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征程军魂——红星照耀陕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17:23 新浪读书

  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的主力离开巴西北上后,仍然没有对左路军失去信心。为了督促左路军跟随中央红军主力北上,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一些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等联名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 “我们无论如何不应再退回原路,再去翻雪山,走草地,到群众完全逃跑的少数民族地区。两个月来,我们在川西北地区所身 受的痛苦,是大家知道的。南下的出路在哪里?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南下不能到四川去,南下只能到西藏、西康; 南下只能是挨冻挨饿,白白地牺牲生命,对革命
没有一点益处;红军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南下是绝路。”同时,党中央也致电 张国焘,希望他能率四方面军主力随中央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一道进入川陕,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9月16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北进的途中击退了国民党甘肃军阀鲁大昌部的拦阻,俘敌100余人,缴获战马50 余匹,逼近了川甘边界的重要关隘腊子口。

  腊子口是素称“峭壁连高峰,一堑锁咽喉”的“岷山第一险关”,它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山口两边的悬崖峭壁,像 是被一把巨型大斧劈开,既高又陡,山口中间有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在腊子口的前沿,两山之间横架一座东西走向的木桥 ,把两边的绝壁连接起来,这座木桥是四川通往甘肃的一条重要通

  道,也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敌军为了阻止红军北上进入甘肃境内,鲁大昌派两个营的敌军在桥的对岸凭险据守 ,筑起石堡,数十挺重机枪封锁着木桥。

  一军团红二师的四团首先抵近腊子口天险,王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对天险腊子口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后,决定以 六连在正面向腊子口守敌进行轮番攻击,疲惫和消耗敌军。同时,以一连和二连从腊子口的左侧攀登悬崖绝壁袭击守敌的背后 。防守在石堡中的敌军万万没有想到红军能从悬崖爬上来,从背后袭击他们,一时大乱,在正面的六连乘势发动攻击,守敌溃 退,红四团一举夺下了天险腊子口,为中央红军北上打通了道路。

  通过腊子口后,中央红军来到了甘肃的哈达铺。

  哈达铺,是红军进入甘肃后遇到的第一个较大的镇,有数百户人家,一条长长的小街,开有许多店铺,红军在这里进 行了短期休整。万里征程中很少看到报纸的毛泽东等人,从获得的《大公报》、《山西日报》等报纸上看到了一条阎锡山进攻 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陕北还有一块革命根据地,对正在寻找落脚点的红一方面军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9月22日,中央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到陕北去,同时决定红一方面军 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 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纵队,红一军(即红一军团)为第广纵队;林彪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红三军(即 红三军团)为第二纵队,彭德怀兼司令员,李富春为政委;军委纵队为第三纵队,叶剑英兼司令员,邓发为政委。

  党中央率领红军一直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中进行目的地不甚明确的长征,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地,那就是北上 到陕北,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会师,在陕北建立革命的根据地。刘志丹,这位还没有为主力红军所熟悉的将领,一下子闯 入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视野中。陕北人民的北斗星

  刘志丹,陕西保安人,出生于陕北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家庭。1924年,他接触到进步的思想,加入了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第二年又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斗士。也就在这一年,在党酌指派下,他考入了黄埔军校( 第4期)学习军事。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刘志丹回到北方,任冯玉祥的国民联军驻豫西代表,在西北军补充旅(即国民党第十一旅)中进 行兵运工作,发展革命力量。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联手反共,刘志丹依靠补充旅的军事力量在陕南渭华一带发动广大 农民举行了渭华起义,成立了陕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担任了陕北工农革命军的军委主席。渭华起义发动了许多贫苦农民,使 八百里秦川红了半边,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惊恐,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宋哲元立即调集军队分成三路向渭华开进,镇压农民起 义。

  在敌军重兵压境的情况下,刘志丹立即召开军委会议,在会上他提出:“先把部队撤到渭北,再慢慢向陕北转移。陕 北是井岳秀(国民党军阀)的地盘,敌人统治力量比较弱。那里远离城市,地形有利,军队好活动。再说井岳秀与冯玉祥有矛 盾,冯的军队(宋哲元的部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一下进不去。”

  这时,毛泽东刚刚在井冈山领导革命斗争,刘志丹在陕北

  能提出与毛泽东同样的见解,主张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开展革命,表明了刘志丹的远见卓识。但是,刘志丹的建议 并没有得到一些从旧军队中参加革命的军官们的同意,他们对撤到穷苦的陕北高原作战不同意。陕北工农革命军仍然滞留在渭 华‘带。

