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征程军魂——名将云集的干部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6:38 新浪读书

  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只是在贵阳城下虚晃一枪,很快由贵阳直转南下,进入云南。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如梦初醒,大呼 上当。当他好不容易将各路部队掉转方向向云南追来时,已经落后中央红军数日了。

  4月下旬,中央红军进入云南,一路上势如破竹,相继攻占了贞丰、兴仁、马龙、寻甸、嵩明,前锋直指昆明。

  这时,云南昆明的守敌也十分空虚,因增援贵阳,滇军都调往了贵州,在昆明仅有一些民团组织,国民党云南省主席 、“剿共”第二路军总司令龙云非常恐慌。他一面急调滇军孙渡部火速赶回云南增援,一面急调昆明附近的民团进入昆明加强 防守。

  龙云调各地民团进入昆明防守,使滇北和金沙江沿岸各地防守力量大为削弱,从而为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北上川西 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中央红军如愿以偿,实现了调动敌人的计划。

  4月2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由于两月来的机动, 我野战军已取得西上的有利条件。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因此 ,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的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维埃根据地。为了北渡金沙江,军委的 部署是:红一军团为左纵队,经禄劝、武定、元谋直取龙街;红三军团为右纵队,经思力坝、马鹿塘等地,夺取洪门渡;军委 纵队和红五军团为中央纵队,经山仓街、海龙塘、石板河抢夺皎平渡。

  毛泽东把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交给了红军干部团。

  红军干部团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成立的。干部团直属军委纵队,由原红军大学(又名赫西斯大学, 以纪念在广州起义时牺牲的苏联赫西斯烈士而命名)、彭杨步校(又称第一步兵学校,为纪念彭湃、杨殷两烈士而命名)、公 略学校(又称第二步兵学校,为纪念黄公略烈士而命名)和特科学校合并而成。为了领导这支队伍,中革军委在周恩来、叶剑 英的推荐下,任命红军大学的军事教官、原黄埔军校的毕业生陈赓为团长,政委为宋任穷,参谋长先是钟伟剑,后改为毕士悌 ,政治处主任是莫文骅。

  红军大学是中央苏区培养红军干部的摇篮。这个学校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的编写一切都是仿照苏联红军学校的模式。最 初红军大学的校长是张宗逊,后来,由何长工担任。

  红军大学全校分为4个科,即:高级指挥科、上级政治科、上级指挥科和上级参谋科。高级指挥科主要是训练师长、 政委和军区司令员等,其他三科是训练营团以下的领导干部,学员约三四百人,这些学员主要是从各部队调来的军政领导干部 。每届学员毕业后,一般都是分到前方去指挥作战,红军队伍中的许多将领都进过红军大学。

  红军大学的教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兼职教员,主要是一些中央和总政治部的领导干部,他们经常在工作之余给红军大 学的学员们上课。另一类则是专职教员,这些教员有政治教员、军

  事教员,也有文化教员,当时的专职教员主要有陈赓、宋时轮、萧劲光、周士第、苏进、冯达飞等,这些教员基本上 都受过专门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这些人几乎都是被“左”倾路线排斥而“流放”到红军大学当教员的。

  指挥科科长周士第,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他曾担任过叶挺独立团的参谋长、铁甲车 队的队长,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是一位北伐名将。在南昌起义中,他担任了师长。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同党组织脱离了关 系。福建事变时,周士第作为第十九路军补充团的一个团长参加了蔡廷锴、蒋光鼐的反蒋斗争。福建事变失败后,他独自一个 人穿过敌军的封锁线,来到苏区投奔红军,并将随身携带的1000元交给了党组织。

  但对这样一个有光荣革命经历和对革命一片赤心的革命志士,“左”倾路线领导人并不相信他,不仅不让他担任红军 队伍的领导,而且还不恢复他的党籍,只是将他安排在红军大学担任军事教员。

  地方工作科科长冯达飞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曾参加过百色起义,后随红七军一道来到苏区,同样也受到了“左”倾路 线的排挤。为人忠厚的政治科科长余泽鸿也是受“左”倾路线迫害的人,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陈赓和萧劲光。曾救过蒋介石 性命的陈赓

  干部团团长陈赓,是湖南湘乡人,在北伐战争时就参加了革命,1925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 和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在1925年10月的第二次东征中,陈赓不仅作

