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千年古县:见证文化的传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0:39 温州都市报

  ■本报记者 林一笑通讯员 陈俊 迈锋

  近日,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国千年古县》摄制组刚刚结束在永嘉为期12天的紧张拍摄,辗转来到乐清雁荡山等地拍摄。此前,永嘉县与乐清市已获得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的正式批准,跻身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列。

  据悉,此次拍摄的记录片将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向外界重磅推出。

  永嘉:耕读文化是基础

  “千百年来,永嘉人民创造出了永嘉昆剧、楠溪江古村落、耕读传家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这正是我们申报‘千年古县’的基础所在。”———永嘉县民政局副局长胡国凑

  耕读文化

  永嘉自古就有深厚的耕读文化底蕴。在楠溪江畔散布着大小数百个古村落,历史悠久,村落建筑保留着古代文化的印记,村落布局体现了明确的规划思想,贯穿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化脉络,也是耕读文化的温床。这些古村落在规划史、建筑史、文化史上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自从宋代一些为躲避战乱的士大夫迁居永嘉之后,耕读文化影响了永嘉上千年。永嘉历史上曾出过711位进士,这也成了永嘉申报“千年古县”的优势之一。

  永嘉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永嘉的玄觉大师、永嘉四灵、叶适等人,以他们为首的学术名人,分别创造了“永嘉禅宗”、“永嘉诗派”、“永嘉学派”三大流派,其中又以永嘉学派最负盛名。

  “永嘉学派”反对重义轻利、重农轻商,主张经世致用,提出“义利并重”,强调“工商皆本”、“通商惠工”,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意识,直至现在对永嘉乃至温州都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都增加了永嘉县申报“千年古县”的砝码。

  永嘉昆剧

  独具地方特色的永嘉昆剧,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永昆所代表的则是民俗文化,它同样是申报的优势所在。昆剧,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永嘉昆剧是昆剧的流派之一,它起源久远,是南戏延伸发展的产物。永嘉昆剧的声腔是昆山腔传入浙南,吸收当时流行于东南沿海的海盐腔,经长时间的艺术实践,融合、发展求新而形成的,它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山水文化

  此次永嘉能入选“千年古县”,除历史悠久之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脉络。1417年前,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历史上还曾有“永嘉之乱”、“永嘉南渡”的记载。在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了这条文化大脉络,以楠溪江山水为依托的山水文化,是永嘉文化资源的根源,还造就了山水诗的兴起。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做过永嘉太守,正是永嘉的山水给了他无限灵感,永嘉山水因谢灵运的发现而名扬天下,而谢灵运又因永嘉山水孕育的诗情,奠定了他“山水诗鼻祖”的地位,所以楠溪江也被称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寻找诗魂的胜地。正是由于楠溪江的特殊魅力,先后被中国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命名为“全国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

  幕后推手

  永嘉县此次申报“千年古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今日中国》原副总编辑、现任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长张树贤,他是这次永嘉顺利申报的幕后推手。张树贤是永嘉人,家乡的独特人文气息和美丽的山水一直令他难以忘怀。担任“千年古县”浙江省申报评审工作的专家顾问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因为永嘉既结合了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又相互交融了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正是在他的鼎力推荐下,经“千年古县”专家组严格评审和论证,永嘉县正式入选,成为我省迄今为止仅有的两个入选县市之一。

  乐清:山海文化成亮点

  “其实永嘉与乐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以及瓯越文化的一个部分。永嘉以耕读文化而闻名,而乐清的亮点就是山海文化。所以我们作为此次申报的重点,就是要突出乐清的山海文化。”———乐清市原文联主席许宗斌

  乐清文学

  提到乐清,自然会联想到闻名中外的雁荡山,乐清的文化史应该说与雁荡山也是密不可分的。雁荡山奇特的景观形象,给历代诗人、画家等文人学士留下深刻印象,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诗人袁枚,近代有康有为、孙科、蔡元培,现代有郭沫若、邓拓等文化名人,他们都对雁荡山的山水景观咏叹不已,纷纷在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包括诗词5000多首,以及400多处摩崖石刻。这些成了乐清文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乐清文学影响深远。

  海洋文化

  乐清地处沿海,曾在明代遭受倭患,是抗倭的前沿据点,从明洪武二年,倭寇劫掠温州及乐清开始,直到明嘉靖四十二年止。乐清沿海地带的军民开展了长达200年的抗倭斗争。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曾在乐清指挥抗倭。

  蒲岐镇至今还遗留了很多抗倭留下的古迹。记者前去采访时,乐清市原文联主席许宗斌正在蒲岐镇带着摄制组前往山上探访抗倭留下的烽火台,老许说,蒲岐镇是一个由屯兵形成的具有海边渔盐特色的古镇,现在的很多村民都是驻兵的后代,所以形成了多种文化融合的局面。

  此外,由于沿海,地处瓯江口岸,经常遇到洪水泛滥,乐清人民为了消灾避邪,用樟木制作龙档。龙档反映了当地老百姓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共同愿望,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民间艺术

  乐清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繁多,素有“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为此,此次“千年古县”申报着眼于挖掘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其中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就是乐清工艺美术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2006年初,两者又被公布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细纹刻纸最早是随着乐清龙船灯习俗发展起来的。每年元宵,乐清一些乡镇的民间艺人都要扎“龙船灯”,并在龙船灯四周贴满细纹刻纸,当地称为“龙船花”,这个工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由于装饰龙船灯的需要,乐清的民间剪纸渐渐形成了精工细巧、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被誉为国宝的乐清黄杨木雕,其制作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那时就已初露端倪,清初开始影响逐渐深远,而后蜚声国际。

  地名命名

  “千年古县”的地名各有其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有的以山川地理为名,或以历史故事为名,或以名人为名,各有特色。负责编写此次乐清申报“千年古县”材料的《乐清日报》社副总编辑杨坚分析,乐清很多地名以地理特征或历史传说命名,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气息。而乐清地名的由来就源于王子晋吹箫这一历史典故,“命名与音乐有关的比较少见。”许宗斌说。正如乐清市宣传部一位参与此次申报的工作人员感叹:“申报‘千年古县’,是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地名文化也是挖掘一个地方的历史传承,通过‘千年古县’的评选与拍摄,意义在于对家乡文化进行一次梳理与传承。”

  新闻链接:

  所谓“千年古县”,是指距今千年以上,且一直沿用至今的建制县及以上古政区(含治所)名称。此次评审标准包括:概况、政区沿革、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语言文化、乡土文化等方面内容。沿用千年的传统地名,更是历史文化的沉积和见证。因此,开发、研究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就成了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举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