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需要在社团活动与学业之间求得平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6:09 中国青年报 | |||||||||
伍璇 编前 “大学入社团,天天有事干”,这成了对大学社团岁月的描摹。大一新生面对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更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告别了枯燥单一的高考生涯,新生往往
社团生活带给我们什么?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如何在社团活动与学业之间求得平衡?也许从以下内容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借鉴。 只要跟同学们在一起我就感到快乐 已经被保研的吕声在大一就当上心理健康协会的会长了,同时在学生报社、青年志愿者协会还有“兼职”,是名副其实的社团狂人。 “可能是因为高中学习太刻苦了,上大学以后就特别想玩儿,好像是一种补偿。”吕声爱玩儿,尤其爱与很多人一起玩儿。作为“领袖”,在社团里带着大家一起搞活动,她觉得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所以吕声打心眼儿里喜欢社团,“只要跟同学们在一起,我就感到快乐。” 吕声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也乐于与同学一起进行自我探索,大家分享痛苦和欢乐。吕声工作认真负责,对每次活动都要反复讨论、修订,直至达到最佳方案才会实施。加上她生性活泼,对人真诚友善,会员们都很愿意跟着她做事。 一次承办讲座时,由于缺乏经验,宣传不到位,观众寥寥无几,大半座位都空着,大家心里都非常难受。这时,一个会员突然冲吕声喊了一句:“社长,只要你说句话,我们现在就跟你满校园去拉人!” 吕声十分惊讶,没想到这位同学竟这样主动!后来,他们真的跑遍全校教学楼,在每一间教室的黑板上写上讲座通知。一个小时后,讲座再次开始时,教室里已经挤满了人。 这件小事深深印在她的脑子里,她说,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出那一句话中包含的信任和支持。 除了性格因素,她的成功还得益于在组织活动上、管理人员上的专业知识。吕声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社团“领袖”的身份给予她运用专业知识的机会,社团和学习互相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因而她丝毫不觉得身为社长有什么压力和苦恼。她所做的活动基本上都保持很高的人气,并获得成功。一个社团的繁杂事物在她手里变得有条不紊。 提起社团,她总是眉飞色舞,与社团有关的故事可以说出一箩筐。她感激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她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尽管为社团付出很多,但她觉得喜怒哀乐都值得。 消耗在社团的时光简直就是一种遗憾 校园里不乏像吕声那样的社团成功者,也有大批如小邓这样的对社团不“感冒”的人。 说起社团,小邓露出无奈之色,他说:“我怎么就不觉得社团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呢?”其实,小邓本来也是个“狂人”。刚上大一时,怀着好奇和体验的心情,他一下子加入了七八个社团!什么笛箫社、樱花社、武术协会,后来还加入了学校和学院的学生会。可后来,他却觉得这些社团多少都令他失望,他以前如火的热情也降到了冰点。 分析其中的原因,小邓说:“我们还只是学生,学习任务是主要的,社团只是一件次要的事情,拿不出太多工夫来折腾。如果再加上领导不得力,活动就更难开展了。” 的确,如果不是明星社团,它就很可能没有完善的活动计划。王牌社团每年总会有固定活动,日常安排也有规律,大小项目穿插,阶段性和目的性都较强。而小社团往往不具备这些特点,组织活动往往仓促上马。当负责人自己比较忙时,社团就寂寂无声,大家处于“放羊”状态。当负责人忽然兴起,大家又会立刻忙成一团。有些社团还要收费,就更是参加者寥寥了。 现在,新的保研制度与社团活动挂了钩,也就是说,担任社团社长职务的同学,在保研时可以加分。小邓说,有些同学就是看准这一点,几个人一商量,提交一份申请,草率成立一个社团。这种社团,根本就不会为社员考虑,也无心举办活动,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在校学生会的生活部,小邓踏踏实实地干了一年。但此后,生活部部长辞去职务,副部长忙于考研,他也就不知不觉被“抛弃”了。当时,小邓失落了好一阵子。可现在想想,很为自己这段经历感到不值:花费了整整一年精力,却没有“升职”。纠缠在那些琐事中,如值班、写海报、发传单、贴横幅,自己的办事能力、交际能力也没有什么长进。对于小邓来说,消耗在社团的时光简直就是自己的大一遗憾。 如果你觉得在里面不开心就离开 今年即将进入大四的张楠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几年的社团生活给他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对社团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大一时,他参加了校学生会的学术部、校青协(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心宇社。