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征程军魂——大别山的雄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6:53 新浪读书

  在陈毅和项英率领苏区的红军战士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的同时,中央方面军终于通过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来到 了四川的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部队是由1927年11月湖北黄麻起义的队伍发展起来 的,经过近八年的艰苦战斗,到1935年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已经发展到了近10万人。

  三大主力红军中,若要问哪一支经历最曲折坎坷、惨烈悲壮,肯定要数红四方面军了。红四方面军自1931年成立 ,到1937年的西征惨败,五年多时间里,率先从根据地撤了出来,转战千里,来到了四川巴山一带,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 地;中央红军长征后,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又由川北进至川西,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在北上途中,又由于张国焘的分裂 行为,导致四方面军三过草地,在川康边境恶劣的环境中苦战数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又由于执行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 孤军深入河西走廊,与凶悍的马家军殊死拼搏,最终西路军(含红五军)2万余人全军覆没。四方面军的将帅们在十分悲惨的 处境当中,历经坎坷、吃尽千辛万苦才辗转回到延安。

  在四方面军如此坎坷的经历中,作为四方面军的主将,徐向前无时无刻不与四方面军同生共死,演出了一幕幕壮烈的

  活报剧。小学教员出身的红军将领

  徐向前,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的一个秀才家庭。其父是晚清的一个穷秀才,教了一辈子的书,却始 终摆脱不了一个穷字,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徐向前的身上,忍辱负重,咬紧牙关坚持供徐向前上学。正是在这样 的环境里,徐向前10岁就开始了读书生活,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0岁时,徐向前从太原师范毕业,被分配到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任教,不久,由于徐向前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 想,被校方辞退。为了煳口,徐向前又在阎锡山老家河边村川至小学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但刚直不阿的徐向前还是没有在 这里呆上多久。1924年,徐向前因与阎锡山派来的校长段保芳发生矛盾,校长斥责徐向前不该在班上讲授八国联军侵略北 京的历史,徐向前一怒之下,辞去了教师职务。

  接着,徐向前到太原寻找工作。在大雪纷飞、天气寒冷的冬天,徐向前在太原转了数十天也未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在 他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阎锡山军队中做事的哥哥徐受谦告诉徐向前,广州国民政府军官学校在上海招生,徐受谦认识的一个 姓郭的军官愿意保举徐向前前去应考。于是,在兄长的帮助下,徐向前赶往上海投考黄埔军校。

  这次招考学生,是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后的第一次招生,为了维护黄埔军校的声誉,确保招生的质量,黄埔军校的招 生内容非常严格。考试涉及考生的政治思想条件、学历条件和身体条件,在这一关通过之后,才进行正式的笔试和口试。笔试 要考作文、政治、数学,口试要考对国民党三民主义了解的程度等。徐向前以其早年在太原师范打下的深厚功底和对国事的关 心,顺利地通过了初试。

  1924年4月底,徐向前来到了广州黄埔岛,参加复试。徐向前以其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 所有的考试,并最终被黄埔军校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的一名学生。

  徐向前走进黄埔军校的第一天,新上任的校长蒋介石接见了军校所有新生。轮到徐向前时,徐向前走进蒋介石的办公 室。

  蒋介石看了看徐向前,问道:“你叫什么名?”

  “徐象谦(徐向前的原名,后来在大革命失败时,改名为徐向前)。”“你是什么地方人?”“山西人。”“在家干 过什么?”“当过教员。”从这些对话中,蒋介石对这个既不是浙江老乡、又仅是个教员出身的徐向前根本就不在意。蒋介石 挥了挥手,徐向前走了出去。

  然而,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料到,就是这个出身于小学教员、看上去很普通的学生,几年后成为威震中国的著名红军将 领,成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的统帅。若干年后,他又成了新中国战功赫赫的十大元帅之一。

  在黄埔军校,徐向前少言寡语,但是,他却是一个很有思想、有头脑的人。他从当时黄埔军校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社 会组织中,分辨出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是一个十分激进的组织,他对于正直、忠勇、无私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敬仰 。

  在中国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届学员队队长蒋先云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组织——青年军 人联合会。

  蒋先云是湖南人,早在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与李立三、刘少奇等人一道领导过安源工人的大罢工,他 是在党的委派下来到黄埔军校学习军事的。蒋先云与徐向前同在一个队、一个宿舍,蒋先云好学上进和激进的革命主张,对徐 向前影响非常大。若干年后,徐向前回忆起早年生活在一起的蒋先云时曾说道:

  “这个同志家境很穷,考入黄埔以后,我们常常看见他晚上还在灯下读书。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称 青年军人的榜样。他在一篇东征归来的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革命军自有革命的特色’,‘革命军的头衔,不是赠品’, ‘我们希望革命政府旗帜下的军人,不要作假革命军’。他以自己的行为为革命军人作了楷模,北伐战争时他当团长,负了伤 ,坐着担架还指挥,牺牲时年仅28岁。我们在黄埔军校时,就团结在以蒋先云为首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旗帜下,不断与 国民党的右派和‘孙文主义学会’中的反共分子斗争……”

  徐向前在黄埔军校期间先后参加了孙中山在广东韶关的北伐誓师大会和平定商团叛乱、东征军阀陈炯明的战斗。在这 些战斗中,徐向前冲锋陷阵,并被提升为黄埔军校学生军的排长。

  1925年夏,徐向前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河南冯玉祥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担任教官,后来又担 任了参谋、第二团副等职。第二年春天,徐向前作为第二混成旅第二团团副,随第二军军长岳维峻东进山东,北进山西,讨伐 奉系军阀。当部队进至河北保定时,岳维峻的第二军被奉系军、队切断了后路,队伍被打散,徐向前脱离了队伍,逃回家中, 呆了一段时间。是年底,北伐军解放了半个中国,广州国民政府迁到了武汉,徐向前闻讯后,赶往武汉,再次投身于革命队伍 。