  战勇敢无畏,而且还从火线上救下了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

  本来陈赓是东征军第一纵队第四团第一连连长,在夺取惠州的战斗中,陈赓奋勇在前,在四团团长牺牲的情况下,亲 挟竹梯率敢死队冲上惠州城头,一举击溃守敌,夺取了惠州。惠州一战,大振了东征军的威风,东征军总司令蒋介石对英勇作 战的陈赓十分喜欢,遂调陈赓率所部到东征军总指挥部担任警卫。

  东征军攻下惠州城后,蒋介石又亲率右路第一纵队第三师向海丰城发动进攻,试图一举捣毁陈炯明的老巢。当第三师 进至海丰华阳时,被敌林虎部(陈炯明的部将)包围。在敌军的全面攻击下,第三师迅速向后败退,蒋介石总指挥部的人员也 被冲散。

  情况十分危急,蒋介石对陈赓说:“你代理第三师师长,立即收容溃散士兵,重新组织抵抗。”

  由于第三师是由原粤系军阀的部队改编而成,很少训练,尤其是在全师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已经无法再去组织部队进 行有效抵抗了。蒋介石想到自己可能被林虎所获,十分害怕,他对陈赓说:“我唯有自杀以成仁,否则无颜再见父老百姓!”

  陈赓本来对这个向来有些装腔作势的校长有些讨厌,但是,出于革命的需要和国共合作、共同对敌的大局,陈赓规劝 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这仅是一个新编过来的师,校长何出此言……校长是总指挥,应该考虑到战争的全局。这里太危 险,请校长赶快离开。”

  这时,林虎的部队已经攻了过来,陈赓一面指挥战士们进行抵抗,一面背起茫然不知所措的蒋介石向安全地带撤离。 他一口气跑了几公里地,渡过了一条河,才将蒋介石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时,指挥部里的一些军官也都逃到这里,围在蒋

  介石身边。

  蒋介石见众人都逃来了,他说道:“我要同何应钦联系,谁愿意去送信,要他率军增援?”

  各位刚刚从绝境逃出来的军官听说又要返回,突破敌军的火线前去第二纵队送信,一个个面面相觑。陈赓见状,自告 奋勇地说:“我去吧!”

  于是陈赓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连夜突破敌军的封锁赶奔50公里以外的何应钦部。何应钦接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后,立 即率所部赶到海丰,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将蒋介石从危险中解救出来。

  陈赓在东征中奋勇救校长,在黄埔军官中成为一段佳话,可是这段经历后来却给陈赓带来了无边的烦恼。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国共两党决裂,陈赓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后到上海中共中央负责特科工作。因特科主要负责人 顾顺章的叛变,作为中共特科领导之一的陈赓,也无法在

国民党统治区呆下去了,他便奉命来到了鄂豫皖苏区。

  陈赓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早期中央苏区也有一个红四军,但不是同厂支队伍)第十三师三 十八团团长。不久,鄂豫皖的红四军与湖北徐海东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陈赓升任为红四 军第十二师师长。在鄂豫皖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陈赓成了“未尝一失”的战将。

  在红四方面军成立之时,国民党军调集了15个师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 围剿,红四方面军决定以红四军的第十师第三十团和第十二师在大别山以南的黄安发起战斗。黄安是国民党伸入鄂豫皖苏区的 一个重要据点,这一带的敌军刚刚从外地进入,人生地疏,粮弹供应不便,利于红军消灭。

  陈赓进入苏区不久,就担了主攻黄安的重任,他感到十分兴奋。11月10日夜,他以十二师的两个团分别向黄安的 前哨据点下徐家和东王家发起了攻击。这两个据点的守敌支撑不住,连连向黄安城内的守敌求援。黄安敌军见状,连忙出动主 力部队前来增援。

  陈赓早已在此给援敌设下圈套,当黄安援敌进入黄安与下徐家间的王家湾时,遭到了早已埋伏好的红十二师第三十四 团和红十师第三十团的伏击。

  第三十四团的团长是著名战将许世友。许世友长得威猛雄壮,早年曾在少林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武艺出众,勇猛过 人。参加革命后,他不仅没有懈怠武功,而且还经常亲自向其部属传授武艺,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全团将士几乎人人都会 打拳劈刀,形成作战勇猛无畏的传统。

  在许世友的率领下,红三十四团的战士们不顾敌军机枪火舌四处舔噬,挥舞着锃亮的大刀,冲入敌阵。霎时,只见红 军战士大刀上下翻飞,蒋军血肉横飞。国民党军哪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哭爹喊娘,像无头苍蝇,四处乱跑。红军战士越战越 勇,直杀到黄昏,敌军死伤过半,逃回黄安城内。