  起义领导人对起义军进军方向争论不休,贻误了战机,敌军乘机偷袭了驻扎在高塘镇的起义军司令部。当时刘志丹正 在司令部,一听敌军偷袭的消息,马上吩咐敲响警钟。高塘镇的警钟一响,附近的几十个村的警钟也响了起来,听到钟声,成 千上万的农民纷纷拿起锄头、长柄斧、镰刀、扁担,铺天盖地而来。冲进高塘镇的敌军先头部队从未见过这阵势,顿时慌了手 脚。冲在前面的敌骑兵立即掉头向后逃,后面的敌步兵还未来得及转身。就被敌骑兵撞倒,敌军乱作一团。刘志丹指挥起义军 乘势杀了过去,一举粉碎了敌军偷袭起义军司令部的阴谋。

  敌人不甘心失败。第二天,又派三个师从三面向高塘镇包围过来,刘志丹指挥起义军奋勇抗击敌军的进攻。经过半天 苦战,起义军虽然打退了敌军多次的冲锋,但是毕竟寡不敌众,起义军伤亡惨重。为了保存革命的实力,担任第三大队队长的 谢子长命令两个战士架着刘志丹撤离了阵地,然后,谢子长率第三大队的少数战士也随后突出重围。这一仗,起义军大部分壮 烈牺牲,渭华起义失败。

  起义失败后,刘志丹来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渭华起义的经过,中央军委对刘志丹在革命最艰难时刻能主动发动起 义,给予了表扬,并指示刘志丹继续在陕北进行革命斗争。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刘志丹又回到了陕北,在陕北农民当中,发 动群众,准备更大的起义。刘志丹为了发动农民,与广大农民在一起生活,向他们传播革命的道理。他细瘦的脸上总是带着微 笑,对农民冗弟做工作时总是不急不忙。他能言善辩,有一副洪亮的嗓子,他对着上千人讲话,每个人都能听清。

  陕北广大农民对刘志丹领导渭华起义早有耳闻,又见刘志丹这样和蔼可亲,有一副侠义心肠,都乐意与他接近,把他 当作知心人,对他越来越信任,以至于视他为农民的救星。刘志丹成了陕北农民心中的英雄人物,被称为陕北人民的北斗星。

  为了在陕北闹革命,刘志丹加入了国民党的民团组织。当时,陕北国民党的一些民团知道刘志丹在陕北的影响,也很 想利用刘志丹在陕北的声望。刘志丹先后被任命为民团团总、国民党骑兵师副团长、补充团团长、旅长、副旅长兼参谋长。刘 志丹利用这一机会,极力争取国民党民团的一些士兵投身于革命。

  1930年2月,刘志丹利用陕北军阀与西北马匪混战之机,与谢子长策动了第九旅(刘志丹就是第九旅的副旅长兼 参谋长)的兵变;

  谢子长是陕西安定人,早年是安定县民团团总,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加入了冯玉祥第十一旅(补充旅) ,成为第四团的一个连长。刘志丹在第十一旅进行兵运时,曾与谢子长共同战斗。后来,两人一起领导了渭华起义。起义失败 后,谢子长派人送走了刘志丹,自己也到西安隐蔽起来。刘志丹在陕北继续领导革命,谢子长得到消息后,也赶到了陕北,与 刘志丹一同进行革命斗争。后来,中共中央任命刘志丹为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谢子长则为军委委员,两人共同领导陕北的 革命斗争。

  虽然两人进行了周密的准备,但这次兵变还是由于第三营营长周维琪的叛变失败了。

  兵变失败后不久,刘志丹在甘肃合水县古城镇一带收编了

  4股民间武装,这些武装都是贫苦农民为反对地主土豪组织起来的,他们对刘志丹十分钦佩,愿意同刘志丹一道进行 革命。于是,刘志丹在这基础上建立了南梁游击队。

  是年10月,刘志丹率领的南梁游击队与阎红彦领导的晋西游击队会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第二支队, 谢子长为第一支队支队长,刘志丹为第二支队支队长。第二年年初,部队改编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谢子长、刘志丹分别为 正副指挥。