  来到武汉后,他被黄埔同学推荐到武汉黄埔分校学生团担任了少校队长一职。在武汉分校,徐向前结识了一些中国共 产党员,其中有担任武汉分校书记的陈毅和樊炳星、杨德魁、贺昌、程子华(樊、杨两人后来都被国民党杀害,贺、程两人后 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等学员,在与他们的接触当中,徐向前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在樊炳星、杨德魁的介绍 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就在徐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党中央在武汉无法继续呆下去了,在撤 出武汉之前,党中央给了徐向前一条指示:寻找毛泽东同志。

  但是,对于毛泽东具体在哪里,徐向前一无所知。徐向前从武汉来到九江,九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司令部所在 地,徐向前在黄埔同学的介绍下,靠着黄埔军校毕业生的牌子,在第二方面军司令部中当了一名参谋。在九江,徐向前呆了一 个多月,既未能找到党组织,也没有打听到毛泽东的下落。随着九江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徐向前在九江也无法再呆下去了,他 离开了第二方面军司令部。

  9月,徐向前转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终于找到了党中央军委机关。此时,党中央领导的南昌起义已经失败,党中央 正准备领导广州起义。鉴于我们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正需要徐向前这样的在黄埔军校学习过、有一定军事知识的党员,党中央决 定派他去广州参与广州起义的领导工作。

  12月1日,广州起义爆发,徐向前率领赤卫队第六联队参加了起义。后来,因国民党军的反扑,广州起义失败,徐 向前与起义军一道退至海丰县,在海丰坚持战斗。1928年初起义军

  改编为红四师,徐向前一开始担任了红四师第十团的党代表,不久,黄埔第三期毕业的师长叶镛听说徐向前是黄埔第 一期毕业生,于是让徐向前担任了参谋长,并把徐向前当作自己领导红四师的得力助手。6月,师长叶镛牺牲,徐向前接任红 四师师长。

  徐向前率红四师在海丰一带,坚持斗争长达半年之久。最后,由于国民党军的疯狂“清剿”,红四师寡不敌众,损失 太大。为了保存革命的骨干,徐向前等剩下的同志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撤出了海丰。徐向前从惠州、九龙,转道去了上海 。

  1929年3月,徐向前到达上海,见到了当时中央军委书记杨殷。正好中央军委接到鄂东北特委的报告,说黄麻起 义的队伍——红十一军红三十一师师长吴光浩牺牲,急需军事干部。于是,中央军委立即委派徐向前前去大别山领导红三十一 师的军事斗争。大别山的雄鹰

  红十一军红三十一师是由1927年11月吴光浩、戴克敏等人领导的黄麻起义军发展起来的。徐向前来到红三十一 师后,担任了红三十一师的副师长(因吴光浩师长牺牲一时没有向战士和群众宣布,所以徐向前名义上是副师长,实际上是师 长,主持军事工作)。红三十一师对外称有4个团,其实只有4个大队,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总人数也只有300余人。每队 不过五六十人、四五十条枪,还有许多红军战士使用的武器是大刀、长矛。不仅装备低劣,即便是红军干部,懂军事的也不多 。徐向前就是在这样既无参谋又无助手,且形势十分恶劣的条件下,担任了红三十一师的军事领导工作。

  其时,国民党政府派出罗霖的独立第四师和李克邦的暂编第二旅对鄂豫边的红三十一师发动了“围剿”。虽然徐向前 有在海丰担任红四师师长与敌作战的经验,但是,在海丰一带,他并没有指挥部队与敌军进行大规模的作战。1万余名敌军的 “围剿”,不免给刚上任的他出了一个难题。经过慎重考虑,徐向前决定选中敌军最弱的李克邦部及一些地方的红枪会组织来 打。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徐向前指挥红三十一师在柴山堡、白沙关等地连续五次伏击前来进犯的敌军,毙敌营长以下数 百人,活捉并处决了跟随国民党军“进剿”的红枪会头目戴五爷,壮大了红三十一师的声威,打破了敌军的第一次“围剿”。 通过这一仗,徐向前的英名传遍了整个红三十一师。

  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使徐向前积累了战胜敌人的经验,锻炼了自己的指挥能力。他从第一次反“围剿”成功的经 验中总结出“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作战方针。随后,徐向前又领导红三十一师先后打退了敌军的第二、三次“围剿”,巩 固了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徐向前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指挥员。到1930年时,鄂豫皖三省的红军已 经发展到了2100余人,成立了红一军,由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下辖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3个师。

  红一军军长许继慎也是一位黄埔军校毕业生,早年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中担任第二营营长,是叶挺独立 团中三个得力的营长之一。叶挺独立团的三个营长都是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中国共产党员,第一营营长曹渊,在武昌战斗 中英勇牺牲;第二营营长是许继慎;第三营营长周士第,在红一方面军干部团中接替萧劲光担任了上干队的队长,到达延安后 被任命为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建国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并被授予上将军衔。大革命失败后,许继慎

  曾作为叶挺任师长的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团长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一直在上海中央军委工作。1930 年,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红军改编为红一军时,许继慎被任命为红一军军长前去鄂豫皖苏区,与徐向前同志一道领导红一军的 军事斗争。后来被张国焘杀害。

  红一军成立后,在许继慎和徐向前的领导下,利用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中原大战的机会,西出平汉线,在杨坪口一带主 动出击,三战三捷,共消灭敌军7000余人,同时也将红一军扩大到5000余人。不久,在党中央的指示下,红一军又与 蔡申熙领导的红十五军在湖北麻田的福田河会合,合并为红四军,由刚从上海赶来的旷继勋任军长,徐向前任参谋长,下辖红 十、十一两个师,许继慎和蔡申熙分别担任了师长。