  红十二师占领下徐家和东王家之后,对黄安城进行了包围。

  黄安守敌赵冠英为了改变被困的局面,率二百零六和二百零七旅向南突围。为了达到消灭守敌的目的,陈赓将计就计 ,决定将所部红三十四、三十六团各两个营向后撤至五里墩、陡埠河一带设置口袋。

  赵冠英率两个旅的3个团兵力向南窜出城后,发现公路两旁竟无红军据守,心中一阵狂喜,以为是红军还未来得及在 城南建立阵地,于是毫不犹豫地驱动军队向南逃窜。

  敌军按时进入红军预先设置的口袋,陈赓抓住战机,指挥红三十四团、三十六团的两个营将敌紧紧包围住,同时令红 三十五团由西面向敌军侧后压过去。敌军四面被围,左冲右突,始终冲不出红军的包围圈。经两个小时激战,赵冠英所部大部 被歼,约有1000余名敌人作了俘虏。赵冠英率残部逃入城内。陈赓得势不饶人,乘势向黄安城发动攻击。时值大雪纷飞的 隆冬季节,守敌在城内粮弹俱绝,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12月2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赶到黄安城下,对敌发动了总攻。总攻以陈赓所部第三十五团为主攻。在方面军追击 炮的掩护下,陈赓指挥红三十五团顺利突破了敌军的城防,从西北角攻入城内。各路红军随后跟进,全歼守敌,敌将赵冠英被 俘。

  黄安一役是红四方面军成立后的第一仗,这一仗共歼蒋军15000余人,不仅巩固了鄂豫皖根据地,而且迫使“围 剿”鄂豫皖的国民党军转为守势,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黄安、麻城、黄陂、孝感等地连成一片。这一战,是陈赓从情报战 线秘密的智力较量到公开的武装斗争的转折点,红军中又升起了一颗耀眼的将星。

  黄安战役后,红四方面军稍作休整,又发起了商(城)潢(川)战役,试图一举消灭进犯鄂豫皖苏区的汤恩伯之第二 师,夺取蒋军伸入苏区的另一个据点——商城。

  1932年1月19日,红四方面军以第十、十一、十二师由黄安向北,红二十五军之七十三师由皖西向西,两支红 军向进至鄂豫皖苏区的汤恩伯第二师压迫过去。

  在我两路红军的压迫下,汤恩伯连忙向后收缩主力,使商城据点突出出来。红四方面军切断商潢公路,阻隔了商城守 敌与汤恩伯部的联系,然后以红二十五军对商城之敌发起攻击,以红四军的主力在商潢公路上准备打击前来增援的敌军。

  果然,商城之敌被围后,即向河南和南京方面求援,南京国民党政府命令河南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率第七十六师会同汤 恩伯部对商城进行增援,企图阻止红四方面军对商城的攻击。

  为了打击敌援军,红四军决定以陈赓所部的第十二师在商潢公路的正面阻挡敌军的进攻,而以红十、十一、七十三师 从两侧对敌援军进行包抄。

  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陈赓师,任务非常艰巨。前来增援的敌军不仅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数量也占绝对优势,多达19 个团,而陈赓只有3个团,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但是,陈赓这位从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将军并不感到丝毫胆怯。古之兵法曰: “夫大将者勇为先。”陈赓就具备了这种大将之勇。经过仔细分析研究,他率队在商潢公路上的豆腐店一地建立了阻击阵地。

  豆腐店是一个仅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商潢公路由北自南从村旁穿过,村庄的周围都是些洼地,东西两面依临河流, 南面一段树林,是一个理想的阻击阵地。陈赓决定以三十四团埋伏在公路左侧,以三十六团埋伏在公路右侧,以三十五团为预 备队。

  2月1日,前来增援之敌以6个团的兵力向豆腐店扑来。敌军猛烈的炮火摧毁了红军简易的工事,敌军蜂拥着冲了上 来。陈赓指挥着红三十四、三十六团的红军战士奋勇抗击,以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敌军前进的道路。但是,敌军凭着数量的优 势,连续不断地发起进攻,有的已经到了红三十四团和三十六团的阵地,红军战士见状纷纷从阵地上跃起,向敌军发起反冲击 。霎时,在豆腐店村庄周围,杀声震天,红军战士们的神勇使敌军为之胆寒,只见许世友与红军战士们的大刀上下翻飞,池塘 旁、树林里、山坡上,到处都在厮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军的第一次冲锋被粉碎了。

