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征程军魂——草地上的政治工作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7:23 新浪读书

  1935年6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到达懋功,会见了徐向前、张国焘等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两军 会师的气氛是热烈的。“中央红军来了!”“欢迎中央红军老大哥!”“向中央首长致敬!”大红标语贴得满街都是。红军两 大主力的会师,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各个击破红军的企图,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为尔后的革命发展创造了 有利的条件。

  6月26日,党中央在四川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红一、四方面军的领导人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 要内容是讨论红一、四方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和计划。

  会议一开始,党中央就提出了北上的方针。对于中央的这一方针,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竭力表示反对。张国焘主张 红军应当向川康边境发展,在川西一带建立根据地。他的理由是四方面军已经在这里打开局面了。张国焘的真实意图是想利用 自己在川西有一定的基础和四方面军有雄厚的实力,迫使党中央听命于他。

  张国焘,原名特立,江西萍乡人。早年曾就读于

北京大学

  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工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一直是党中央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 前去苏联,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年,被共产国际遣回国内。他是王明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在鄂豫皖 苏区时,他为推行王明路线,杀害了数千名红军干部,致使鄂豫皖苏区沦陷。

  中央红军经过长途跋涉,来至川西北,与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看到中央红军经过长途行军作战,实力已经大为消 耗,昔日纵横中央苏区的威风已经不足。而他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则号称,8万,不仅兵精马壮,而且粮弹充足。一向十分自私 的张国焘认为这是他控制党中央的绝好机会,所以,他对于党中央提出北上的方针竭力表示反对,他认为四川是他的地盘,只 要中央红军在四川立足,迟早会被他控制的。于是,他建议进军川西。

  本来,在两军会合前,中央红军曾决定与四方面军会合后,进入川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但两军会合后,发现川西北 地区虽然地域不小,但属高山穷谷,道路不多,人口稀少,给养十分困难。四方面军10余万红军在这里呆下去难以取得足够 的给养,何况这一带又多是藏民居住区,群众基础不太好,既不利于红军大兵团机动作战,也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不具 备建立根据地的条件。为此,毛泽东认为,红军应当利用当前在全国掀起的抗日高潮向北发展。

  在会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指出:两军会合后,总要搞一大块根据地,没有个立足点,要打败蒋介石是很困难的。根 据地只能在进攻中去创造,不能后退逃跑。他不同意向南,主张集中兵力,迅速北上攻打松潘,消灭敌胡宗南的部队后,经松 潘到决定的地区去,并强调红军应统一指挥。

  会议最后否决了张国焘的意见,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宁夏进军的方针。

  7月,党中央到达毛儿盖。在这里,中央就红军下一步向北进发的行动计划再次召开会议。会议制定了《夏洮作战计 划》,确定红军迅速向北涉过草地,进入夏河和洮河流域,消灭蒋军的作战计划。根据这个计划,中央将一、四方面军编为左 路军和右路军。左路军包括由一方面军红五、九军团改称的红五、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红九、三十一、三十三军,共20个 团,由朱德为总指挥,张国焘为政委,刘伯承为参谋长;右路军包括红一军团改称的红一、三军和四方面军的红四、三十军, 共12个团,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浩为政委,叶剑英为参谋长,分别向四川的阿坝和班佑以北行进。党中央随右路军行进。

  8月15日,党中央率红军右路军进入纵横数百里的大草地。茫茫草地,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天空老是阴沉沉的, 空气中飘动着经久不散的雨丝和雾霭,时不时地下起一场倾盆大雨或者是栗子般的冰雹,战士们的身上总是湿漉漉的。草地上 既无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腐草结成的地表十分松软,人在上面行走,“噗哧、噗哧”作响,一不小 心就会陷进泥潭中不能自拔。广大红军战士靠着顽强的毅力行走在这满是沼泽的草地中。

  一天晚上,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烤着湿漉漉的衣服。在黑沉沉的夜幕中,从后卫三军团四师十团的队伍中传出一个浑 厚的男中音的歌声:。我要当红军,把话告亲人。全家乐呵呵,老少都送行。爹妈嘱咐说,出动勿惦心。要听党的话,好好闹 革命。

  歌声并不圆润,甚至还有几分沙哑,可是歌唱者却是那么的动情。这个歌唱者,手中拿着一根木棍,双脚盘坐在篝火 旁,身背着一个和普通战士一样的破斗笠,湿透了的衣服紧贴着身体。这个人就是后来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时任红一军团政 治部副主任的罗荣桓。罗荣桓红军政治工作的先驱