  徐向前是一个十分喜爱思考的人,他率领鄂豫皖红军在大别山区作战时,不断总结作战经验和教训,思考自己每次作 战的得失,总结下一步作战中对敌的策略。徐向前历来十分谦虚好学,自己无法弄清楚时,就向同志们请教,并十分注意了解 其他根据地进行游击战的经验和教训,尤其对毛泽东指挥井冈山红军的斗争策略很感兴趣。

  徐向前边作战,边琢磨,最终与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戴克敏、曹学楷等一道,总结出了鄂豫皖苏区红军进行游击战的 七条原则: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

  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

  3.敌情不明,不与敌作战;

  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

  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

  7.敌人如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这七条基本上代表了徐向前领导鄂豫皖红军作战的作战原则,正是在徐向前的这一作战原则指导下,红一军连连消灭 进犯之敌,并活捉了岳维峻。

  岳维峻曾经担任冯玉祥的第二军军长,在中原大战中,他投靠了蒋介石,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十四师师长。中原大战 一结束,蒋介石就让岳维峻率第三十四师前去“围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

  岳维峻率第三十四师两个旅四个团进入大别山苏区后,到处寻找红军的主力决战,但是,一连几天也未能找到红军部 队。就在岳维峻感到十分疑惑时,红四军在湖北大悟县双桥镇包围了三十四师。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第三十四师全部被歼 ,岳维峻本人也成了红军的俘虏。

  徐向前亲自审问了这个曾经是他上级的老军阀。在一间小茅草屋里,徐向前走到了岳维峻面前,问道:“你还认识我 吗?”

  岳维峻仔细地端详着这位瘦高个的红军将领,好一会,他摇摇头回答道:“不认识。”

  徐向前说:“你不认识我!我在你的部队当过参谋哩!”

  当岳维峻得知这位红军将领就是曾在自己的部队当过参谋的徐向前时,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败在了昔日部下手中。徐 向前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你不是败在我手上,而是败在红军的手上。

  双桥镇大捷大壮红四军的军威,红军的队伍不断扩大,徐向前活捉自己昔日的上司,在红军队伍中到处流传,徐向前 的声名也随之在大别山区广为流传。

  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

  就在鄂豫皖苏区获得发展的时候,王明的“左”倾路线代表者张国焘、陈昌浩在顾顺章的护送下,从上海来到了大别 山。

  在王明的支持下,张国焘以中央全权代表的身份担任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总揽鄂豫皖的党、军、 政大权。

  不久,在极左思想指导下,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进行大规模“肃反”运动,将红四军的一些杰出将领当作反革命分子 杀害,如红四军的军长旷继勋、红十二师师长许继慎、红十一师师长周维炯、原黄麻起义的领导人和鄂东军党代表戴克敏等, 鄂豫皖苏区也有大批红军干部和战士被杀害,红四军的力量遭到重大削弱。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持续了两年,直到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其中,白雀园大肃 反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在将近三个月的白雀园肃反当中,肃掉了四方面军2500多名红军指挥员, 十分之六七的团以上干部被逮捕、杀害,极大地削弱了红军力量。

  徐向前的夫人程训宣也未能幸免,被当作改组派杀害。

  程训宣是1929年同徐向前结婚的,黄安人。徐向前在前面指挥打仗,她在后方做群众工作,两人很难有团圆的机 会。1932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徐向前率部在七里坪一带作战,程训宣让警卫员给徐向前捎去一双补好了的袜子。警 卫员回来时,就对徐向前说:程训宣被抓走了,人家说她是改组派。

  肃反是政治工作部门的事,军事干部是不允许过问的,徐向前被组织纪律所约束,无法打听程训宣的下落。直到19 37年到达延安后,徐向前才知道,程训宣在苏区同王树声的妹妹一道被杀害了。徐向前去问当时主管肃反工作的四方面军干 部周纯全:“为什么把我老婆抓去杀了?她有什么罪过?”周回答说:“没有什么罪过,抓她就是为了搞你的材料嘛!”

  为了扩大鄂豫皖苏区的红军队伍,1931年11月,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苏区成立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 陈昌浩任政治委员,下辖红十、十厂、十二、七十三4个师,共3万余人。

  至此,徐向前已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的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独立领导一支主力红军活跃在大别山区,有力地支 援了中央苏区的红军作战。经过战争的磨练,徐向前也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指挥作战的方式。

  徐向前是一个平时说话不太多的人,但是打起仗来,十分果断,说了就算数,不完成任务是不行的。凡是经过他仔细 考虑后下定的决心,除非情况有了重大的变化,否则不会动摇。在作战中,他特别强调“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打”、“坚 持最后五分钟”、“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他经常对战士们说:“你觉得自己最艰苦,上不去、顶不住的时候,往 往也是敌人最困难的时候,谁能硬着头皮打,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胜利。”

  在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的苏家埠战斗中,敌前线总指挥厉式鼎指挥国民党军13个团前来 增援,妄图解救被红四方面军围困的苏家埠。当时,红四方面军除围困苏家埠的部队外,只能抽出?个主力团和1个地方团来 阻击敌军13个团的援军。张国焘见形势不利,便要徐向前率部从苏家埠撤出。

  徐向前则说:“这时候淠河水涨,没有桥不能过河,如果现在我们撤军,渡不过淠河,就要遭到敌军东西夹击。我们 不能撤,只有硬着头皮打,打败了敌援军,才能消灭苏家埠之敌。”

