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09:48 云南日报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在澜沧江之畔的昌宁,茶树专家发现了已有1200多年树龄的“千岁茶王”;

  在昌宁,“新田园城市”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昌宁,一个全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已具雏形……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全国知名茶专家在昌宁考察鉴定千年古茶树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万亩生态茶基地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核桃硕果满枝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昌宁新田园城市掠影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看昌宁:“千年茶乡”味正浓

  时间:2006年7月25日

  地点:昆明海逸酒店

  事件:昌宁县首次对外公布,经国内7位茶叶专家组成的鉴定组鉴定:昌宁县种植和发展茶叶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

  时间:2006年8月12日

  地点:广州芳村茶叶市场

  事件:在千年茶乡·昌宁新闻发布会上,商家云集,捕捉商机。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千年茶乡·昌宁”出名了。

  今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虞富莲研究员在我省昌宁县境内的“漭水大叶茶”和“温泉原头茶”两份茶树种质资源中,惊喜地发现了在茶树遗传育种研究上具有重要价植的四倍体单株。

  紧接着,茶树专家的惊喜又接踵而来。

  专家还在这里发现了已有1200多年树龄的“千岁茶王”,使我国已发现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向前推进了400年。

  除了学术界、媒体,还有众多的商家,越来越多人的眼球被昌宁所吸引。

  这还没完呢。

  9月28日至10月4日,一个名为“2006·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农特产品展洽会”将在昌宁县城举办,并同时举办文化系列活动、招商引资和商贸城预售等活动。

  短短几个月内,昌宁精彩不断,好戏连台。

  近日,记者探访昌宁。在这个昔日的茶马古道,今日的千年茶乡看到了别样的风景,看到了个性突出的特色经济,看到了一个魅力无穷的新田园城市,一个商贸兴起的昌宁,一个活力十足的昌宁。

  一看昌宁:特色经济彰显个性

  中秋将至,正是核桃上市的季节,但在昌宁却有一大怪现象——这个全省最大核桃种植县的农贸市场上却连个核桃的影子都见不着。

  “要买核桃咯,没得。都拉走了,还在树上就被订掉了。” 农贸市场里的一个小贩说道。果然,在县城的环城路上,就看见一袋袋打好包的核桃正在装车,准备运走。

  那么,昌宁县的核桃为何这样走俏呢?

  好东西的本质总是相似的,那就是——历史悠久、质量好、有品牌。

  据史料记载:早在600多年前,睿智的昌宁人就从沧江核桃的变异品种中选育出了细香核桃,并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进行零星种植。

  1983年,在全国核桃科技协作会上,昌宁核桃被评为4个优良核桃品种之一;1991年,又被国家外经贸部评为全国出口创汇优质产品。上世纪90年代,昌宁县在发展泡核桃的同时,引入美国薄壳山核桃,在云南本地核桃上嫁接试验获得成功,该技术于1995年获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又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昌宁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到目前,全县共有13个乡镇、近5万户农户种植了50多万亩泡核桃。2005年,全县产泡核桃干果5108吨,农民销售收入近亿元,境内核桃粗加工企业达100多家,年加工核桃7500吨,除本县核桃外,还有周边县区的近2500吨核桃流入到昌宁加工或转口外销。2005年末,昌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泡核桃发展速度,做大做强泡核桃产业,计划在今明两年,每年以10万亩的种植面积递增,到“十一五”末发展到65万亩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泡核桃生产基地。

  核桃产业的大发展只是昌宁县发展特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昌宁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在全县生产总值中,农业的产出仍占据了半壁江山。昌宁要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只有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走绿色经济强县的路子,发展和做大具有昌宁特色的优势产业,才最有竞争力。”昌宁县县委书记苏正平说。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制定了“农业稳县、工业立县、项目强县、城镇名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六大战略。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毫不动摇地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得以提高,以粮、蔗、烟、茶、林、畜为主的6大支柱产业均采用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使农业由弱势低效产业转变为强势高效产业。

  找到了昌宁经济发展的特色后,从今年开始,昌宁县决定每年向外主推一个产业。

  今年,以专家鉴定昌宁是“千年茶乡”为契机,昌宁县“以茶立意、以茶为媒、以茶推介昌宁”,叫响“千年茶乡·昌宁”这个品牌,不但向世人重拾昌宁曾经有过的光荣,还使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佳丽展露了她鲜为人知的容颜。

  在澜沧江流域的所有茶山中,昌宁扼其上游,正所谓“上山上水出好茶”。因此,昌宁在茶叶产业方面更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昌宁就是全国首批4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与福建安溪、浙江富阳、安徽岳西齐名,不但是全省12个生态茶叶示范县之一,也是优质普洱茶原料——大叶种茶原产地,还是“碧云仙茶”、“尼诺茶”的故乡,以及“滇红”、“下关沱茶”等驰名茶品的优质原料供应县。目前,全县拥有10万亩茶园面积,年产干茶500多万吨,共有茶叶加工企业228个,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

