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州轻工产品上演“大变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4:36 浙江日报

  本报温州9月26日电 (记者 王纲 方海 李扬) “温州制造”早已不再是皮鞋、服装、打火机等“老三样”,高新技术正使温州轻工产品“大变脸”——高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传统轻工产品更新换代,这是今天召开的2006浙江轻工博览会上传出的信息。

  在轻博会的主展览——高新技术产品展览会上,温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人惊讶。在现场,一把新一代“活体识别指纹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工作人员将手指按在识别器
上,锁就随即打开,而参观者无论怎么试都毫无反应。据介绍,这把锁最多可允许100个人开启,目前市场售价至少1280元。这项叫做“活体触觉感应”的技术,是温州海螺集团研发的最新成果,前几天刚通过国家专家组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核心技术由企业自身研发。

  还有许多新一代温州轻工产品,因增加了高新技术元素而跻身高端市场。瑞安胜华波集团

自主研发的“汽车座椅智能调角电机”,可将座椅自动调节到乘客所需的预定位置,已经为世界汽车巨头“通用”、“
克莱斯勒
”配套;此外,温州金龙机电有限公司的微型手机马达、申瓯通信有限公司的光综合传输系统、富昌制药机械公司的高效多功能程控硬胶囊充填机等,无一不是填补国内空白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充分展示了温州企业自主创新的最新成果。

  传统“温州制造”正因高新技术的改造而身价倍增。江南控股集团研制成功的0.5秒快关蝶阀,国内无人能及,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真空蝶阀也在该企业问世;奥康集团与

意大利合资生产的“GEOX”品牌的一双“透气鞋”卖到一两千元;原本生产低压电器的华仪集团,如今却造起了现代“风车”,风力发电设备畅销全国……几乎每一件产品都搅动了市场新需求。

  温州轻工产品“大变脸”的背后,是近几年温州通过工业发展“12345”工程和选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让“温州制造”摆脱固有的低成本法则,向“高、精、尖”产品迈进。2005年,温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0亿元,工业增加值80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今年该市目标是17%。如今,温州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7家,它们正在成为新一代“温州制造”生力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