  罗荣桓,1902年诞生于湖南衡山县的一个穷秀才家中,其父罗学理以教童蒙当塾师为生。罗荣桓8岁时,就被送 进私塾中习读古诗文。

  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罗荣桓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功底,并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经常一个人聚精会神地读书,忘记 了所有的一切。有一次他爬到池塘边的一棵树上读书,由于精力过于集中,一不小心,从树上掉到水塘中,弄得浑身湿透,从 此家里人称他是“书呆子”。

  1919年夏,罗荣桓来到长沙协均中学就读。协均中学是毛泽东、蔡和森的好友柳直荀创办的学校,柳直苟是毛泽 东、蔡和森组织的新民学会的会员。罗荣桓在这所学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1923年,罗荣桓由于参加了长沙学生运动,被湖南反动政府列入“不法学生”的黑名单,无法在长沙继续呆下去 ,便来到北京求学。恰好这时,山东私立青岛大学在北京招生,罗荣桓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青岛大学结业后,罗荣 桓与同学们一道来到了南方广州,投身于南方革命的热潮。

  罗荣桓从北到南,参加过多次学生运动。在广州他又受到了革命运动的洗礼,革命激情大为高涨。1926年u月, 他带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参加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

  罗荣桓在家乡闹革命,引起了父亲罗学理的强烈反对。思想很守旧的罗学理对儿子不用心读书,却专门与一帮泥腿子 一道闹革命很是不满,罗荣桓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毅然离开家庭,到了武汉,继续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来到武汉后,罗荣桓考入武昌中山大学就读。罗荣桓一面读书,一面继续闹革命。在武昌中大,罗荣桓加入了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7月,国民党反动派叛变了革命,罗荣桓被党组织派到湘鄂赣交界的通城县做农运工 作。

  来到通城县后,罗荣桓立即和秘密共产党员、通城县县长王武扬一道在通城县秘密组织农民自卫军,攻取了通城县城 ,并宣布成立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王武扬担任了总指挥,罗荣桓任党代表。为了使这支农民起义军服从党的领导,罗荣桓 做了大量的工作。身材高大、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穿着一套旧中山装的罗荣桓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经常与农民弟兄促膝谈 心,向他们传授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农军的弟兄们看到这位穿中山装、戴眼镜的知识人与他们十分贴近,都很信任他,亲热地 称他“党代表”。

  罗荣桓在通城农军中进行的政治工作,是在人民军队建立以前,也是在毛泽东的三湾改编以前的政治活动,是我们党 在农民部队中进行政治工作的先声,为以后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武装以农民为主要来源,如何做好农民阶级的思想工作,把广大的有革命热情同时又有很多落后思想的农民改造成为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坚定的革命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方面,罗荣桓迈出了第

  一步,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直接为他以后在井冈山红军队伍中进行政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经验。

  1963年12月,罗荣桓逝世时,朱德在《悼罗荣桓同志》中写道:

  起义鄂南即治军,忠诚革命贯平生,

  身经百战摧强敌,留得丰功万古存。

  高度赞扬了罗荣桓在创建人民军队中、在政治工作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罗荣桓率领的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久后即在党组织的指示下,赶到了江西修水,加入了余洒度为师长的江西省防国军 暂编第一师,农军被改编为师部特务连,王重开为连长,罗荣桓仍为党代表。在罗荣桓到达修水的同时,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 东也来到了安源张家湾,举行了秋收起义的准备会议,会议决定以暂编第一师(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为主力,在湘赣边界 发动秋收起义。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分三路攻打长沙,但都遭到失败。毛泽东及时领导起义军转到了浏阳文家市,罗荣 桓作为第一师师部的参谋随特务连进驻了文家市。时任特务连连长的朱建胜是浏阳人,朱建胜引罗荣桓到文家市的一户姓杨的 人家,杨家有一个14岁男孩,他就是后来闻名中外的共和国上将杨勇。

  年幼的杨勇受其老师陈世乔的影响很大,陈世乔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对聪明好学又有些调皮的杨勇十分喜欢。有一天 ,他看到杨勇走路的步伐十分刚劲有力,很像一个军人的姿态,当即夸奖他说:“杨世峻(杨勇原名),你步子走得很好。常 听甘先生(杨勇的另一个教师)说你是块当兵的好材料,果然如此。”

