这就成了一份工作。”他1998年时曾向内地捐了1 00万元给一个项目,结果却没有任何回音,钱花到哪儿去了也不知道。

  “我做慈善事最怕钱花不到我想要捐助的地方。浙大是我的母校,我熟悉。钱捐给浙大,我放心。”校友的身份让段 永平如鱼得水。

  相当专业的慈善经验

  段永平本次的捐款分为几部分,其中包括为学校图书馆捐款450万美元、设立段永平奖学金、浚生助学基金、20 00万美元(其中丁磊捐款1000万美元)的等额捐赠基金和1400万美元的助学贷款基金等。其中,2000万美元的 等额捐赠基金用于其他捐赠的配套,1400万美元的助学贷款基金要求得到资助的浙大学子在毕业10年后必须归还本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其实是“等额配比基金”这个新鲜的词被段永平引入,意味着浙大在10年内要吸引2000万 美元的捐款。

  按照段永平的说法,是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项目,才根据自己在美国的经验,照搬了进来。

  其实等额配比也并不新鲜,香港政府就已经开展了两轮,若大学获得巨额捐款,将可获港府提供配对补助金。

  而段永平在国内没有配比政策的情况下,设立这样一个“引窝蛋”,用意自然是希望招徕更多的人伸出手来资助教育 事业。

  段永平照搬的另外一个经验,助学贷款方式,已经被慈善机构广泛应用。不经意间,“段菲特”其实不仅成就中国股 神,也练就了一身专业慈善功夫。

  尽管他自己表示,“对于捐助环境,我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变,我想这需要很多年,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的表现 。”但他自己的举动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

  身为“金凤凰”的段永平在浙大栽得梧桐树,静静地等待其他“金凤凰”的降临。

  能否像李嘉诚一样挺身一出,即可追随者众,也许只需要期待。

  中国高校捐赠来源海外居多

  9月25日,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时,接受了来自港澳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捐赠。目前,中国高校通常采取设立教 育基金会的形式,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资金筹集工作,高校基金会也由 原来的两三家发展到目前的十几家。那么高校基金会接受的捐赠从何而来呢?

  各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个人捐赠不是高校接受捐赠的主体。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捐赠收入总 计1.2832余亿元,其中来自境内的捐款为104,315,242.24元,境内自然人的捐赠为5,730,112 .77元。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度捐赠收入为1.2936余亿元,其中来自境内的捐赠为54,728,674 .89,境内自然人的捐赠为1,760,698.50元。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 捐赠收入总计2000万元,2000万元全部为境内非自然人捐款,即没有个人向该基金会捐款。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于2004年12月成立,截至2005年11月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总计4659万元 。其中,社会捐赠1333万元,占29%;企业捐赠3049万元,占65%;校友捐赠276万元,占6%。著名民营企 业家赵汉青捐资创建汉青国际教育创新基金,计划10年内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2005年11月 首批捐赠1000万元。

  从这三家基金会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境内自然人的捐赠在高校全部捐赠中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北京大学教育基金 会2005年接受的捐赠中,境内自然人捐赠占4.5%,而清华教育基金会接受的境内自然人捐赠占捐赠总数的1.3%。 2005年刚刚成立的北航教育基金会境内自然人捐赠为0。

  一位高校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校友捐赠在该校接受的全部捐赠中所在比例并不多,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 华裔人士的捐赠是该校的主要捐赠方。此外,在华的跨国企业也是该教育基金会的主要捐赠者。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汤老师也表示,“基金会大部分捐赠都来自香港同胞,海外的华侨、华裔人士,境内的个人捐 赠不多。”

  “国内的民营企业、企业家很少向我们捐赠,可能与这些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关吧。”一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 ,他们期待更多的民营企业支持中国高校的发展。

  虽然基金会年检信息中,清华教育基金会2005年以捐赠收入1.29余亿元领先于其他教育基金会,但有业内人 士认为,“一些南方的高校捐赠收入可能会更多些,只不过没有对外公布。”

  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

  在西安交通大学学者罗公利看来,高校的组织目标是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是要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同时高 校提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公共服务,且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它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包括增加就业与收入,促成对现有政治体制正确性的认可,确保社 会的安宁与稳定,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机构中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强环境意识等。为此,罗公利断言,捐赠高 等学校就是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就是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就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就吸纳社会公益资源来说,高校本身具有特殊功能,它本身就是一个“聚宝盆”。罗公利在研究中发现,高校本身具 有生产社会资本的特殊功能,其最典型的莫过于近年来突出涌现且十分活跃的校友会、同学会、校企联合的董事会(其中更多 的也是校友关系)等。段永平能够回馈母校,正是高校这样一种特殊功能牵针引线的结果。