在他看来,这些组织有着不同的团体文化,给他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在学术部,他受一位师姐的照顾颇多,因而对这位师姐和这个部门都心存感激。同时,他学到了怎样带领一个团队完成任务以及如何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而加入校青协的经历则使他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在“宁养”服务(一个慰问病危患者的服务项目)中,接触了一位70多岁的女性癌症患者,她的消瘦、衰竭和对生命的留恋触动了他的心。“生命太脆弱也太宝贵了,每一天都要好好珍惜!”“宁养”服务让张楠更关注自己的内心,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需要。 在心宇社,张楠收获了一段最快乐的大学时光。社团内部关系和谐,感情真挚,凝聚力强。有时候,心宇社举办活动会忙到很晚。等他深夜回寝室时,室友都已经熟睡了,虽然累,张楠却觉得自己很幸福。“和这些朋友一起讨论活动的方案,筹划实施,感到兴奋和充实,我只是把别人休息和玩耍的时间放在了社团里,很有成就感。”在他们眼里,参加心宇社是件严肃而有意义的事,觉得付出再多努力也值得。 张楠说,社团生活让他学到看事物的不同方法,各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提升。张楠从一个不敢跟女生说话的内向男生,变成了一个活跃在各个圈子里的“积极分子”。他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始终能够兼顾学习和各种课余活动,并广交不同专业不同社团的朋友。他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参加多少社团,而是要寻找到一个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地方。 对于一些社团的阴暗面,他说:“社团阴暗面总会存在,没必要总是愤愤不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的,你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你可能会遭遇挫折,但也会碰到好运。但如果你觉得在里面不开心,就离开。”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声音指引自己找到兴趣所在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并不一定要在社团里才能锻炼实践能力。” 小吴是个文静的女生,现在是学校学生处的学生助理。她曾参加过学生会的女生部、校青协、学生网站等等,可却一直找不到快乐的感觉。 在女生部,她第一次被分配到的任务是去拉赞助。当时她才上大一,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做,也没人给出一点提示和指导,结果当然是白费力气。“从此我对拉赞助深恶痛绝!”在后来的几次活动中,她对女生部的感觉也越来越差。“表面上,这些‘领导’对大家特别亲热,开会时满面春风。可是,他们并不真正关心每个会员,让人觉得这个组织并不需要自己。”到现在小吴对女生部的印象是:“部长是漂亮师姐。除此之外没别的感觉了。” 小吴的精彩表现是在学生网站中展示出来的。在那里,她发挥了出色的演讲能力,最终成为网站协会的会长。然而,她心里还是时不时会冒出想逃跑的念头。“作为负责人,我每天都在思考组织什么活动,怎样安排人手,觉得很累,脾气也变得暴躁了。” 刚开始,她逼着自己好好干,鼓励自己作出点成绩。到后来,她不断追问自己:“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总想退出?”最后,她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协会的特征不一致,而且自己并不具备很好的策划和组织能力。 随即,小吴果断地退出了社团。不久,她把握住了一个机会,成了学生助理,一干就是一年半。她说,虽然学生助理的工作看起来简单,但符合自己的性格,“我发现自己喜欢不紧不慢地做案头工作。”小吴在平凡的工作中学到了待人接物的技巧。现在,她可以通过来电显示和对方说话的用语、口气判断其身份,恰当地处理来电来访。老师们对她的工作很满意,她用心学习其中技巧,越来越得心应手。 小吴说:“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声音,指引自己找到兴趣所在。”她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尝试,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地方。“不要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谁能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呢?大学生活就是让我们寻找自己的方向,所以要敢于尝试、敢于放弃、敢于和别人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