  随即他又鼓励杨勇说:“过去有一种陈腐的观点,‘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这是一种偏见。试想一想,假如没 有北伐将士浴血奋战,何以有我们今天扬眉吐气的好日子?同样,要留住这个好日子,没有手握武器、忠于革命事业的战士, 也是绝对不行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名垂千古的诗篇中赞美将士说,‘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忠 诚、勇敢、刚强不屈,这才是一个好儿男应有的阳刚之气。‘勇’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下面是一个‘男’字,上面好像一顶 ‘帽子’,男儿戴上军帽,当然是士兵,这‘勇’字正是形容士兵的。希望你发愤读书,刻苦训练,砥砺志节,做一个能文能 武的预备士兵,准备将来担当革命重任。”

  陈世乔的话对杨勇影响很大,他因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勇。

  1927年4月,当大革命的浪潮在家乡涌起的时候,14岁的杨勇参加了乡农军,成为乡农军中最年轻的一名战士 。现在毛泽东、罗荣桓率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了文家市,杨勇十分兴奋,迫切提出了加入起义军的要求,但是由于年龄太小, 罗荣桓和朱建胜未能答应杨勇的要求。毛泽东、罗荣桓率部队在文家市停留了片刻,即继续向上栗市行进,杨勇目送着这支起 义军离开了文家市。

  从文家市撤出后,毛泽东、罗荣桓即率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发。在部队经过三湾时,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稳 定了起义队伍。罗荣桓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参与了毛泽东领导的创建新型革命军队的全过程。

  10月初,起义军终于到达了井冈山。到达井冈山时,罗荣桓仍任特务连党代表。罗荣桓对毛泽东同志加强党对军队 的领导,创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十分拥护,在井冈山他为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先后担任了两个连 队

  的党代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广大战士们的爱戴,加强了党在连队中的作用。

  他所在的连队先后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红军将领,如后来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和红四军军长的王良(王良在19 32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在井冈山期间,罗荣桓历任特务连、九连、八连和三营党代表,他是我军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党代表之一。192 8年4月,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原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罗荣桓担 任了第三营的党代表。由于罗荣桓的出色工作,三营成为三十一团中最坚强的战斗集体之一。是年8月,三营随毛泽东远征湘 南,行程数百里,连续十多个战斗,没有一个战士开小差,创造了巩固部队的好成绩。三营成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 军。

  1930年6月,罗荣桓接替了毛泽东的红四军政委职务,,与林彪一道担任了红四军的领导工作。红四军是开创井 冈山和中央苏区的一支主力队伍,让罗荣桓担任该军的政委,可见红四军前委对他的倚重。

  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罗荣桓与善于指挥作战的林彪担任了红四军的领导,当时被人们认为是红军队伍中的“黄金搭 档”,其中除了罗荣桓长于政治工作外,还由于他善于处理好与军事主官的关系。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罗荣桓再次与林彪合作 ,统率了人民解放军最强大的一支野战军——近百万人的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在他们两人的合作下,第四野战军从东 北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方的海南岛,纵横全中国,消灭近百万国民党军,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其中有两个(新一军、新六 军)是被第四野战军消灭的。其军事主官林彪,性格孤僻、心胸狭窄,常常会因一些小事大发脾气,一般人很艰与他长期共事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除了聂荣臻曾与林彪作过搭档外,与他合作时间最长的就是罗荣桓了。

  1931年9月,在红军粉碎蒋介石第三次“围剿”的良村战斗中,红四军抓获了一些敌军俘虏,缴获了敌军大批枪 支,部队在实行转移时,敌人从后面追了上来,敌军不仅夺回了俘虏、枪支,而且还将红军的一些伤员抓了去。为此,苏区中 央局严厉批评了红四军的领导,罗荣桓主动承担了责任,被免去了红四军军委书记职务。1932年在组建红一军团时,林彪 担任了军团长,聂荣臻担任了政治委员,罗荣桓担任了政治部主任一职。

  是年10月,“左”倾中央来到中央苏区,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罗荣桓同样也受到了排挤,被调离红一军团 ,到江西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其时,陈毅也因抵制“左”倾路线而被调到江西军区任司令员。由于罗荣桓和陈毅一道在江西军 区抵制“左”倾路线对毛泽东的批判,再次被调离原工作岗位,到总政治部任巡视员、动员部长。