  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建立后,按红军的建军原则进行了整训,领导干部都认真学习了古田会议精神,学习了毛泽东的 游击战术理论。不久,又接到中央指示,将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谢子长和刘志丹仍为正副指挥 。至此,谢子长和刘志丹领导的武装正式归入了红军队伍的建制。

  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后,在陕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斗争。先后攻下了职田镇、三原等地,打退国民党军的数次围 剿,壮大了队伍。1932年12月,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二团。然而,出人意料的 是,刘志丹和谢子长却被排斥在红二十六军之外。原来代表王明路线的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来到了陕北,他指责刘志丹和谢子长 不与国民党打大仗,犯了“上山主义”、“逃跑主义”、“右倾主义”、“反对省委正确领导”等许多错误,撤销了他们的一 切职务。谢子长和阎红彦被迫离开了红二十六军,前往上海。

  杜衡将刘志丹降职使用,并强迫谢子长离开部队,然后由他率部队南下作战。在进至陕南蓝田县张家坪时陷入了敌军 的重围,刘志丹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率少数人突破了重围,杜衡本人被俘,不久就叛变了革命。

  刘志丹突破重重包围,终于又回到陕北,陕北人民听说刘志丹又回来了,纷纷前来投奔。刘志丹又重建了红二十六军 ,高岗领导的一支游击队也加入了刘志丹的队伍。

  高岗担任了重建后的红二十六军政委,后来又担任了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伙同饶漱石阴谋篡党,败露后自杀身亡。

  在陕北人民的支持下,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在陕北屡次挫败敌军的进攻,终于在陕北创建了一块包括20几个县 的红色苏区。不久,刘志丹又率领红二十六军与谢子长、贺晋年领导的红二十七军会合,队伍壮大到5000余人。

  刘志丹对革命的贡献不仅在于领导了陕北人民进行革命,更重要的是他在陕北创建了一块红色苏区,为中央红军千里 转战准备了一个落脚点。如果没有刘志丹的艰苦斗争,没有陕北这块红色苏区,中央红军与张国焘分裂后,仍将继续转战,承 受更多的牺牲,而后来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就很难在陕北建立。“徐老虎”到了陕北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向陕北行进的时候, 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先于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师,陕北的革命力量更加增强。

  徐海东,原名徐元清,湖北黄陂徐家窑人,祖辈都是窑工。早年徐海东也曾被父母送进私塾读了两年书,后因家里生 活艰难,徐海东被迫辍学。他9岁时便开始学烧窑,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对革命一无所知的窑工被引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春,20岁的徐海东在挑窑货赶庙会时,碰到了多年

  未见面的念私塾时的老同学吝积堂。这位同学是受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董必武、陈潭秋的指派,回家闹革命的。他 知道徐海东生性豪爽,为人侠肝义胆,就对他讲起了革命道理,介绍了苏联十月革命、苏维埃以及中国的共产党等。对苏联十 月革命、苏维埃,徐海东根本就不懂,但是,当他听说中国有一个专门领导穷人闹革命、为穷人谋利益的共产党时,当即激动 地说:“大丈夫纵也天下,横也天下,干革命为老百姓打天下,只要不死,我就干到底。”1925年在吝积堂的介绍下,他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顶替一个叫柳金彪的人参加了鄂军第二师第二营六连。不久,他又离开了鄂军,南下广东,参 加了国民革命军张发奎的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并担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他离开国民党 军回到家乡,凭着县委发给他的一把手枪、14发子弹,在家乡组建起一支300人的农民自卫军。

  徐海东生性豪放、仗义,喜喝酒,也染有旧军队的习气,平常腰里扎一根宽皮带,遇到发火,就解下来,拿在手上, 见谁抽谁。后来,他率领农民自卫军参加了吴光浩、戴克敏领导的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失败后,他成为国民党土豪劣绅追杀的对象,徐家一门66口被敌人杀害,与国民党结下血海深仇。此后他 任黄陂游击大队分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县暴动总指挥,指挥游击队与敌人周旋,并因打仗勇猛无畏而得名“徐老 虎”。

  徐海东经历的传奇色彩,给1936年在延安采访的埃德加·斯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 ,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1930年,鄂豫皖苏区的红一军、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徐海东担任了红四军第十三师第三十八团团长,后又任 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当时,十二师的师长是陈赓。后来陈赓曾这样回忆徐海东:“我和海东,有团结有斗争,我们的团结 ,是在斗争中建立的。这个徐老虎,他的屁股可不是好摸的,但他要是服气你,你不光可以摸他的屁股,还可打他的屁股。” 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他率队冲杀,棉衣上留下四个弹痕,还有一颗子弹擦着他的肩膀飞了过去,伤了点皮。徐海东得意 地对一个干部说:“看!我徐海东命大福大,敌人射向我的子弹都是吃素的!’, ’

  这话很快传到师长陈赓的耳朵里。一天,陈赓看见徐海东,突然问他:“徐老虎,听人说你吹牛皮,说敌人射向你的 子弹都是吃素的?”