  但是能够积极利用这种功能的高校并不多,大多高校只是被动地等待高校的这种特殊功能自动产生作用。像杨振宁为 保证旗下的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高效运行,开始赴港筹款的举动一样主动出击的高校并不多,杨振宁已经筹得1000万美 元,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而苦等国家科研经费的学校依然苦等。

  郑州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明锁深谙此中滋味。对于经费稀缺的现状,郑州大学曾经表达了希望社会捐赠的意 思,渴望获得社会支持,虽然所获不多,这所年轻的大学还是争取到了同是校友的一位海外企业家10万美元的捐赠。

  “企业家捐赠高校的行为正在兴起。”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秘书长贺春兰的笑声里带着喜悦。但是高校不是两眼 喷火的受赠者,只要和捐赠擦了边,就热闹起来。高校与校友或者企业是两相愉悦的联结。

  “其实两者结合,最重要的是理念的相互渗透。”贺春兰解释,并不是施舍或者乞赠的关系。参加北京吉利大学开学 典礼的她在会上看到数百名企业家参与了学校的活动,她感到很欣慰,没有围墙的大学也许还值得期待,但企业与教育的理念 能够交融,客观上已经促使封闭的大学敞开大门接受来自社会的风雨声。这显然对人才成长有利,贺春兰说。

  “现在的高校往往社会联系不够,许多老师和研究者都是从刚毕业的学生中产生的,没有离开校园就凌虚蹈空地教育 新生,很难满足社会需要。而企业家跟教育结缘,可以很自然地提升企业家的社会情怀,让高尚感持久不息地营养富豪们的生 活。”

  罗公利表示,高等教育一方面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生产社会资本,另一方面使接受高等教育而获得社会资本的人们 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发展。因此,积极倡导高校社会捐赠,以期引起蝴蝶效应,不断涌现的捐赠者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形成良性互动,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美国高校受赠额列世界之首

  9月19日,世界著名学府美国哈佛大学对外宣布,截至到2006年6月30日,哈佛大学的捐赠收益率为16、 7%,受捐赠总额达到292亿美元。

  在哈佛大学2006年财政年,捐款的1/3用于的运作预算,资金数额超过9.3亿美元。捐赠款主要用来支配大 学工作人员的具体活动,包括资金援助、教学经费、教师工资、设备维护费等。例如,学校收到的捐赠款用来资助哈佛的学生 助学计划,使获得大学录取的贫困学生,不用担心上学所需的费用。从2001财政年到2006年财政年,学生的奖学金和 助学金增加了70%,从1.56亿美元上升到2.69亿美元。同期,哈佛用于开发项目的资金增长了50%以上,在这段 期间从6.15亿美元增加到9.33亿美元。

  据悉,哈佛大学的运作开销主要依赖社会各界和校友的捐款,其中有1.1万多个私人基金会对哈佛有着不同程度的 固定资助。

  在美国,接受捐赠是名校保持教育领域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著名的私立名校哥伦比亚大学也于今日宣布,获得一名 老校友近5000万美元的个人捐款。

  早在2002年,美国大学拥有捐赠数额就远比其他发达国家高出很多,拿英国来比,英国排名前500的大学拥有 的捐赠总额比美国前150的大学拥有的数额还要少。在拥有捐赠数额最高剑桥大学与美国的大学相比,只能排在第22位。

  美国大学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捐赠数额,与其国民的公益意识是分不开的。如今年排在大学富豪榜第二、拥有152 亿美元捐赠额的耶鲁大学,从建校至今,也拥有非常传奇的捐赠历史。在1732年,耶鲁大学的第一个奖学金计划是由当时 的美国柏克莱主教捐出96亩农田设立的,用于支持耶鲁大学生在毕业后继续在校进修所需的费用。于1756年设立的第一 个专业奖,是由后来成为美国独立后新泽西州第一位州长Livingston的父亲捐赠的,以感谢耶鲁大学教育他的儿子 成为一独立战争的优秀领导者。

  后来,在1992年至1997年,耶鲁大学发动整个社会,展开了名为“五年资金运动”的募捐活动,在美国名噪 一时。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大力支持,最后总共筹集到17.1亿美元其中来自个人的捐赠达1.2亿美元,占到捐赠总额的 75%。

  在2005年,耶鲁大学收到的来自学生、社会朋友的捐款达到151亿美元。耶鲁大学的非凡成就反映了美国捐赠 者的慷慨的人生态度。

  还有,排名前五的普林斯顿大学,在2004年受捐金额超过96亿美元。

  美国大学接受捐赠的形式也非常广泛,如有接收来自国内外

股票、债券、私人的股权、
房地产
等。本报记者(宋宗合 宋扬白晓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