  正是看中了独具特色的昌宁大叶种茶,云南龙润集团于今年初正式入驻昌宁,建起了龙润普洱的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中科院唯一的一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先生欣然题字:“龙润普洱、茶乡昌宁”。

  昌宁县县长耿梅说:“明年,我们将向外主推我们的另一个优势产业——核桃,以求把昌宁的特色产业一个一个地叫响,并在立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规模打响品牌,以特色开拓市场,以加工提升附加值,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在昌宁的柯街卡斯、湾甸等热区,5万亩的热区反季蔬菜,不但创造了3亿元以上的年产值,还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农民经纪人”职业,这些来自民间的经纪人把蔬菜卖到了成都、西安、武汉等国内大中城市。

  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昌宁不但走出了个性,更走出了底气,壮大了实力。

  目前,昌宁县正以6大支柱产业为核心,发展壮大甘蔗、茶叶、泡核桃3大国家级生产基地和粮食、烟草、肉牛、竹子4大省级生产基地,积极培育林纸、果蔬、中药材、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年产值合计已超过10亿元。并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坚持“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种养、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力争将昌宁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

  二看昌宁:开放姿态务实作风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更有“郡县治、天下安”之说。

  今天,具有开放性的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它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在昌宁,开放性毫不例外地仍是其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昌宁县地处大理的巍山、永平、漾鼻,临沧的凤庆、永德,以及保山的施甸、隆阳三州市七县区结合部,这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地方,在历史上却曾经是相对封闭的区域,其开放之风的兴起来自于政府的倡导和民间的响应。

  昌宁县把配置资源的眼光放大到整个澜沧江区域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先具备市场要素,谁就拥有先机”。于是,一个建成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的构想由此产生。

  有了这般的广度和深度,县级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只有引进外来资金,实行内引外联“双轮驱动”,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才能做大昌宁经济发展的“蛋糕”。在“外向带动”战略的实施中,昌宁县积极主动远赴温州、广州等地招商,加快了昌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招商引资部门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的“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了“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通过对投资客商的全程跟踪服务,全面提高了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投产达标率。

  于是,一串串“活钱”追踪而至,一批批项目开工上马。

  德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茄尼醇项目、枯柯河流域卡湾段水电开发项目、硅冶炼项目、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商贸城建设项目、两个星级宾馆建设项目等近30个项目纷纷在昌宁落地开花。昌宁县抓住时机,把现有企业建成招商引资的“活广告”,以厂引厂、以商招商,达到办好一家、带来一批、繁荣一片的效果,从而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和新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来了,广东、浙江等省外商人来了,昆明、德宏、保山、大理等地的省内商人也来了……

  宽以兴商,富以安民。全县积极创造环境,激发民间投资热潮,按照“放开、放活、放心、放手”的原则,扶持壮大民营经济。2005年,全县个体私营户近12000户,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私营企业283户,增长60%,上缴税金4000多万元,增长了3倍多。

  “十一五”期间,昌宁要把优势资源开发、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培育产业竞争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的根本方向,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矿冶、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创新、能源5大产业。到2010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要累计达到1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昌宁县在全县各级党政部门中推行风险激励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挂产业、挂项目、挂企业、挂贫困户,把重点工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分解到每一个人头上。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实行风险抵押金办法,到年底,完成挂钩任务的退回押金,按抵押金同等比例奖励,完不成的,押金收归县财政。

  风险激励机制的建立,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施加了压力,产生了动力,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加快发展是功臣,空谈落后是罪人”的良好氛围迅速在全县形成。

  全县在巩固深化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突出对党政机关、涉农涉企部门的工作监督,由县纪委牵头在部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中建立机关作风联系点制度,随机检查,定期通报,限期改正,通过企业和群众的监督批评,从根本上铲除不同程度存在的“创新突破想来想去、遇到难题绕来绕去、责任面前躲来躲去、处理矛盾推来推去、创业兴业等来等去、部门利益争来争去、重点工作拖来拖去”等不良现象。

  在县、乡政府及部门工作中,昌宁县倡导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困难、用改革的思路化解困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困难。

  去冬今春,由于旱情持续,全县甘蔗原料大幅度减产,制糖企业开工困难,加之运距长,油价涨,运输费用居高不下,农民和企业积极性受挫。

  面对如此现实,昌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县处级领导和县蔗糖产业领导小组成员挂乡包村的通知》,直接挂到全县蔗区主要种蔗的25个村和华侨农场实地帮助想办法、解决困难。并从去年11月下旬开始,从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了44名熟悉基层工作、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干部,组成6个甘蔗生产工作队,具体抓好6个种蔗乡镇39个主要生产村的甘蔗生产工作。县财政还拨出100万元专款,用于扶持甘蔗生产的发展。