  徐海东嘿嘿一笑:“那可不,子弹见了我就得拐弯。”

  由于陈赓担心自己的爱将会受伤,狠狠地将徐海东批了一通。不过,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一次攻坚战斗中, 敌人两发机枪子弹打在了徐海东的左腿。一‘颗射穿了皮肉,一颗卡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由于找不到麻药,医生迟迟没有 给他动手术,伤口一直无法愈合。徐海东知道后大为光火,他对医生说:“这点算个屁,来,赶快动手吧!麻药不用等了,你 们要是不敢下手,我自己拿火钳把它夹出来。”

  医生只好听从他的意见,为了防止他的腿抽动,护士要先用背包带把徐海东的腿固定在床上,徐海东见状,又急了: “这又不是杀猪宰羊,你们尽管动手吧,我保证不会动一下。”

  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徐海东果然咬着牙关坚持了下来。

  生活和战争造就了出身于窑工的徐海东豪放、心直口快的性格。他对自己敬重的人,披肝沥胆、亲密无间;对那些难 以

  理解的问题从不含糊,从不掩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他的这种耿直的禀性在红军高级将领中是很有名的。后来,他甚 至对毛泽东的婚姻也进行干预,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快。

  那是1938年冬天,毛泽东正准备与从上海来的演员江青结婚。在陕北那块贫困、朴素、原始的土地上,江青并不 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不少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高级将领,对于毛泽东同这位“电影明星”结婚接受不了,不少人表示了反对, 其中也包括性格耿直的徐海东,当时不赞同的人为了向毛泽东表达他们的意见,就共同签名写了一封信,并推举毛泽东很赞赏 的、对革命有大功的徐海东作为代表面交毛泽东。

  信被毛泽东接受了,但是,意见却被毛泽东拒绝了。

  徐海东一直很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贺子珍离开延安去苏联时,他特意请贺子珍吃饭,在饭桌上,他很坦诚地 对贺子珍说:“大姐,我只承认你,不承认江青。”

  几十年后,虽然徐海东因伤病重住院了,但还是受到了红卫兵的批判,并被扣上了各种各样的罪名:“逼毛主席下台 ”、“攻击林副主席”、“和高岗、贺龙串通勾结”等,一时这位对革命有大功的人成了“该死的人”。1969年10月2 1日,重病垂危的徐海东,被赶出了北京,在河南郑州一间阴冷潮湿的房子里停止了呼吸。

  1932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斗失利,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向西转移,徐海东 则作为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委员、东路游击副司令兼游击师师长、红二十七师师长留在了苏区继续进行斗争。

  是年10月,在徐海东、陈士奇等同志领导下;留下来的部队编成了红二十七军,徐海东担任了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 师长。11月,红二十七军进入皖西与吴焕先领导的原红二十五军的一部会合,重建了红二十五军,吴焕先担任军长,徐海东 担任了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全军约7000余人。

  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穿越潢麻公路进入鄂东北时,被敌军截成了两断,徐海东率被切断的后卫部队约1 000余人,退回皖西北继续坚持斗争。不久与皖西北的红八十二师会合,成立了红二十八军,徐海东担任了军长。红二十八 军一成立,在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就在安徽金寨县石门口击溃了敌独立第四十旅,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给国民党政府震动很 大。蒋介石立即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率领国民党东北军进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

  面对数十万敌军的进攻,徐海东采取了避敌主力、击其虚弱的战术,在商城葛藤山一举击溃了敌第五十四师一百六十 一旅,毙伤敌军1000余人,俘敌旅长刘书春,为鄂豫皖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打开了新局面。

