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山东省济南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0:26 中国环境报

  周雁凌 赵小明 季英德

  山东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水涌若轮”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和全市700多处泉水,以及“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更是为济南赢得了“泉城”的美誉。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山东济南市做出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重大决定,按照以人为本、重在过程的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环境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掀起了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的高潮。

  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创模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抓好创模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

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创模作为推进全市环境建设的一个总抓手,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上。与2003年相比,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7.2%,人均GDP增长3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9.7%,经济整体素质和
竞争力
显著提高。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逐年增多,城市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市区主要河道消除劣Ⅴ类水体,泉水实现常年喷涌。

  机制是创模顺利推进的前提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济南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杨鲁豫为组长,人大、政协、警备区主要领导和40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济南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全市的创模工作,各责任单位也成立了创模组织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先后3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模,市委书记姜大明对创模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和批示,要求创模“每年都要有新进展,不能退步”。市长鲍志强强调:“其他事情与创模工作在人财物力方面发生矛盾的时候,都要让让位。”

  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的创模动员大会,市长与36个责任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科学的分解落实。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将每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调度,重点督办。为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市政府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创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对无害化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市区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

  严格考核,确保成效。由市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等部门组成的创模考核组,每年对各责任单位创模工作进行调度考核,邀请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全程监督指导,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人民公布,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抓创模的决心和力度。

  措施是创模全面发展的关键

  创模工作启动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济南市政府组织编写了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科学可行的《济南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后发布实施。济南市创模规划文本包括总体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环境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划、环境宣传教育专项规划、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专项规划9个专项规划。

  结合创模工作的开展,济南市相继出台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意见》、《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规定》、《济南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济南的决定》等指导性意见,制定了《济南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各年度创模工作计划以及《济南市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济南市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济南市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济南市破损山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济南市地下水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工作计划与方案,对创模各项工作进行详细部署,针对薄弱环节,强化创模措施,推动了创模工作全面开展。

  舆论是创模深入开展的途径

  济南市政府制定了详细的《环境宣传教育专项规划》,将创模宣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其他创模指标一同考核。健全了创模宣传网络,形成了全方位的宣传态势。

  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创模进展,形成强大攻势。《济南日报》、济南电视台、济南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专栏,进行系列专题报道,表扬创模先进典型,曝光环保违法行为,对全市创模动态实行挂牌宣传。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济南市在实施创模行动中,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公开政务、公开政策、公开结果,充分调动全社会人人关注创模、参与创模、监督创模的积极性。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路口和大型活动场所设置大型创模公益广告牌,印发《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等创模宣传材料30余万份,通过《市民环保手册》、创模宣传画册、宣传单、明信片、宣传文具等载体,号召全社会参与创模活动,为创模建言献策。市创模办公室编发《创模工作简报》137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创模成员单位交流创造平台。

  设施建设是创模的基础性工作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创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03年以来,济南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就达103.5亿元,使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济南市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6亿元,建成两大水质净化厂及配套管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9%。探索污水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新路子,建成中水项目63个,日处理规模7.5万吨,日回用中水5万吨;建成济南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200吨。2005年,又投资2700万元建设了装机2000千瓦时、日发电能力5万度的全省首座沼气发电项目,使昔日污染严重的废气转变为绿色电能;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24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实现医疗废物从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推进供热、供气等管网设施建设。全市现有热电厂22家,市区集中供热设备总容量达3731.9兆瓦,供热面积达3321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率80.5%。天然气主管网覆盖市区建成区,2005年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5910万立方米、5万吨和8000万立方米,用气人口249万人,用气普及率达到97.2%。对176家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实行无害化处置,集中处置率达到91.4%。大力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4.9%,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建立了市、区、所三级管理体系,全市城区袋装化收集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6%。

  执法是创模的重要保障

  深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拒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重、能耗高的项目近百个,从源头上控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区域环评,从以防治工业污染为重点逐步转变到防治工业污染与防治区域、流域、生活污染并重上来。

  加大污染源治理与监督管理力度。对61家重点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对主要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和污染因子未实现全部达标的26家水污染单位,实施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程。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及污染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存有安全隐患的88家单位实施限期整改。

  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在占全市燃煤总量90%的31家单位安装了34套烟气自动监控设备,在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60%的9家单位安装了10套废水自动监控设备。2005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在济南市组织召开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现场会,推广济南市的做法。

  改善生活质量是创模的落脚点

  创模的根本落脚点是群众工作生活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为了给群众创造方便快捷的出行环境、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周边环境,济南市实施了背街小巷整治、棚户区改造、噪声污染治理、市容环境集中整治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济南市在创模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开展了大规模的背街小巷整治,投资3.4亿元用于2520条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达到景观优良、设施完好、功能适宜的标准。组织开展了整治“八乱”、创建城管执法示范路、取缔露天烧烤、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噪声污染治理、垃圾死角整治等多项整治活动,与1.9万家沿街单位签订了门前“五包”(包卫生、包容貌、包绿化、包设施、包秩序)责任书,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管理长效工作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稳步推进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市街巷面貌焕然一新。注重创模工作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不断延伸,统筹城乡发展,在农村开展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自来水普及率达77.1%,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9.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生态富民工程,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500公顷、绿色食品基地7300公顷、有机食品基地6667公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78个、绿色食品30个、有机食品6个。

  创模3年,600万泉城人民的最大感受就是,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城市变美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宽阔整洁的街道、横空飞越的立交桥,遍布市区的花园、绿地,无不彰显着泉城济南今天所拥有的巨大发展空间与无限活力。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0.9%。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