  由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全县甘蔗种植面积恢复到17万亩,其中新植近10万亩,一年就超额完成了3年规划种植的发展目标。2006/2007年,全县甘蔗农业总产有望达到56-58万吨之间,入榨甘蔗有望突破52万吨,实现蔗糖生产恢复性增长的目标。

  三看昌宁:新田园城市魅力四射

  来到昌宁时,记者被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景所震惊。

  在昌宁县城的中心腹地,一条清澈河流穿城而过,横亘于南北两头,河边上有高大茂密的柳树,河西岸有漂亮的别墅小区和体育场,河东岸是连片的果园、花园、竹园、荷塘和稻田,在荷塘和稻田之上,不时有白鹭在嬉戏玩耍,正所谓“城在田中,园在城中”。

  这不是现代人梦想的田园之城吗?

  早在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秉承“返回自然”的口号,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的设想,并在英国创建了两个把城市生态和农业生态交溶在一起的实验地,但规模太小,没造成太大影响。

  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也曾发出过这样的论说:人类最早需要城市,是为了摆脱蛮荒的自然。但是几千年下来,尤其是近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运动以来,事情发生了相反的变化。人们发现,真正“蛮荒”的,倒是在密集人群的互相污染和互相拥塞中,是在水泥森林和万千窗户的逼堵中。于是,人们在城市中渴念自然。

  “由于昌宁历史上开发较晚,昌宁的历史、民族、文化都不具备优势,针对昌宁县城得天独厚田园生态,右甸河穿城而过,环境气候优越,周边生态保护良好,我们决定从生态环境上作文章,打出新田园城市这一城市品牌。”昌宁县县委书记苏正平说。

  围绕实施城镇名县战略,昌宁着力打造云南省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在“靓城”、“扩城”上下功夫,做大城市“名气”。早在2003年,昌宁县就邀请中国城市规划院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并由上海同济大学进行总规修编。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以优良的人居环境吸引人流、聚集产业的总体要求,规划目光长远,符合昌宁实际。

  在这个“小而雅、小而特、小而精”的新田园城市布局基础上,昌宁县在改造提升绿化档次,完善设施配套功能,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条件,制定政策,鼓励农民投资进城、购房进城、就业进城,增加城镇人口,增强城镇发展的内在活力。

  让人不得不问的是,扩城建城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据县建设局副局长夏润南介绍,80年代的昌宁县城只有一条街,之所以现在发展得那么快,是因为县委、县政府树立了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一个产业来经营,盘活城市资产,坚持城镇建设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断壮大产业支撑,加快发展城镇经济,形成“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良好格局。

  在建设资金来源上,主要是通过“土地升值拍卖一点、项目争取一点、银行贷款一点、民营资本投入一点”的“4个一点”办法来筹集,其中土地经营和民间投资占了大头。从2003年起,昌宁县就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土地成了政府的第二财政,不再向个人出让土地,只向规模化开发者拍卖出售,使城市像一个企业那样盘活了闲置资产,使城市建设做到了“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目前,昌宁县城人均绿化面积已达9平方米。

  环境好了,城市漂亮了,不但带动了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极大改善,还发展了县城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行业。右甸河西岸的阳光·怡景花园别墅一售而空,云南省国旅在昌宁设立了分公司,两个三星级酒店也正在城市中心依河而建。

  更为奇妙的是,就连远隔田园镇90多公里路程的勐统镇白鹭鸶也不辞辛劳,每天飞到县城河边与人同乐,形成了令人心旷神醉的一道风景。但凡有外地人来到昌宁,当地人总会带着自豪的神情,高兴地邀请他们一定要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白色精灵。

  并非结语

  在即将结束昌宁之行时,有关昌宁的好消息又频频传来。

  昌宁县县长耿梅刚从在昆明举办的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博览会上回到昌宁,她高兴地告诉我们,昌宁的茶叶在茶博会上特别好卖,有许多商家厂家前来洽谈。

  而据“2006·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农特产品展洽会”组委会透露,9月29日,将有一批项目在展洽会上签约,协议金额将达到8.7亿元以上。商贸城的预售报名也大大超出了开发商的预计目标。

  昌宁不再是过去的昌宁。在追求昌盛与宁静和谐之美的同时,她将像一泻千里的澜沧江水一样奔腾不息。

  到“十一五”末,昌宁将实现建成云南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最宜人居的新田园城市和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中心“三大目标”。

  李莎(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