  1934年4月,红二十八军与先前失散的红二十五军在湖北商城会师,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决定,红二十八军并 入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担任了军长,吴焕先为政委。两军会合后,壮大了鄂豫皖红军的力量,在徐海东的领导下,红二十五军 在大别山地区多次给前来“围剿”的东北军以沉重打击。虽然红二十五军的作战十分顽强,但是,由于国民党军的残酷镇压, 鄂豫皖的革命组织遭到了重大的破坏,许多革命群众被杀害,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地区的作战越来越困难。就在这时,党中央 派程子华来到了鄂豫皖苏区。

  程子华,山西运城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编入入伍生队第八队学 习。大革命失败后,程子华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到上海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秘密工作。1931年到中央苏区,先后 担任红三十五

  军团长和红五军团四十二师、四十一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斗。第五次反围剿 开始后,程子华进入红军学校学习。正好这时,中共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成仿吾来到中央苏区,向中央汇报工作,也要求中央 苏区派军事干部前去鄂豫皖领导工作。于是,中革军委选中了正在红军学校学习的程子华。

  程子华来到鄂豫皖苏区后,立即向徐海东等红二十五军的领导同志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中央的指示说:经过敌人第 四、第五两次“围剿”,鄂豫皖根据地革命受到了暂时的挫折,人力、物力缺乏,红二十五军应当离开老根据地,另找地区发 展新的根据地。老根据地应留下一些独立团、游击队和便衣队坚持。

  至于红二十五军在哪个地方开辟新的根据地,中央没有作出明确的指示,中央只是提出了三个条件,供红二十五军的 领导同志参考,这三个条件是:第一,地形好;第二,敌人力量薄弱;第三,群众条件好。

  在中央的指示下,红二十五军决定实施战略转移,鄂豫皖省委也随军一道行动,向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 和豫西的伏牛山区转移,决定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根据中央的指示,红二十五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 队”,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1934年10月6日,他们从鄂豫皖苏区商城出发,开始长征。时 任军政治部文印科科长的刘华清、红二十五军特务连连长王诚汉和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第二百二十三团政治处主任陈先瑞等 都在队伍中。

  徐海东被子弹击穿了脑袋,躺了四天四夜,竟然又活了下来长征一开始,作为副军长的徐海东亲自带领手枪排担任了 全军的前卫,走在全军的最前头,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处理行军中的一些问题。当时,敌人在红二十五军前进的道路上布下了 5个师进行拦截,前卫任务十分繁重。

  徐海东选择前面敌人的薄弱部分,出其不意地突破封锁线。11月7日,部队以奇袭战术首先歼灭了驻守在商城以南 汤池的敌一百零九师工兵营,通过了敌人从商城到麻城的封锁线。接着,又在商城以南的大柳树击溃一百零七师两个团。继而 ,又打垮了前来增援的敌一百零八师先头部队,通过了敌人从双柳树至新集和潢麻公路的两道封锁线。这就是红二十五军有名 的一天一夜跑了100公里路、打了3个胜仗的一段经历。红二十五军的老同志,提起这段经历,都引以为豪。

  11月13日,也就是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不久,红二十五军全军3个团和1个手枪团,共2900余人,从河南 罗山县的殷家湾、何家冲出发,开始了向川陕边境的长征。

  蒋介石得知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越过平汉线,进入了桐柏山区,急令鄂豫皖三省“追剿”军的5个支队共16个团、 东北军第一百一十五师和庞炳勋的第四十军等,向桐柏山区“进剿”,企图趁红二十五军在桐柏山区立足未稳、孤军远征之际 ,全歼红二十五军。徐海东得知敌有30多个团向桐柏山区扑来时,立即对军长程子华和政委吴焕先说:“这桐柏山区,距京 汉铁路太近,又临汉水,地方狭小,我看是呆不住的,敌人也不

  会让我们呆下去。反正我们这些‘山大王’,有山就好办,桐柏山呆不住,就向伏牛山挺进。”

  徐海东的建议得到了程子华和吴焕先的一致同意。于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果断决定:立即通过豫西平原,向河南西部 的伏牛山区挺进,在伏牛山区建立根据地。

  为了隐蔽向北行进的意图,同时也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红二十五军先向西挺进,直抵桐柏县附近,并派出少量部队 佯攻鄂北的枣阳,国民党各路军果然认为红二十五军是要向西“窜逃”,立即赶往枣阳,国民党“追剿”军全被调到了桐柏山 以西的地区。这时,红二十五军突然从枣阳以北的韩庄掉头东进,冲破敌第五“追剿”纵队的拦截,进至桐柏山以北。