  在徐向前的坚持下,红四方面军留两个团配合地方部队,围住苏家埠,抽出主力伏击敌援军。当敌援军冒雨渡过陡跋 河时,徐向前立即命令红四方面军,对刚渡河的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敌军背水作战,乱成一团,人马相挤,互相践踏,死 伤无数。徐向前指挥红军战士冲入敌阵,敌军纷纷后逃,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经过两天激战,全歼敌援军2万余人,活捉敌 前线总指挥厉式鼎。

  参加此战的红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后来回忆起这次战斗,十分钦佩地说:“徐总指挥真厉害,他不像别人只能讲一套 ,打起仗来过不了硬。他的话虽不多,但讲的道理很实际,打起仗来过硬。不管敌人火力多么凶,情况多么紧急,他总是不慌 不忙,指挥若定,拿出主意就能解决问题。”

  正如王树声所说的那样,徐向前在作战中从来都是指挥沉稳、胸有成竹,一派大将风度。秦基伟将军回忆的攻打黄安 战斗情况,更能充分展现出徐向前作为一名将军的风采。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又以主力三个师,包围了黄安城……

  我军经过十多天的穿插、分割的外围战斗,敌人城外的整个防御体系已被彻底打乱。敌曾两次前来增援,都被我军击 退

  一天拂晓,敌人集中全部兵力,趁我一个前卫排一时的疏忽,突破我军阵地……

  情况十分紧急……我们连(当时秦基伟是红四方面军直属手枪连连长)刚跑出村庄,便远远看到徐向前总指挥带着几 位参谋和警卫人员,骑着马,向着枪声响得最密的一个山头飞奔。我们连经常跟随徐总指挥行动,因此不论干部和战土,都非 常熟悉总指挥。特别在战斗中,我们都摸到了一个规律:哪里战斗任务最艰巨,哪里情况最危急,徐总指挥就出现在哪里……

  我们一口气赶到打援部队的最后一个山峰背后……唯有总指挥一个人,站在山顶上几棵马尾松下,用望远镜向前嘹望 。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地窜过,打在马尾松上,飞到他脚边,掀起一股股尘土。总指挥这种在紧急情况下仍从容不 迫地进行指挥的情形,我们已经看到过无数次了。

  忽然,总指挥身子向后一侧,左胳膊上流出了鲜血,我马上跑过去,总指挥看我想照顾他,左手向山下一指,高声向 我喊着:坚决把敌人压下去!”

  在徐向前的沉着指挥下,红四方面军终于攻下了黄安城,全歼守敌1.5万余人,并俘获敌师长赵冠英。巴山来了徐 向前

  虽然徐向前在鄂豫皖苏区艰苦奋战,先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最终因张国焘的错误指挥,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 “围剿”失利了,红四方面军只好退出鄂豫皖苏区。1932年10月,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由大别山区进入了鄂豫陕交界的 南化塘一带。这一带北面是秦岭山脉和伏牛山,南面是武当山和汉水,山高谷深,交通闭塞,粮米丰盛。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在 这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然而,国民党第四十四师、六十五师、第一师、第五个一师从三面尾追而来,红四方面军被迫再度转移,经鄂陕交界 的

  漫川关,进入汉中。

  漫川关是鄂西北进入汉中的一个隘口,国民党军杨虎城部的3个团据险扼守,红四方面军被堵在了漫川关以东10余 公里的悬崖峡谷之中,情况十分危急。面对这种十分危险的情况,张国焘提出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的建议,他认为这样 目标小,行动方便。

  听了张国焘的话后,徐向前心中十分气愤,在鄂豫皖苏区,就是由于张国焘瞎指挥,使红四方面军陷入了绝境。现在 ,在情况危急之时,张国焘不思怎样带领部队突出重围,却只想到自己逃命要紧。徐向前一言不发。

  张国焘这个在苏区不可一世的中央代表,虽然曾指使人将徐向前的妻子杀害,也曾经想到要除掉徐向前,但是,到了 关键时刻他还是不得不依靠徐向前。他变得比以前谦虚多了,很恭敬地问道:“向前,你的意见如何?”

  徐向前一面抽着旱烟袋,一面不紧不慢地说道:“敌人要的是我们分散,以便各个击破……”说到这里,徐向前拉长 了声音说:“分散突围,不能啊!”

  在一旁的政委陈昌浩向来对指挥作战的徐向前很是尊敬,遂附和一句:“向前,你决定吧!”

  敌情已容不得徐向前多考虑了,“根据情报,北面敌人兵力较少,又是两股部队的接合部,是个弱点,可以从那里突 围。”

  于是,根据徐向前的意见,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一致决定以第十、十一师牵制当面之敌,以十二师在七十三师的配合下 向北发动进攻,夺路而走。

  命令下达后,徐向前就来到了红十二师的师部。徐向前向来是哪儿任务重、哪儿情况危急,他就到哪里去指挥。在红 十二师师部,他了解到十二师让许世友的红三十四团担任主攻,感到很踏实,因为他深知许世友是四方面军中的一员勇将。他 领导的红三十四团向来是以善打硬打而著称,每到危急之时,许世友总是带头拿着大刀冲向敌阵。在许世友和红三十四团的红 军战士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把主攻的重任交给他,徐向前感到十分放心。

  徐向前问满身豪气且身体又十分壮实的许世友:“任务明确了吗?”

  “明确了。”许世友坚定地回答道,“总指挥放心,我们一定会突过去!”

  虽然徐向前相信许世友和红三十四团的战斗力,但是,敌情不容忽视,他还是十分严肃地对许世友说:“这次突围, 关系全军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掉以轻心啊!”