  然而,罗荣桓并没有因为受到排斥而失去革命工作的积极性,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他任总政治部扩红突击队 总队长期间,带领广大扩红工作人员,深入乐安、宜黄一带农村,挨家挨户地进行动员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1934年 1月,罗荣桓受到了中央的表扬,《红色中华》杂志上刊登了他的事迹。不久,扩红成功,成立了红八军团,罗荣桓被委任为 红八军团的政治部主任。

  红八军团是长征前夕组建的一支部队,部队的战士大多是未经训练的新兵。长征开始之初,中革军委让八军团跟在三 军团的后面,在右翼行进。八军团紧随三军团之后,先后通过了敌军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

  后来,红三军团为了抢占湘江渡口,急行军先走了,将八

  军团搁在了后面。由于军团是新组建的,部队战士都是新兵,没有经过训练,加上军团长周昆和政委黄都是刚刚由红 一军团提拔起来的新干部,所以,罗荣桓虽然是一个政治部主任,有时却担任全面的领导工作。罗荣桓每天行军前都要向各部 部长、各师长布置工作,还经常向军团长和政委提议如何加强部队、巩固部队。八军团在通过敌军的前三道封锁线后,因军团 长的错误指挥,部队走错了方向,随着战局的恶化,错误迭出,甚至成为全军的尾巴。

  12月1日,部队艰难地赶到了湘江岸边。这时,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渡过湘江了,只有五军团的红三十四师仍 在湘江东岸担负阻击任务。敌军从三面围了上来,八军团在仓促中渡江,没有受过训练的战士们挤成一团,不仅影响了渡江的 速度,而且也无法形成对敌的抗击力。空中敌军的飞机狂轰滥炸,地面敌军的轻重机枪疯狂扫射,成批的战士倒在湘江中。.

  罗荣桓率政治部机关的干部战士也夹杂在其中,涉水而过。当罗荣桓冒着枪林弹雨渡过湘江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一个 扛油印机的油印员了。整个军团渡过湘江后,剩下不到1000人了。

  不久,中革军委撤销了八军团的编制,部队并入五军团,罗荣桓被任命为五军团的政治部主任。旋即又调到总政治部 担任巡视员。草地上引吭高歌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罗荣桓来到右路军随后卫三 军团四师第十团二营进入草地。这个团的政委恰好是8年前他在文家市认识的那个14岁的小孩——杨勇。

  在文家市,杨勇虽然未能加入起义军,但是起义军却在他的心里牢牢地扎下了根。1930年5月,浏阳县委在彭德 怀的红五军配合下,发动了浏阳红5月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正在浏阳中学读书的杨勇参加了红五军,入红五军随营学校 学习。杨勇想成为一名革命军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勇从红军随营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红八军政治部宣传部,担任了分队长,先后参加了红军的三次反“围剿”战斗。 几经战火洗礼,杨勇作为一名将领逐渐成熟起来,长征前担任了红四师红十团的政委。

  杨勇对这个8年前就有过一面之交的老上级十分尊敬,在红军进入草地后,他特地关照二营的战士们对罗荣桓要格外 给予照顾。

  一天部队宿营时,罗荣桓看到战士们在避风的地方搭起了一个草窝,就走了过去,他看了看草窝,高兴地表扬道:“ 这个窝搭得好!如果一个班有两三个这样的草窝,夜间就好过了。”

  战士们听了罗荣桓的表扬,一个个十分高兴,他们说道:“首长,你躺下试试好吗?”

  罗荣桓点点头,爬进去试躺了一下。

  战士们问道:“首长,还行吗?”

  罗荣桓点点头说:“要得,又松又暖和,再好没有了。”

  战士们说:“首长,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今天晚上您就睡这里吧尸

  罗荣桓一听,坐起身来,问道:“什么?告诉我是谁让你们给我搭的?”