  徐海东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列,程子华和吴焕先都认为这是很危险的,劝他不要率手枪排走在前面,徐海东则风趣地 说:“走在前面早休息,走在后面晚休息,我还想早休息呢!”仍然带着手枪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22日,红二十五军在桐柏县的歇马岭又击溃了敌第二“追剿”纵队的堵截,进入了河南泌阳地区。

  在几天的行军中,徐海东为了冲破敌军的封锁线,已经有好几宿没有睡觉了,两眼熬得又红又肿。徐海东身上本来就 多次负伤,经过这一折腾,显得更为虚弱了,政委吴焕先和程子华见状,都一致要求徐海东走在后面,徐海东见两位战友是执 意让他担任后卫,也只好走在后面,一面收容掉队的战士,一面在后面担任警戒。

  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在河南西部方城北面的独树镇与敌庞炳勋第四十军第一百一十五旅和骑兵团相遇。由于当 时正值雨雪天气,能见度低,直到敌军向红二十五军的先头部队发起进攻时,红二十五军才发现敌人。屋漏偏遇阴雨天,因天 气太冷,战士们双手冻僵,一时无法扣动扳机,陷入了被动之中。敌军从两翼包抄过来,情况十分危急。

  率领前卫团的政委吴焕先迅速赶到最前面,指挥战士们就地进行抵抗,他对战士们大声疾呼道:“同志们,就地卧倒 ,坚决顶住敌人,决不后退。”吴焕先的赶到,稳定了队伍。

  这时,徐海东也率后卫部队赶到。吴焕先见援兵赶到,立即从背后抽出大刀,高呼道:“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 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说着就带头冲进了敌军阵地。在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反击下,敌军的进攻被打垮,红二 十五军从敌人的阵地上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出了敌军的重围。这一战,徐海东和程子华均负伤。 ,

  独树镇一战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上最为险恶的一战,红二十五军伤亡很大。尽管如此,红二十五军还是较为顺利地通 过了豫西的下汤、二郎庙,进入了伏牛山区。

  进入伏牛山区后,红二十五军发现伏牛山区一带地域狭窄,人口稀少,粮食和物资都十分匮乏,而且这一带是“豫西 王”别廷芳的势力范围,反动统治十分严密,盗匪盛行,地主多围寨而筑,加上敌“追剿”军也随后追来,更不利于建立根据 地。于是,红二十五军决定继续向西行进,进入陕南,力求在陕南建立根据地。

  12月初,红二十五军离开伏牛山,向陕南挺进。

  10日,二十五军到达陕南雒河庚家河,为了在陕南开辟新的局面,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军部在这里召开了 第18次常委会议。

  会议刚刚开始,镇外突然响起激烈的枪声。警卫员跑进会场报告:“敌第六十师师长陈沛指挥三个团的兵力向我军扑 来,领头的三百六十团已经东山坳口,与我一个连发生激战!”

  徐海东闻讯,急忙率领二百二十三团攻打东山坳口敌人。全军将士向敌军阵地反复冲杀了20余次,激战竟日,敌终 于支持不住,仓皇逃去。激战中,徐海东一直是冲在最前面,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底打进从后颈穿出,这是徐海东第9次负伤 ,不同的是,这次负伤比任何一次都要重,失血很多。他被抬下了阵地,四天四夜昏迷不醒。大家都认为徐海东可能逃不过此 劫,没有想到,他竟在第5天睁开了双眼,像无事一样,轻松地说了一句:“睡了好长一觉。”

  经此一战,红二十五军打退了敌军的追击,在陕南站稳了脚跟,开始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斗争。

  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境建立了一块根据地,而且不断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令蒋介石大为伤神。1935年4月, 蒋介石组织了30多个团,对红二十五军发动了“围剿”。

  对于众多敌军的围攻,徐海东根据敌情和陕南的地形,认为正面阻击敌军的进犯,于红军不利。于是他提出了“先疲 后打”的方针,具体是:敌动我不动,部队进行动员,准备草鞋、干粮,待敌接近时,红军立即向敌空虚的地方突围,把敌人 甩在后头,拖着敌人转圈,使敌人疲惫不堪,最后再打击敌人。

  徐海东的建议得到通过后,他便率领红二十五军先北后南,再转东南,拖着敌人在陕南转圈,有时一夜急行军60多 公里,将敌军丢在老远。有时又直扑敌营,缴获敌军大批物资。当敌军仓皇赶到增援时,红二十五军又远走高飞了。