  “保证完成任务!”许世友说完转身就冲了出去,率领红三十四团出发了。

  入夜,红三十四团在七十三师的二百一十九团的配合下,向敌第四十四师阵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这一仗,红三十四 团打得十分顽强,三十四团的第二营500余人打得只剩下100多人,仍然毫无怯意。战斗中,许世友突然发现前面的一挺 机枪不响了,他冲上去一看,原来是机枪射手已经牺牲了。他把手枪往腰中一插,抓起机枪,向敌猛射,将敌军的火力压了下 去。

  经过反复的冲杀,红三十四团终于夺取了北山垭口,在与敌军的接合部杀出了一条血路。徐向前得悉红三十四团打开 通道后,立即命令全军利用夜晚的黑暗,从仅能通过一人的崎岖山路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

  徐向前率部突破敌军的包围圈后,进入了汉中地区。在汉中地区有国民党的精锐部队胡宗南部扼守,红四方面军为了 避免与强敌遭遇,只好避开敌军,由西南翻越秦岭,向汉中平原

  的西南转移。

  12月11日,红四方面军进至城固以西汉水岸边的沙河营一带,被波涛滚滚的汉水阻住了去路,而这时敌军的追兵 即将赶到。广大红军战士看着波涛汹涌的汉水,十分着急。就在这时,徐向前骑着战马出现在战士们的面前,他对战士们大声 说道:“同志们!这条汉水挡不住我们的去路,我派侦察员骑马探过,这儿水并不深,完全可以蹬过去。”

  听说可以蹬过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在这数九寒天,看着水边已有亮晶晶的冰凌,人们不禁又犹豫了。徐向 前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理,他一声不吭地翻身下马,带头走进冰冷刺骨的汉水中,警卫员一看急了,连忙拉着马赶上来,徐向 前厉声命令道:“把马拉回去,驮伤员。”

  战士们看到总指挥带头蹬进了刺骨的汉水中,于是纷纷紧跟其后,走进了齐胸深的河水中。

  尾追的敌军做梦也没有想到,汉水会助红军一臂之力,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红四方面军全军涉过了汉水,徐向前清点 全军人员,结果1.44万人不少一人。

  渡过汉水,红四方面军很快就进入了川北。

  是年寒冬,徐向前率部攀鸟道、履冰雪、战寒风,翻过了人迹罕至的大巴山,进入了川北平原,在徐向前的带领下, 红四方面军一鼓作气攻克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消灭敌军3个团,开辟了一块红色的苏区。

  “巴山来了一个徐向前,大巴山下出现了一派天翻地覆的景象。”这一消息像风一样刮遍了整个川北。为策应中央红 军的长征,发动嘉陵江战役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为了跳出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黔东北一带进行了运动转战,试 图从泸州至宜宾一带北渡长江,在川北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了确保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的成功,中革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的 领导,通告中央红军的行动方案,希望红四方面军能够西出嘉陵江,牵动国民党在川南的军队,配合中央红军的渡江行动。中 革军委致电中说:

  “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2月中旬即可 渡江北上,预计沿途将有许多激烈的战斗,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与你们的行动有密切关系。为使四方面军与野战军趁蒋敌尚 未完全入川实施‘围剿’以前,密切地协同作战,为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 ,钳制刘敌,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因我军入川刘湘已无对你们进攻的可能,你们若进攻刘敌,亦少胜利把握,与我军 配合作战距离较近,苏区发展方向亦较不利;西线则田部内讧,邓锡侯部将南调,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兵力弱 ,胜利把握较多,与我军配合较近,苏区发展亦是有利的。希你们宜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 进攻。”

  接到中革军委的来电后,徐向前立即与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王树声等领导同志商量,决定四方面军立即投入强渡嘉陵 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行动准备当中。在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之前,为了迷惑敌军,徐向前率四方面军的12个团突然 袭击

  了陕南,在10天内攻占了宁强、阳平关等地,一举消灭敌军4个多团。川陕边界国民党军一时风声鹤唳,蒋介石连 忙调集兵力向川陕边境增援,敌胡宗南和邓锡侯部前往阳平关一带,眼见敌人中计,徐向前虚晃一枪,率四方面军主力转过头 来向嘉陵江中段突进。

  3月初,徐向前率部攻克了苍溪、仪陇,来到了嘉陵江边。嘉陵江为巴蜀四大名川之一,源出陕西凤县嘉陵谷,由北 而南,自广元起,汇合白龙江,直入长江。两岸山峦耸立,水流湍急。要渡过这样险恶的大江,在四方面军的历史上还是头一 次,徐向前深感责任的重大。为了能顺利渡过嘉陵江,他亲自带着参谋人员来到了嘉陵江边,勘察地形,选择渡河地点。徐向 前沿着苍溪的山间小路走了一程又一程,经过反复的考察,终于在苍溪和阆中之间选择了三个渡河地点。主渡点则在苍溪东南 的塔子山,塔子山在江的东岸,地势很高,可以俯瞰对面川军田颂尧的阵地,便于红军火力的发挥。徐向前成立了渡江前线指 挥部,任命副总指挥王树声担任指挥部司令。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1905年5月出生于湖北麻城,父母双亡,在祖母的抚养下,王树声得以上学读书。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参加了吴光浩领导的黄麻起义,并担任了红三十一师九十一团的党代表。1930 年4月,徐向前将鄂豫皖三省的三支红军改编为红一军,王树声担任了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大队大队长。不久,第一大队改编为 第一团,王树声为第一团团长。1931年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会合,成立红四军,王树声担任了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 是年2月,王树声率三十团在攻克麻城的战斗中担任主攻,攻下了鄂豫皖苏区的敌军头号据点,王树声因此在红军队伍中名声 大振。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王树声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32年,在徐向前领导的商潢战役中 ,王树声率部在豆腐店一带击退了援敌19个团。激战中,王树声身负重伤。伤愈后,他调至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担任师长 ,这时,红四方面军由于在鄂豫皖无法继续坚持下去,向西转移,王树声率第七十三师时而作为全军的前锋,时而作为全军的 后卫,一路打垮了敌军的尾追堵截,来到了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由于王树声的英勇,他成了徐向前最重要的“杀手 锏”,王树声本人也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