  下午1时,蒋军又增至10个团,轮番地向陈赓师阵地发起冲锋。这时,担任右翼攻击的七十三师已经到达了阵地, 而负责左翼包抄的红十、十一师却一时未能赶到,红七十三师不能贸然发起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红十二师仍然是死死抵抗着 三倍于己的敌军的进攻。仗越打越难,阵地已经有数处被突破。陈赓对全师下达丁一条命令:“人在阵地在,决不让敌人突破 防线。”

  坚持就是胜利,红十二师付出很大伤亡后,成功地阻击了敌援军的进攻。临近下午5时,各路红军都赶到了预定地点 ,并对敌军后路发起了冲击,一时汤恩伯、曾万钟、张钫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成了笼中之鸟。

  后路被抄,迫使进攻红十二师的蒋军纷纷后退,这时,红十二师又对后撤之敌发起了反冲锋,红十二师与侧翼的红十 、十一、七十三师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数万蒋军丢盔卸甲,四处逃散,当即歼敌4000余,敌残部在夜幕的掩护下突 围逃回潢川。

  在徐向前和陈赓的率领下,红四军紧迫不舍,直抵潢川城郊。

  敌援军被阻,在商城的守敌第五十八师未等红四方面军主力回师,仓皇弃城而逃,商城不战而下。此役不仅解放了商 城,而且解放了商潢公路一带,鄂豫皖苏区进一步扩大了。

  若干年后,当年的老红军谈及商潢战斗时,无不称赞陈赓指挥的豆腐店一战是整个商潢之战中最精彩的战斗。这一战 ,使蒋介石刚投入到鄂豫皖的嫡系主力部队遭到重创,蒋介石难堪之余,竟将汤恩伯撤了职。

  商潢战斗之后,陈赓率部又对潢川外围之双柳树之敌二百二十八旅发动了攻击。双柳树是潢川之敌进攻鄂豫皖苏区的 前

  哨据点,工事十分坚固,敌二百二十八旅旅长范龙章率两个团在此据守。

  陈赓接到红四方面军决定攻下双柳树的任务后,立即决定以一个多团对双柳树之东、南、西三面发起进攻,另以一个 多团隐蔽在双柳树以北的山区设立伏击阵地。

  对陈赓的这一战斗部署,许世友在若干年后,还是备加赞赏:“这一部署表现了陈赓同志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当时 ,我们三个团对付敌两个团,在兵力对比上并不占绝对的优势,况且敌据守于工事之内,强攻硬打不易奏效。采取‘三面包围 ,网开一面’的战法,诱敌撤离既设阵地,这就为我军歼敌于运动之中打下基础。”

  果然红军围攻双柳树战斗一打响,守敌立即向北逃窜,敌军很快就钻进了红军预设的伏击圈,在红军攻击部队和伏击 部队的两面夹攻之下,敌二百二十九旅大部被歼,敌旅长范龙章被俘。

  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陈赓率部纵横厮杀,为红四方面军打破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立下了汗 马功劳。

  就在陈赓率红十二师在鄂豫皖苏区屡立战功之时,张国焘逐渐控制了红四方面军,他抛弃了红军一直坚持的游击战、 运动战战法,实施了所谓的“进攻战略”。红四方面军与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结果处于劣势的红 四方面军损失很大,鄂豫皖苏区越来越小,陈赓就在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被迫离开鄂豫皖苏区,前往上海治 伤。

  在上海疗伤期间,陈赓不幸被叛徒认出被捕。蒋介石对这个曾救过他性命的学生爱惜不已,他千方百计地劝说陈赓投 降,

  并以军长之职来笼络他,但陈赓不为所动。最后,在党的多方营救和宋庆龄的帮助下,陈赓得以释放。

  陈赓历尽艰辛从国民党统治区来到中央苏区,本指望能重上战场,杀敌救国,没想到却遭到了“左”倾路线的敌视。 他被视为历史不清楚的人,如果没有周恩来、叶剑英等曾与他共同战斗过的领导对他的信任和保护,他很可能要被抓起来或者 被杀头。

  在军委纵队干部团遭受打击的干部中,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就是当时名噪一时的“黎川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后 任新中国海军司令的萧劲光。被判五年徒刑的萧劲光