  战士们看到首长一下子严肃起来,面面相觑。罗荣桓一看

  就知道是团领导让安排的,他叹了一口气说:“草地是很湿,你们搭这么好的草窝,应该感谢你们,可是我没有资格 住,应该留给伤员。”说着,他走到别处,找了一块地方,同战士们一样宿在露天里。

  罗荣桓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始终不忘与广大红军战士同甘共苦,随时掌握战士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做好思想工作, 鼓舞士气,为中央红军胜利走完长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茫茫无际的草地里,根本就没有路,到处都是不知源自哪里、也不知流向何方的小河,河的两岸尽是些水草地带, 水泊连水泊,行走当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没顶的泥淖。荒草遍地的水草地里,没有可吃的东西。红十团进入草地的第3 天就断了粮,团里的牲口都杀了充饥,罗荣桓的坐骑也献了出来,但是,全团的战士还是挨着饿。看着战士们一个个面黄肌瘦 的模样,罗荣桓心里十分焦急,虽然他自己也有好几天没有吃饱了,但是,为了鼓舞队伍的士气,他始终走在战士们中间,与 战士们谈心,给战士们谈井冈山斗争的故事,谈他从书中知道的各种趣闻。二营的战士们都愿意聚在罗荣桓的身边,爱听罗荣 桓摆“龙门阵”。在罗荣桓的身边,战士们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他们闻所未闻的故事,罗荣桓风趣的话和生动的语言经常逗得战 士们哈哈大笑,在罗荣桓的身边,战士们忘记了饥饿。

  二营有一个14岁的姓杨的通信员,在部队刚进入草地时,脚被竹尖扎了一个洞,被污水一浸,脚脖子很快肿得像冬 瓜,无法行走。二营的干部战士们便轮流背着他行动,罗荣桓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草地上,一个人行走就已经是十分困难了,经常一脚踩下去,叽咕叽咕,黑水直往上冒,人往泥里陷,每走一步都要 付出九牛二虎之力,何况还背着一个人行走,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小杨见拖累了大家,心中很是难受。于是,他躺在地上 ,说什么也不肯再让大家背着他走了。他苦苦地哀求着大家:“同志们,我实在不行了。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等到革命 胜利后,请给我家带一个口信,就说我从地主家逃出来后,当了红军,跟着党中央北上抗日时,牺牲在草地了……”

  同志们听了小杨的话眼睛都湿润了,说什么也不能丢下小杨,双方就僵持在那里。罗荣桓见状,心生一计,他对战士 们眨巴眨巴眼睛后说道:“这么着吧,大家都快走。我腰腿疼得厉害,留下来给小杨作伴。”

  “那怎么行尸罗荣桓的话可把小杨急坏了。罗荣桓是红军高级将领,怎么能留下来与他作伴。他挣扎着坐起来,着急 地说:“您是领导,要带领大家走,怎么能跟我留在这里呢?”

  “领导还要有群众啊J要是大家都不走了,领导不成了光杆了吗?”罗荣桓弯下腰来,慢声慢语地对小杨说。

  二营营长见小杨有所动作,便蹲下来,把背朝着小杨,催促道:“小杨,来,上我的背。你要是再不走,罗主任也不 走了。”

  在大家的动员下,小杨只好趴在营长的背上。

  在行进途中,罗荣桓见大家背着小杨十分吃力,便让大家做了一个简易的担架,几个人轮流抬着小杨行军。

  然而,在草地中,由于没有医疗条件,小杨的伤病急剧恶化,不幸于第三天的中午牺牲了,大家都十分伤心。罗荣桓 站在小杨的遗体前,脱下军帽,沉痛地对战士们说道:“小杨这么年轻就牺牲了,非常可惜。我们活着的人应当接过他的武器 ,继续战斗。红军指战员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人民会采取各种形式悼念他们。”

  在草地行军,饥饿要比伤病更加威胁人的生命。部队几乎把能吃的东西包括皮带都吃进肚子里了,但仍然没有解决问 题。

  罗荣桓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找到二营营长问道:

  “现在部队没有东西吃,你们打算怎么解决?”

  “可以挖野菜,如果碰到树林,还可以找些蘑菇,只要每天能吃上一顿,部队还能坚持。”

  “对!这种办法可以。很快就要到有人家的地方了,一定要勒紧裤带,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首长,请放心!几座大雪山都爬过来了,这水草地,滚也要滚出去。”

  “嗯!”罗荣桓赞同地点点头说,“我们就是要有这么一点精神!”