  除了王树声外,四方面军还有分别担任红四、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三军军长与政委的许世友、王建安、孙玉清、 陈海松、程世才、李先念、余天云、詹才芳、王维舟、张广才等,他们都是跟随徐向前浴血奋战多年的红军名将,他们个个勇 敢、坚定、足智多谋。对于这次强渡嘉陵江,打破敌军的“会剿”,他们人人摩拳擦掌,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嘉陵江对岸的川军田颂尧、刘湘部,可以说是四方面军的“老相识”了。还在1933年四方面军初到川北时,田颂 尧这个当时“川陕边区剿匪督办”,就组织了“三路围攻”,对立足未稳的四方面军发动了疯狂的攻击。在徐向前的率领下, 四方面军的广大将士奋起反击,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打退了田颂尧数十次的进攻,最后田颂尧以折兵2万、缴枪8000余 支而告失败。是年底,刘湘这个“四川省剿匪总司令”又率部对四方面军发动了“六路围攻”,企图一举消灭红四方面军。1 0个月后,刘湘与田颂尧一样,以损兵8万、折将5000、缴枪30000、耗资1900余万而告惨败。这些失败,使田 颂尧和刘湘对四方面军产生了畏惧,这次与四方面军交锋,虽然有蒋介石在他们后面撑腰,但还是心有余悸,整日惶恐不安。

  徐向前和四方面军的将领们则运筹帷幄,胸有成竹。徐向

  前与众将商定后,决定分二路实施渡江战役,红九军在左、红三十一军在右、红三十军在中,以红三十军为主攻部队 ,对防守在对岸的敌军进行全面出击。

  李先念、程世才领导的红三十军,是大别山北部商城地区发展起来的一支红军武装。许继慎、仉志亮等众多红军名将 都在该部任过职。这支部队军纪严格,作风顽强,长于攻坚战和夜战,在四方面军中算得上是第一号善打硬仗的部队,在鄂豫 皖苏区打了不少恶仗。四方面军来到川北后,该军在打破川军“六路围攻”的战斗中,攻必克,战必胜。令刘湘闻风丧胆,被 四方面军授予“钢军”、“夜老虎”等光荣称号。这次强渡嘉陵江,徐向前又将主攻的重任交给了这支部队。

  3月28日,一切准备就绪后,徐向前向全军发出了渡江的命令。午夜1点,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百六十三团的全 团将士,在师长熊厚发的亲自指挥下,分乘50余艘小船,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驶向对岸。

  “啪!”一声响动,引起了对岸敌军的警觉。

  “谁?干什么的?”随着一声吆喝,一道强烈的电筒光扫了过来。

  “不好了!共军渡江了!”敌军发现了偷渡的船只,顿时嚎叫起来。“哒哒哒……”敌军的机枪响了。

  熊厚发把驳壳枪一挥,命令道:“快!用力划!冲到对岸!”50只小船如同离弦之箭一样冒着敌军密集的弹雨冲向 对岸。有的船被敌军的炮弹击中,有的战士牺牲了,但是大多数船只还是驶抵了对岸。

  二百六十三团的指战员几乎是一口气跳下小船,膛过齐腰深的江水,冲到了滩头。瞬间,敌军前沿阵地上六七个碉堡 飞上了西天,二百六十三团抢占了滩头阵地,在敌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

  接近拂晓,八十八师的另两个团也渡了过来,并从二百六十三团撕开的缺口处向敌纵深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守敌支撑 不住,纷纷后逃。八十八师随后猛追,一路夺下了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等制高点,彻底完成了中路的突破任务。

  在中路三十军成功实现强渡的同时,左翼九军和右翼三十一军也取得了强渡的成功,三路大军很快汇合,席卷了整个 西岸。强渡嘉陵江战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强渡嘉陵江后,四方面军又兵分三路,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迅即向敌纵深和两翼发展,以扩大战果。川军邓锡侯部为 了阻止四方面军的追击,在离嘉陵江西岸不远的剑门关据险扼守。

  剑门关,是一座古今闻名的险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蜀道难》一诗中描绘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 夫莫开。”剑门关横亘剑阁、昭化之间,关两侧如冲天之利剑,其势险要,天下奇有。自战国时秦惠王伐蜀以来,曾在这里发 生了大小50余次战斗,还没有人能从正面攻破这一险关。

  为了阻止红军追击,邓锡侯派他的亲信宪兵司令刁文俊把守剑门关,刁文俊将其部三个团布成鼎足的倚角之势,防守 在剑门关上。

  面对重兵把守的剑门关,徐向前把夺关的重任交给了王树声和红三十一军。王树声这位与徐向前一‘道崛起于大别山 的英雄、纵横川北的红军名将,此时正值“而立”之年,英姿勃发。面对十分险要的剑门关,王树声决定避开险峻和敌重兵把 守的正面,派出一支奇兵从侧后攻上关去。

  把守剑门关的敌军怎么也没有想到长于打硬仗的红四方面军,这回突然放弃了正面的强攻,改为迂回背后的侧击。当 担任奇兵重任的红三十一军突击队出现在剑门关的侧后时,敌军

  阵脚大乱。王树声见突击队从侧后的攻击得手,一面指挥方面军唯有的一个迫击炮营对敌阵地进行猛烈的轰击,一面 令三十一军的主力4个团从正面对剑门关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守卫剑门关的敌军腹背受敌,险要的剑门关这时反而成了守敌的牢笼,敌军退也不成,守也不是,被堵在剑门关里的 敌军插翅难逃。

