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蜀崇州仙景美食惹人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5:0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随着世界顶级赛事2006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即将在崇州揭幕,传承了三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除了看世界超级赛艇的劈波斩浪,早在2002年就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崇州,也有赏不尽的美景、吃不够的美食等着你。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崇州,记者昨日采访了崇州市市委宣传部的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崇州有被中国专家学者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的陆游祠、素有四川“苏州园林”之称的罨画池公园、中华大熊猫野生动物园——鸡冠山,还有山民用传
统手工腌制经年不腐的老腊肉、源自清光绪年间石观音场(今观胜镇)的石观音板鸭,以及早就声名远播的羊马查渣面、怀远三绝……国庆大假期间,成都人没有理由错过这场国际顶级赛事和崇州的美景、美食。

  ·历史名城 人文荟萃·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崇州居住8年,并在崇州留下了40余首著名诗句,以及那被中国专家学者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的陆游祠。不仅如此,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裴迪、高适,北宋赵汴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颂扬崇州的诗句。

  罨画池 素有四川“苏州园林”之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罨画池公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是一座诗歌化的古典园林,它位于崇州市中心,由罨画池、陆游祠、州文庙三部分组成。罨画池始建于唐、盛于宋,素有川西名园之称。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疑香薰罨画,似泪着燕脂。”北宋赵汴更有“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之名。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两度在蜀州(今崇州)为官,居于园内,故园内景点多与之有关。园中散落陆游词镌刻数十处,池畔廊、桥、榭、轩、亭、假山疏密相间,步移景换,具有江南园林玲珑秀雅的韵味。

  陆游祠 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而建。祠内陈列有陆游在四川的诗歌代表作书法作品、陆游手迹、川内行踪路线图等珍贵文物。整个祠内文物、史料丰富,被国内专家学者誉为“中华陆游诗歌文化第一祠”。

  州文庙 与陆游祠、罨画池相邻,是四川省保存最完好的四座文庙之一。庙内陈列有关孔子及儒家文化的雕塑、绘画及相关文物,正逐步形成西部孔子文化研究中心。

  ·熊猫为邻 美景醉人·

  如果你到崇州旅游并夜宿崇州,你就会亲身体会那种“森林作帐大熊猫为邻”的美妙感觉。

  九龙沟 因“九沟九槽九条龙”的神话传说而得名。其六公里山沟中的水石景观是龙门山脉最具特色、最为优秀的水石集锦,是龙门山脉褶皱断带的典型代表。景区内层峦叠嶂、凝幽滴翠、深沟狭谷、高湖叠起,出现了众多的酷似龙形的奇峰怪石和飞瀑流泉。崇州百姓中流传的“九条龙从九龙池出游,在九龙山会合,回九龙沟安家,并在龙舔石上留下九沟九槽九条龙”的神奇传说,将九龙沟如龙吟似龙啸的水石相击之声、如龙盘似龙睡的巨石躺卧之状、如龙腾似龙卧的山峰耸立之形描绘成了一座活生生的“人间龙宫”。主峰六顶山大小六峰如群龙聚首,海拔2688米,可观云海、日出、月华、佛光及杜鹃花海、野桂花林、高山冷杉,还可一睹终年积雪的“蜀山之后”——四姑娘山风姿。

  街子镇 街子,五代时名横渠镇,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升为永康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崇庆州,明属孝感乡、清泉乡,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设街子场,曾由崇、灌分管,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归崇庆州专管,清末属怀远镇。1935年设街子联保,1940年建立街子镇,不久改镇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2年更名街子镇。

  街子素为崇州历史文化名镇,境内的古寺,唐名常乐寺,宋名翠围院,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蜀献王奏请赐“光严禅院”,庙宇庄严,规模宏大。此外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宋代农民领袖王小波起义遗址、千年银杏、千年古楠至今保存完好。街子场镇既有古街古景风貌,又是近年来新兴的小集镇。1990年街子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村、镇建设先进镇。历史悠久的街子场“汤麻饼”,因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而驰名市内外。

  中华大熊猫野生动物园——鸡冠山 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涵盖了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景区拥有盆周风景区游人可达的最高雪山草甸(海拔3868米,草甸面积4800亩,坡度7%)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拥有龙门山脉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蔚为壮观的瀑布群及漂流河段,拥有川西旅游环线风景区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多、最为集中的枫槭林、桂花林、芍药林和高山杜鹃林,加上丰富的动物景观和迷幻的高山天象景观,构成了熊猫生态环境的全方位展示。

  更为独特的是,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是全国14个大熊猫保护区中大熊猫数量最多、距大都市最近(距成都92公里)的大熊猫保护区,且是卧龙和蜂桶寨两大熊猫种群交流繁衍的关键走廊,是成都大熊猫人工繁育基地的野外放生园,是“中国大熊猫故乡”的精华所在。