  萧劲光与陈赓的出身不同,他与国民党没有丝毫瓜葛。他出生于湖南,早年曾参加毛泽东同志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 后来,同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一道前去苏联学习军事。在大革命失败后,他又回到苏联进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在中国 工农红军的将领中,萧劲光是为数不多的两次前往苏联学习军事的将领之一。

  1930年,萧劲光从苏联回国后,担任了闽粤赣军区的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此外还兼任闽西彭杨军事学校的校长 。萧劲光以其从苏联所学的军事知识,投身于红军建设的实践当中。

  两年后,萧劲光担任了由宁都起义改编的红五军团政委。在职期间,他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工作能力,将这支原 国民党的军队改造成红军队伍中的一支劲旅。曾与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一道率领红五军团参加了赣州、水口等战斗,出色 地

  完成了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1933年,萧劲光担任了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七军团的政治委员,就在萧劲光担任闽赣军区司令员期间,蒋介石对 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占领中央苏区,以其主力部队从北向南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萧劲光所 在的闽赣军区首府黎川是红色中国首都瑞金东北面的重镇,也是阻挡国民党军进攻的首要阵地。但是“左”倾中央在反敌“围 剿”前犯了兵家大忌,将闽赣军区部队调到福建,参加彭德怀的东方军,进行流动作战,徒然疲劳了部队,而在闽赣军区只剩 下了一个70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

  当敌人大军来袭时,针对优势敌军的进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萧劲光曾在一开始就建议放弃黎川,诱敌深入, 在苏区的中心建宁、泰宁一带消灭敌军。当时,毛泽东也支持萧劲光的意见,但是,“左”倾领导者以苏区的土地一寸也不能 丢失为理由,坚决要求坚守黎川,萧劲光只好率部进行黎川保卫战。

  1933年9月25日,国民党周浑元部的3个师向黎川发动进攻,很快敌军就占领了黎川外围的阵地,同时敌军还 派出别动队进入黎川以南地区,企图切断黎川红军队伍的退路,

  萧劲光意识到,如果在黎川继续守下去,只有成为敌人的俘虏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萧劲光率仅有70人的教导队 退出了黎川。

  黎川失守后,敌军继续向南推进,进犯黎川以南的浒湾。

  这时,“左”倾领导人为了阻止敌军向苏区推进,将红三军团从闽西的东方军中调了过来。为此,“左”倾领导人要 萧劲光率教导队和红七军团的第二十、二十一师配合彭德怀的第三军

  团,夺回黎川,阻止敌军向苏区的中央推进,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方针。

  11月11日,敌军一个师的兵力向浒湾进犯。萧劲光在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后,部署粟裕率红二十师在浒湾以南5 公里的地方建立阵地,萧劲光则亲率二十一师在八角亭建立阻击阵地。萧劲光率红七军团的一部在浒湾以南阻敌一天一夜,第 二天,红三军团赶到。

  这时敌军已经在浒湾建立了工事,当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的部分部队对敌发起攻击时,敌军依托工事,进行顽抗。红 三军团对敌发起了数十次的冲锋,均被敌军的火力阻止,红三军团付出了700余人的代价。

  第三天敌军增援部队赶到,敌军在十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反过来向红七军团的阵地发起了攻击。由于红七军团的部队 是摆在长达5公里的阵地上,缺少纵深,很快就被敌军冲破,红七军团伤亡300多人。

  敌军猛烈的攻势,迫使武器落后的红军连连向后撤退,浒湾以南的红军阵地,最终被敌人突破。

  浒湾战斗失利,博古为追究责任,将闽赣军区的司令员萧劲光抓了起来。本来,李德和博古是想借浒湾战斗失利的机 会来加罪于彭德怀,因慑于彭德怀在红军队伍中的威望,他们不敢动他。于是,“左”倾领导人就把战斗失利的罪名加到了萧 劲光的头上,不仅撤了萧劲光的一切职务,而且还将萧劲光抓了起来,准备公审,然后进行枪决。

  黎川失守和浒湾失利应当说是当时“左”的军事路线造成的恶果,而“左”倾领导人却将罪名加到了萧劲光同志的头 上。时任苏维埃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对处理萧劲光的问题提出反对意见,王稼祥也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萧劲光因此幸免一死。