  从侧后登上主峰的指战员猛打猛冲,愈战愈勇,敌军完全被压迫在一个不到300米长的槽沟中,直至被全歼。

  当天傍晚,徐向前在王树声的陪同下,来到了剑门关的主峰——大剑山顶,纵目四望,漫山遍野的树林,如同无边无 际的碧海,遥接云天,·大、小剑山的?2个山峰在这碧海中,时隐时现,鲜艳的红旗在附近的几座主峰上迎风飘扬。见此情 形,两位红军战将不禁心旷神怡,壮志满怀。

  王树声望着这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松树、柏树,他怀着真挚的感情说:“今天要谢谢这些树啊!我们马尾手榴弹扔 了出来,被树挂起来,没的响。等我们的追击炮一打,好家伙,挂在树上的手榴弹也‘劈里叭啦’全炸丁,炸得敌人不知道怎 么回事,以为我们用了什么新式武器呢尸

  徐向前笑着说:“这是红军的新技术,叫全面开花。”

  嘉陵江战役历时20多天,在徐向前的率领下,红四方面军勇猛顽强,神速果断,一举突破了敌军田颂尧部的防线, 同时,还连克阆中、剑阁、昭化、梓潼、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万余人,创 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期间,中央红军也巧渡了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剿”。为了迎接中央红军,徐向前 率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红三十军经.北川、墩上,攻占了茂县。5月下

  旬,徐向前听说中央红军已经强渡了大渡河,向雪山进发,于是他便派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红九军、红三十军各一 部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红桥山,进占懋功地区,准备迎接中央红军。

  6月12日,九军的二十五师终于在懋功的达维镇与中央红军会师了。喜讯传到理县四方面军的指挥部,徐向前心情 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率四方面军主力向懋功方向行进,希望早日与党中央会合。

  ?月初,徐向前率部来到黑水县,恰好这时,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也来到了黑水县,两军只隔一条维谷河。

  徐向前闻听中央红军著名战将彭德怀就在维谷河对岸,他们便在电报中相约在维谷河的一个渡口见面。

  当两人来到渡口时,原有的铁索桥已经毁坏,湍急的河水把两人隔在河的两岸,相距二三十米,隔河讲话听不清楚, 又无桥相会。彭德怀遂写了一个纸条:“我带三军团之一部,在此仰候你!”然后将纸条拴在一块石头上,用一条小绳丢过岸 来。徐向前也从记事本上撕下一页,上写“我是徐向前,很想见到你尸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扔了过去,两位叱咤风云的红军战将 以古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开始了第一次对话。

  第二天,他们又约定在河的上游一个名叫亦念的地点再次会面。在亦念渡只有一条铁索横在河上,来往渡河的人都要 坐在一个竹筐中渡河。徐向前学着当地人的渡河方式,坐在竹筐中顺铁索溜了过去,彭德怀迎了上来,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 一起。红军队伍中两位勇冠三军的战将终于见面了。

  7月中旬,徐向前率部来到了懋功,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党中央的领导人。会面之后,徐向前代 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亲自起草了一封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信,详细汇报了川北的敌情,在信中徐向前建 议:

  “西征军(指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挫强敌,然经长途跋涉,不无疲劳,休息补充亦属必要,最好西征 军暂住后方固阵休息补充,把四方面军放在前面消灭敌人,究以先打胡打刘何者为好,请兄方按各方实况商决示知为盼。”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应当是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件喜事,谁知,这时又节外生枝,使得红一、四方面军在通过 四川松潘草地时,又分道而行,徐向前作为右路军的领导人之一,被张国焘强令南下,再次进入草地。

  对再次南下,徐向前不再感到轻松。听着身边的凄风苦雨,回头看到一批又一批战士不堪病累绝命泥沼,徐向前抑郁 难解,对张国焘的丑恶行径逐渐有了认识。当与左路军会合之后,他便和朱德、刘伯承等人,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污蔑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人的罪恶行为,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10月5日卓木碉高级干部会议上,张国焘宣布另立“中央”,徐向前没 有发言,也没有举手同意,他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既不理解,又很痛心。会后张国焘找他谈话,他明确表示,不赞成这种做法 。

  政治路线错误,影响到军事行动,徐向前的作战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顺利了。1936年2月,徐向前和红军部队领导 人,率南下失利的红军,分三路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向道孚、炉霍、甘孜前进。?月初在甘孜地区与红军第二方面军 会合。这次他接受了教训,要求红四方面军严格搞好与红二方面军的关系。由于张国焘分裂阴谋被粉碎,红军又踏上了北上的 道路。1936年10月,徐向前率部抵会宁,实现了与红一方面军的会师。

  然而,作为一名将军,徐向前时刻都面临死难的考验,这一考验很快就在红军会师后来到了。西征路上的英雄本色

  1936年10月,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被粉碎后,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11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了西北 地区,为了开创西北地区抗日的新局面,党中央决定由原四方面军的第九、三十军和原一方面军的五军团(这时已改为第五军 )组成西征军,西渡黄河,进入荒凉的河西走廊一带,向西北进发,执行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徐向前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 员会副主席、西路军总指挥。

  河西走廊基本为干旱的戈壁滩,远古时代曾是中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条十分古老的驿道。西征军进 入河西走廊时值隆冬季节,寒气逼人,风沙扑面,干涸的河川,荒凉的戈壁滩,枯黄的骆驼草,让人看上去感到冷漠、僵硬, 没有半点儿生气。徐向前率着2万余名的红军战士行进在这荒凉的古道上。

  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是西北马匪的地界,马匪的头目之一马步青是国民党骑兵第五师师长,主要盘踞在甘肃中部和西 部;另一个头目马步芳为国民党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一百师师长,盘踞在青海一带。红军进入西北地区后,蒋介石立即任命马 步芳为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统一指挥新编第二军和骑五师,并命其从青海赶往甘肃黄河以西阻击红军的西路军。