  ·吃在崇州 样样美味·

  怀远三绝 产于怀远镇的冻糕、叶儿粑、豆腐帘子。由于水质的原因,同一主厨用同样的方式在其他地方,却做不出这三绝。

  冻糕——民国年间怀远镇厨师蒋仲渔所创,人称蒋三麻子冻糕。其制作工艺传统而独特。先将大米浸泡磨成浆,再把用沸水烫过的糯米蒸熟,然后将二者伴和入缸发酵,最后加生猪油和红糖。成品色白微黄,滋润绵软,富有弹性;松泡化渣,油而不腻,香甜微酸。

  叶儿粑——本世纪20年代,由怀远一宗姓老人创制,时名野棉花卷子,俗称艾馍馍。采用大米、糯米加适量豌豆混合磨制,成品色洁似乳,滋润爽口,有不沾盘、不沾筷、不沾牙的特点,故又叫三不沾叶儿粑。因用柑叶包裹蒸熟,不仅有柑子的清香,而且具有理气祛痰的药疗效果。

  豆腐帘子——独产于怀远镇,已有500多年历史。制作工艺特殊,先用优质大豆制作可食之豆浆后,投入适量卤水,使之浓凝,再用刷把搅匀,然后将纱布浸湿,铺入木匣,一层细布,一层豆花,滤干成型。因其状若帘,故名“豆腐帘子”。近年来,怀远豆腐帘子厂将帘子用食油炸酥,拌以芝麻、甜酱等香料,密封保存,半年后食用,色、香、味仍如鲜品。

  老腊肉 产于山区的苟家、万家、三郎、街子等乡镇,由山民们传统手工腌制而成。因为高山气候的关系,一年四季都可腌制,且经年不腐。原料取于吃纯粮的猪肉,制作时不用烟子薰,只任山风吹。腌制出的腊肉不仅保持了鲜肉的丰富营养,而且瘦肉质感爽口、喷香化渣;肥肉晶亮透明、香醇甜脆,久吃不腻,回味绵长。

  道明腌肉 产于山区道明镇,采用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其显著特点是经熏制仍保湿,湿而不水。微烟熏过的清香沁人心脾,咀嚼时能吃出一股淡淡的稻谷烧烤之香味。

  石观音板鸭 由清光绪年间石观音场(今观胜镇)一周姓大娘创制,时名“周板鸭”。制作工艺集腌、熏、卤于一体,选用仔鸭,剃除毛、血、内脏,切开腔骨,入缸腌制,然后重压24小时成板状,再经微熏后,放入有18种香料的卤水中沸煮而成。皮色金黄,肉嫩醇香,干而不硬,油而不腻,沙而不绵,味长耐嚼。

  九龙豆花 产于九龙沟内的神龙山庄,用当地山民自产自销的新鲜黄豆,加九龙沟海拔1289米处含锶的龙泉泡制,经手推青石磨磨浆而成。由于海拔高度不一样,山泉里所含微量元素不一样。因此,在九龙沟其他地方,同一主厨用同样方式制出的豆花,其味道总是不及这里独特。

  街子老号汤麻饼 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崇州市街子镇南场口头脑聪慧的乡民汤仕元成立了一家以制作素点心为主的手工作坊,创造出了一种麻饼,即后来享誉川西的名小吃“汤长发”麻饼。因其火工精当,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列为当时蜀州四大名小吃之一。

  元通油花 清末民初元通(今元通镇)人氏创制。采用精粉、猪板油、食盐、花椒等原料,其操作工艺在制作花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成品盛盘入席,宛如精美工艺品赏心悦目,持筷夹油花头子一抖,状如银丝散落,长可尺余。醇香扑鼻,入口味长,咸麻适度,油而不腻。

  羊马查渣面 “查渣面”制作工艺独特,选取上等精白面粉加辅料经手工反复拌揉,制成富有弹性、筋丝绵长的细水叶面条,其肉渣选用猪坐墩或腿筋全瘦肉和鸡肉,煮熟后制成肉末,放入锅内用火炕干;其面汤采用猪梆子骨和鸡骨熬制而成。选料十分考究,风味独特,久吃不厌。现羊马镇已形成以“查渣面”“寿星面”为代表的查渣面一条街,闻名远近。

  天主堂鸡片 民国初年崇阳镇人氏聂福轩创制。因其时摊位设于正东街天主堂侧,故名“天主堂鸡片”。制作时选不足一岁的肥嫩公鸡,杀、烫、剖、蒸(不煮)均自有路数,蒸熟切片装盘后,沿盘放入窝油,抖上花椒面,淋上芝麻油和红油,然后撒上白糖,上桌后边拌边吃。

  王鸡肉 由崇阳镇王绍全创制。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与天主堂鸡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显著区别在于王鸡肉做出的鸡肉是肉块而不是肉片。选不足一岁的土公鸡,以适当的火候蒸熟后凉冷,待食客到场时现场解肢、切块,解肢刀法如庖丁解牛,悦目赏心。解肢后淋上独特配方的佐料,入口啃嚼红油欲滴,油得香醇,香得沁心,辣得痛快,麻得撩人。越啃越香,回味无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