  这天晚上,部队刚一宿营,老天就下起了毛毛细雨,战士们的衣服和毯子全都给打湿了,北风一吹,冻得人好像是掉 入了冰窖之中,无法入睡,于是战士们干脆燃起篝火,坐在篝火旁,听罗荣桓讲各种趣闻故事。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一致要 求罗荣桓唱一段湖南的花鼓戏。罗荣桓本来很腼腆,他不习惯在大众场合下放声高歌,但是战士们的热情越来越高,为了鼓舞 战士们的士气,罗荣桓还是拉开嗓子唱了起来。我要当红军,把话告亲人。全家乐呵呵,老少都送行。爹妈嘱咐说,出动勿惦 心。要听党的话,好好闹革命。叔伯嘱咐说,行动听命令,打仗要勇敢,多多杀敌人。

  战士们听到这熟悉的湖南花鼓戏,心里充满了激情,根据地人民送别子弟兵的情形又历历在目,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 吟唱:

  姑嫂嘱咐说,穷人心连心,处处为群众,当好子弟兵。弟妹嘱咐说,咱家冤仇深,不报冤和仇,就不转回程。老少说 得对,句句讲得明,决心跟党走,永做革命人。

  歌声汇成了一股洪流,回荡在草地的上空。这歌声中蕴含着对革命的执著追求,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和信念,广大红 军战士才能历尽无数的磨难,战胜罕见的困难,完成举世无双的长征。

  经过七天七夜泥里水里、忍饥受寒的艰苦行军,部队终于走出了草地,看到了山峦、树林、房舍、炊烟、牛羊。战士 们齐声欢呼,为战胜大自然而高歌。但歌声未尽,国民党军就出现了。二营的先头部队发现了马步芳的骑兵正迎面而来。战士 们刚刚走出草地,有好几顿未吃了,身体十分虚弱,二营的指挥员担心战士们无法抵挡敌军骑兵的冲击。二营营长向罗荣桓诉 说了自己的担心后,罗荣桓也认为这是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激励战士们一往无前、击败前来阻击的敌军呢?

  罗荣桓皱着眉头来回地踱着步,突然,他眼睛一亮,对战士们说道:“你们肚子饿不饿?想不想吃马肉?”见战士们 都愣愣地看着他,罗荣桓又故意说道:“南方有不少人不用说马肉,连羊肉都不吃,现在恐怕不能讲究这些了。你们吃不吃我 不知道,反正我是吃的,我想要吃烤熟了的马肉。”

  听了罗荣桓的话,大家顿时似乎闻到了一阵阵被烤熟了的马肉的香味,战士们高兴地说:“吃!我们去打马家军的骑 兵,吃上一顿马肉。”

  见战士们情绪高涨,罗荣桓觉得战斗的时机成熟了。他又提醒道:“对,我们去打骑兵,但是对付骑兵不能冒失,大 家太

  疲劳了,我们得想想办法。”说着,罗荣桓用手在空中比划着道:“你们见过江西老依打猎吗?他们是藏起来守候着 猎物进入射程,今天我们也应当用这个办法。”

  按照罗荣桓的建议,二营各连立即散开占领了有利地形,设下埋伏,把机枪架了起来。敌军的骑兵根本就没有想到红 军会在前面设下埋伏,他们以为红军还在草地里呢!

  300米、200米、100米、50米,敌军进入了红军的火力范围。“打尸二营营长一声令下,二营八九挺轻重 机枪一齐响了起来,几十颗手榴弹也一齐飞向敌群,敌人的骑兵被打得人仰马翻,二营营长率战士们一鼓作气冲了上去,后面 的敌军见势头不对,吓得连忙掉头就跑。

  不到半个小时,敌军几十具人马尸体横陈在战场上,战士们拖着被打死的敌骑兵的战马,高兴得咧开了嘴。

  不一会战士们便津津有味地吃上了被烤得黑油油的马肉。罗荣桓问二营营长:“部队都吃上了没有?”

  二营营长高兴地回答道:“都吃了,有的战士吃了足有两三斤,剩下的还够吃上两三天呢!”

  罗荣桓哈哈一笑说:“告诉战士们,可不能吃得太多,小心把肚子撑坏了。”

  通过草地后,罗荣桓又回到了一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兼地方工作部部长。就在这时,张国焘发动了分裂中央的活动 ,罗荣桓与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一道开展了反对张国焘分裂行为的斗争。12张思焘下令通缉叶剑英与杨尚昆

  右路军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靠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于8月底走出了遍地沼 泽的茫茫草地,到达了班佑、巴西。与此同时,左路军的先头部队,也从卓克基来到了阿坝和查理寺。到达班佑的右路军,在 包座地区打了漂亮的一战,一举击垮包座地区守敌及援敌四十九师大部。然后,右路军就在班佑、巴西休整,等待左路军到巴 西会合,一起北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