  就在敌人对红二十五军的行动摸不着边际时,红二十五军在山阳袁家沟一带,伏击了敌警旅,毙敌300余人,俘敌 旅长以下1400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打破了敌军的“围剿”。

  1935年7月30日,红二十五军在陕西凤县一带俘获敌少将参议一名,并获得一些报纸和文件,从7月22日的 《大公报》上,徐海东获悉,中央红军已到达川北。红二十五军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近一年了,得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于是 ,徐海东与中共鄂豫皖省委商议,决定红二十五军立即西征北上,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然后迎 接中央红军。

  8月初,红二十五军4000余人在徐海东的率领下,从鄂豫陕根据地出发,向西行进,一路上红二十五军占领了甘 肃两当县、天水县。红二十五军的西进,令蒋介石大为不安,他生怕红二十五军与中央红军在川西北会合,立即指示在川陕的 敌军堵住ii---十五军的西进。

  敌于学忠、杨虎城等立即抽调了部分兵力,向天水扑来,徐海东见敌军来势汹汹,又率红二十五军北渡渭河,到达静 宁的兴隆镇,翻越六盘山,在平凉一举击溃了随后追击的敌第一百零五旅一部。

  21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泾川县的四坡村,从这里南渡渭河的支流泾河。部队刚过一半,山洪暴发,吴焕先和程子华 率前卫部队渡过,而徐海东和后卫部队则滞留在河的这边。就在这时,敌第三十五师二百零八团从后面赶来,徐海东率后卫部 队与敌展开了激战。

  已经渡过河的政委吴焕先听到徐海东和后卫部队与追敌展开激战,当即率军部交通队和学生连约100余人,冒着被 河水卷走的危险,涉水过河,前来增援。在抢占制高点时,吴焕先不幸中弹牺牲。

  吴焕先,湖北黄安人,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和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之一,为红二十五军的建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 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深得广大战士们的拥戴。

  徐海东见吴焕先中弹牺牲,悲痛万分,他紧紧抱住吴焕先

  的遗体;放声痛哭。广大战士们见政委牺牲,也都奋不顾身地冲进敌阵,敌军被打退。

  四坡村战斗后,敌追击部队被打怕了,始终不敢接近红二十五军。9月7日,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到达合水的永宁 山,与陕北刘志丹的红军取得了联系。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至此,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了长 征。

  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在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皖省委的共同决定下,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了 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随红二十五军一道到达陕北的刘华清提升为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科科 长,不久又调任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王诚汉提任为红三十军第二百六十二团团长。

  当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时,中央红军已突破国民党军在四川的堵截,进入了甘南。这时,蒋介石为了阻挠中央 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一面加紧阻击中央红军北上,一面也加紧了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红十五军团一成立,.就投入了 反国民党军的“围剿”当中,为了打退国民党军的“围剿”,陕北红军在徐海东和刘志丹的领导下,先后在劳山和榆林桥举行 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消灭前来进犯的东北军第一百一十师大部和第一百零七师4个营,并俘获张学良的爱将第一百零七师 六百一十九团团长高福源。

  劳山、榆林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围攻陕北红军的东北军的气焰,巩固了陕甘苏区,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 军的到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之后,徐海东每天都派出手枪团战士到处打听中央红军的消息,作好与中央红军会师的准备。终 于,手枪团的战士在西峰镇与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取得了联系。

  10月19日,党中央、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徐海东听后非常高兴,当他得知中 央红军生活十分艰苦时,当即让红十五军团的经理部长查贞国拿出5000元和一些中央红军急需的物资送给中央红军,解决 中央红军的困难。当中央红军供给部的同志接到二十五军送来的钱和物资时,激动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后来,毛泽 东常说:“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元钱啊!”

  11月初,毛泽东、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在甘泉县道佐铺红十五军团部会见了徐海东。毛泽东见到徐海东时,紧紧握 着徐海东的手说,海东同志,几年前我就听说鄂豫皖出了个徐老虎,大碗喝酒,大刀杀人,蒋委员长都怕你,了不起呀!你的 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给中央红军开辟了很大的地盘,你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毛泽东对徐海东能独立领导红二十五军转 战千里、并最终与陕北红军会合的战斗历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直到建国以后,毛泽东仍然经常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 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1955年,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