  1934年1月6日,中央苏区的最高法庭组织了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对萧劲光进行了公审。参加公审的有红军各 部队、中央一级及各后方机关的代表,法庭控告萧劲光擅自放弃黎川。最后,法庭判决开除萧劲光的党籍和军籍,并判处五年 徒刑,无权上诉。

  由于判决萧劲光的罪名是黎川失守,所以,人们称这件事为黎川事件。公审判决后,萧劲光即被关押起来。在这期间 ,支持萧劲光的毛泽东曾让贺子珍前去看望他,并告诉萧劲光说:黎川失守是“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你率军退出是正确 的。毛泽东认为,如果萧劲光不退出黎川,只能是作无谓的牺牲。毛泽东认为红军应当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来衡量战争的胜负 ,应以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目标。在毛泽东的竭力保举下,1个月后,萧劲光被派往红军大学担任战术教员。但是,对萧劲 光的处分一直没有解除,长征到遵义后,萧劲光的冤案才得以昭雪。金沙ii畔的先锋

  干部团自一组成就被编入了军委纵队之第四梯队,在纵队司令员的统一领导下,从于都的九堡镇出发,开始了长征。

  干部团的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保卫领导同志的安全,并负责储备、培训和为部队输送干部,必 要时也参加一些战斗。可以说,干部团既是一支战斗部队也是一所培养红军干部的学校。

  由于干部团主要是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所以行军时一般都是走在纵队的最后面,而上千队又常常是走在全团的末尾 。

  1935年元旦,红军到达了乌江南岸的猴场,一军团的先头

  部队已经强占了乌江渡口,为了保证军委领导和后续部队的通过,军委命令干部团的工兵连迅速到乌江渡口架设浮桥 。

  乌江是条水深浪急的大河,在这样的河上架桥谈何容易,这是一项既危险又需要有较高技术的艰巨任务,上干队的何 涤宙被派去进行技术指导。何涤宙在国民党军队中曾任过工兵团团长,在红军大学中又是工兵教员,是红军中的工兵专家。萧 劲光则带领上千队的其他学员,同干部团一、二、三营的同志一道连夜到各地去收集物资。

  由于乌江水深流急,河底石头大而光滑,桥桩难以固定。万般无奈,何涤宙想出了一个妙计,用竹篓装上石块,两个 竹篓上下扣住,中间用硬木架成十字,捆绑结实后沉入河底,以此代锚,固定住浮桥。在何涤宙的指挥下,工兵连经过一个昼 夜的奋战,终于把一座浮桥架了起来,为主力红军通过乌江天险立了一大功。

  1月3日下午,中央纵队和第五军团顺利地渡过了浮桥。毛泽东走在浮桥上,不住声地赞叹道:“真了不起,我们工 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这样的桥。”

  中央红军通过乌江后,一举解放了遵义。为了保卫遵义,为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赢得时间,干部团随罗炳辉的第 九军团在娄山关顶住了敌贵州教导师的进攻,成功地阻止了敌军对遵义城的进犯。

  当天晚上,周恩来即在遵义城里接见了萧劲光,对他说:“你这次主动坚守娄山关,为遵义会议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 ,是有功的。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处分都不算数,恢复党籍、军籍,中央准备给你安排工作。”

  在遵义,随着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干部团中周士第、宋时轮、苏进、萧劲光等犯了“错误”的同志,都得 到了平反。同时,中央决定将一部分红军队伍中的老同志和一些文艺工作者交给干部团来保护,中央将董必武、徐特立两位老 同志送到了干部团,与两位老同志一起来到干部团的还有成仿吾、李一氓、冯雪峰等。毛泽东还亲自对陈赓和宋任穷交待说: “董老、徐老你们一定要保护好,出了问题唯你们是问。”

  1935年1月19日,红军主动从遵义撤离出来,挥师北上。28日,红军集中了三军团的3个师和五军团的两个 师对遵义北面的土城发起了攻击。

  在激烈的战斗中,守敌一度突破了五军团的阵地,敌“追剿”军也从后面赶了上来,主力红军陷入腹背受敌、两面夹 击的危险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决定撤出战斗,他把掩护主力红军的任务交给了干部团。接到命令,陈赓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打 法,借用干部团指战员作战勇猛的作风,对冲上来的敌军发动反冲锋。