  马匪所部是割据在西北地区的封建军阀,他们残暴地压迫和剥削当地的回族和汉族人民,同时他们又以狭隘的民族观 念和宗教迷信统治着军队,欺骗回族人民,他们与蒋介石集团虽有矛盾,但是,他们反共更为积极。红军西路军西渡黄河,进

  入河西走廊,其反动统治受到了威胁,因而更加仇视红军,竭烬全力同红军作战。

  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马匪不仅动用了正规军3万余人对红军发动进攻,而且还动用了10余万人的民团,向红军的 西路军扑了过来。马匪不仅早闻徐向前英名,而且非常清楚红军徐向前的部队是一支善打硬仗的部队。为此,马匪采取了以多 击少的方法,向红军西路军发起疯狂的围攻。

  面对凶猛的马匪,徐向前指挥西路军将士沉着应战,英勇抗击。首先在一条山地区,徐向前率红三十军和红九军,死 死地坚守住了一条山庄,抗击了“马家军”(马匪的部队人称“马家军”)3个骑兵旅的进攻。红军战士利用每一个土房抗击 着“马家军”骑兵的数十次的冲锋,打得马家军人仰马翻。红三十军政治部近百人被2000余名马匪分割包围在一个小村寨 中,在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的指挥下,政治部的两个步兵排、一个手枪排和一些机关干部们,硬是顽强地抗住了马匪骑兵的多次 冲击,一直坚持到天黑。

  西路军经过顽强战斗,终于守住了一条山庄,而且还包围了锁罕堡600多名马匪军,并迫使其缴械投降。

  可是,红九军在古浪一带遭到了敌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1万多人的袭击,九军损失1/3,军长孙玉 清身负重伤,给整个战局带来了不利影响。

  然而,远在陕北的中央军委并不十分了解西路军的处境,致电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在永凉一带 建立根据地。

  接到了军委的来电,西路军马上召开会议,研究今后的行动方针。陈昌浩认为,马匪已经被红军击溃,西路军在河西 走廊建立根据地不成问题。徐向前凭着他多年的军事指挥经验和对马匪实力的侦察、了解,不同意陈昌浩的观点,他对陈昌浩 说:

  “昌浩同志,现在可要好好估计估计形势哩。九军被搞了这样一家伙,与过去形势可不同啦。”

  陈昌浩听后,漫不经心地说:“现在形势已经好了,马家军基本上已被我击溃,有什么顾虑的?”

  徐向前性情温和,但由于事关全军的安危,这时他也按捺不住了:

  “你的估计是毫无根据的。所谓‘基本击溃’要有个标志,就是我们转入进攻,敌人转入防御。但现在呢?是敌人在 进攻我们,我们在防御敌人。敌人有根据地、有补充、有兵源,能坚持长期作战,而我们则相反。你这个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尸

  陈昌浩坚持己见,在会上与徐向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陈昌浩眼看不能说服徐向前,准备找军政委员会的其他 成员,开展对徐向前“右倾路线”的斗争,后因大多数领导人都不同意,陈昌浩才作罢。但是,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 的方针还是定了下来。绝大多数人都沉溺于盲目乐观的麻痹气氛中,只有徐向前感到严重不安。11月24日,他亲自起草了 一份电文向中央如实反映了情况,请求中央重新考虑西路军的方针。但是,中央在复电中,仍然要求西路军就地坚持,打开局 面。在中央的一再命令下,徐向前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西路军与“马家军”一场殊死而悲壮的搏斗开始了。

  “马家军”由于长期受狭隘的民族观念、宗教迷信和反共思想的影响,再加之其性情强悍、野蛮、残暴,熟悉地形, 适应气候,骑兵多,补给足,而西路军不仅无补给,而且骑兵少,弹药也严重不足,红军也没有打敌骑兵的经验,所以每每与 马匪作战,都要吃亏。

  1937年1月12日至20日,马匪以4个旅零3个团3万余

  人,围攻红五军据守的高台县城,董振堂率五军战士3000余人死守八天八夜,最终寡不敌众,董振堂和红五军大 部分将士壮烈牺牲。

  1月28日,西路军总部和红三十军退守倪家营子。

  2月1日,马匪集中5个旅和大量民团近6万人,围攻倪家营子。西路军与敌激战十余日,歼敌近万人,西路军自身 伤亡亦巨,已不足万人。

  15日,西路军准备东返,被敌所阻。

  21日,西路军退回倪家营子。马匪再次围攻,西路军继续与敌激战五日五夜,歼敌2500余人,自身也伤亡数千 人。

  3月11日,西路军向南山口突围,在梨园口被敌追上。红九军损失惨重,军政委陈海松壮烈牺牲。

  此时,西路军全部兵力已不满3000,陈昌浩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召开了西路军的领导会议,作出了西 路军余部分成两路突围的决定。西路军最终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对于此事,若干年后,徐向前还在回忆中自责道:“……散会后,我还想动员陈昌浩,不要回陕北。我拉着他的手, 恳切地说:昌浩同志,我们部队都垮了,孤家寡人回陕北去干什么,我们留下来,至少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我看还是不要 走吧!陈昌浩很激动地说:不行,我们要回去和中央斗争去!我那时的确不想走,但没有坚持意见坚决留下来。事实上,李先 念他们,并不想让我走,我迁就了陈昌浩的意见,犯了终身抱憾的错误,愧疚良深。”

  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与陈昌浩经过长途奔波,一路要饭到了陕北。毛泽东接见了徐向前,并安慰他说:“留得青山 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毛泽东一语暖心,但却化解不了徐向前心头深深的愧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