  干部团的迅猛反击,出乎敌人的意料,张惶失措的敌军纷纷后退。利用这一间隙,干部团接守了三军团的阵地。

  经过一天的激战,陈赓指挥干部团成功地阻击了敌军的进攻,确保了主力红军退出战场,顺利与敌脱离接触,渡过赤 水,摆脱了敌军的追击。

  毛泽东对作战十分英勇的陈赓备加赞赏,他高兴地称赞道:“陈赓行,可以当军长。”土城战役虽然失利,但干部团 的诸将却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这也正是毛泽东把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交给干部团的理由所在。

  金沙江蜿蜒穿行于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之中,江面宽阔,水流湍急。中央红军乘虚进入云南,将蒋介石近70个团的 围剿军丢在了贵州。但是,红军必须抓紧时间抢渡金沙江,否则,国

  民党在贵州的追剿军会立即掉头追来。如果中央红军不能渡过金沙江,就有被敌压在深谷遭歼灭的危险。

  为了能抢夺金沙江渡口,毛泽东亲自召见了陈赓和宋任穷,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先后把敌人的主力吸引到了贵阳 和昆明,把敌人甩得远远的。这几天雨下得不好啊!河水上涨,怕要影响我们渡江哩!”为此,毛泽东要求干部团火速赶往皎 平渡,争取早日抢占渡口,为主力红军渡过金沙江打通通道。为了确保干部团抢占皎平渡成功,中革军委特命刘伯承为先遣司 令率领干部团行动。

  就在这时,一、三军团到达金沙江旁,发现龙街渡、洪门渡江流太急,江面太宽,且敌机经常袭扰,又找不到可渡过 金沙江的器材和渡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中革军委立即决定一、三军团转到皎平渡口,准备也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这样,干部团的担子就更加重了,为了确保主力部队能顺利渡过金沙江,陈赓和干部团的指战员们在刘伯承总参谋 长的率领下,以每日急行军80公里的速度向皎平渡飞奔。

  夜色降临时,金沙江已映入干部团的眼帘:湍急的江水,滚滚的波涛。刘伯承、陈赓、宋任穷、莫文骅等领导人得知 渡口并无重兵把守,马上利用从敌民团手里缴获的一只渡船组织渡江。莫文骅率先头排30多人率先过江,漆黑的夜晚,伸手 不见五指,小船在江上像筛糠似的摇摇晃晃,浪涛溅湿了红军战士的衣服。大约凌晨1点,小船顺利把先头排送过了江。

  莫文骅率领30多人悄悄地摸了敌人的岗哨,为了弄清敌情便问哨兵:“你们这里有多少人?”

  “一个连,是个空架子。”

  “还有什么人?”

  “厘……金……局。”敌哨兵结结巴巴地说。

  “什么李金桔?快说清楚点!”

  “就是收税的一个关卡,专门敲人竹杠的。”

  一听这话,莫文骅心中有数了。他带领几个人悄悄地摸了进去,此刻,里面传出了哗啦啦的搓

麻将的声音。一个操会 理口音的红军战士喊道;

  “开门呀,先生!”

  里面回答:“干什么的?”

  “过路的。”

  “深更半夜,还过他妈的屁路,明天再来。”

  “不,先生,我们是专门到这里纳税的。” .

  “嘻,纳税的。好,好,马上就来。”说着,大门打开了。厘金局的小贪官以为可捞一把了,哪里想到,等待他的是 一根绳索。红军战士顺势冲了进去,60多名敌军乖乖地当了俘虏。

  接着,莫文骅又率部乘夜色向占据在山头上的一营敌军发起攻击,正在酣睡中的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有的连裤衩 都没穿就举手投降。

  毛泽东等人知道干部团已经渡过金沙江,马上发电让红一、三军团均向皎平渡集中,迅速渡江,摆脱蒋介石的堵截, 并命令干部团在陈赓的率领下前进到金沙江北的通安镇,保障红军主力的渡江安全。

  于是,干部团又不顾疲劳,向北翻越中北山(一说狮子山)。在中北山,遇到了从北面开来增援的敌一个营的兵力, 双方展开了生死争夺。干部团在陈赓的指挥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先是击溃了敌人一个营,接着又乘胜赶到通安,歼敌两 个营,牢牢地控制了江北,为红军主力最终平安渡过金沙江立下了大功。通安一战,红军干部团威名大震,中共中央革命军事 委员会下令奖励,人们都知道了红军中有个“红色干部团”。之后,这个

  干部团人才辈出,团长陈赓成了新中国大将,萧劲光大将则当上了新中国的海军司令。其他如莫文骅、宋任穷、宋时 轮、周士第、苏进、韦国清等人也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名的战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